APP下载

在给山河“正名”的路上勇往直前

2023-01-08陈一晖

中国民政 2022年16期
关键词:门牌莆田市民政

☉ 陈一晖

地名,是体现国家“存在感”、形成民族“内聚力”的关键因素,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重要烙印与标志。从1996年起,我一直扎根在福建省莆田市区划地名和勘界工作中心从事地名工作,见证了城市地名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来,我始终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扎实做好民政中最悠久的专项行政管理,在给山河“正名”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大力弘扬莆田地名文化。为充分挖掘本市地名文化资源,及时转换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我与同事们一起编制出版了一系列地名工具图书。《莆田市行政区划地图集》全面系统地反映各级行政区域居民地标准名称信息,介绍了莆田市行政区划沿革、地名更迭与变迁;《莆田市城区地名图》集地名、交通、旅游为一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展示了各城区道路名称等信息;《莆田市地名录》是莆田建市以来出版的第一部市级地名录,系统、直观、准确地展示莆田地名的标准名称、地名来历、历史沿革等信息;《莆田市行政区划图》详细标注了全市行政区域界线、村级建制标准名称、居民点、综合交通、自然山水、名胜古迹等地理信息要素,并新增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红色地名的标注。这些地名工具图书的出版,弘扬了莆田地名文化,最大限度地记录并反映地名文化相关信息,成为方便市民出行的“百科全书”,深受大家的欢迎与好评。

让地名更加规范有序。为了满足公众对地名使用的要求,让地名管理服务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我参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道路、建筑物等名称、地址管理的通知》,由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联合下发。通过做好地名规划常态化工作,有效配合城市建设,并从地名历史和现状出发,掌握地名命名、更名主动权,改变“先建设后有名”的滞后现象;从建筑物(群)名称备案源头管理着手,杜绝“大、洋、怪、重”地名乱象,不断提升地名规范化、层次化、科学化水平。参与市民政局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编制的《莆田市城市地名专项规划(2018—2030年)》,2019年7月31日获莆田市政府批准出台。规划根据莆田地域特点分5个地名主分区和13个地名片区,共命名道路404条,通过规范通名标准,优化专名采词,确定地名命名导引,提出地名文化保护原则和方法,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形成莆田市地名标准化体系。

打造信息服务新平台。2017年,福建省全面实施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后,莆田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及时与公安部门一道全力做好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全市共安装换发二维码门牌941744块,梯位牌、楼牌12152块,户室牌148854块。我参与了“二维码门牌地址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工作,打造地名地址综合管理体系,共同推进二维码门牌地址在全市各个领域全面应用;坚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将“二维码门牌地址信息服务平台”衔接至“惠民宝”移动服务终端,积极构建地址数据采集、问题发现、资源调配、任务派送、流程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平台互联、数据共享,提高了地名地址审批的效率,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增强数据传输速度,优化办事事项流程,实现了不见面办理,进一步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能力。

江水泱泱,山高水长。探索地名建设,永远在路上。在20多年的工作中,我虚心学习、团结奋进,得益于领导的关心和同事、家人的支持,先后获得“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城市地名标准设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为民政事业、为地名工作添砖加瓦,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门牌莆田市民政
如何一秒改变一间房的气质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维也纳拆除姓名门牌保护隐私
嘘,别出声
特殊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