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2023-01-08邱福
邱福
(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敦煌公路段,甘肃酒泉 735000)
1 引言
保养与维护工作是确保公路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搭建互联网平台以辅助养护工作的开展成为公路管理部门的共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数据与资源,可以降低公路养护作业成本,提高公路养护工作效率,优化民众的出行体验[1]。为此,本文从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的现状出发,分析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的设计要点及关键技术,为养护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2 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现状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夏季多见地震、泥石流、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西部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公路路面容易形成冰层,导致过往车辆打滑,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定期对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高发的路段进行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问题,例如,通过封闭路段、清理淤塞、设置路障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对公路的损坏,为过往车辆及行人提供安全保障。
3 互联网背景下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的特点及优势
3.1 实现不同区域的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的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对于公路主管部门而言,大量数据存储于同一数据库中,在进行公路养护作业时,可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合理安排养护工作,并让公路养护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工具,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同时,由于平台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概率较低,可以为公路养护管理的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3.2 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对于平台用户而言,及时更新的公路养护信息能帮助其判断公路状况,合理选择出行方案,例如,在公路进行特别养护作业时,工作人员于平台发布封路公告信息,使用户能够了解该路段的封堵时间及养护情况,从而在封路期间避开该路段出行,提高出行体验。
3.3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的服务对象并非只有公路养护部门,还有公路管理部门,平台的搭建能够为两个部门提供交流渠道,促进信息的交流,避免孤岛现象的出现,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3.4 提升公路养护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提升公路养护质量。不完善的公路养护方案是导致养护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公路养护平台的搭建能够让管理者合理安排养护任务,不断优化养护方案,让公路养护工作人员依照养护方案进行作业,从而提升养护效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4 互联网背景下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极大地减轻养护工作难度,提高养护效率。建立平台时,除数据汇总、路段监控及其他重点工作外,还需关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传输滞后的一系列问题。
4.1 数据标准不统一,利用共享率低
公路工程养护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多且杂,包括养护时间、养护路段、养护项目、养护措施等,在既往使用的养护模式下,相关数据依靠人力收集与整合,而互联网背景下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从各个系统中调用数据,优化数据的整合过程。不同系统中数据的格式与标准存在一定差异,若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将导致不同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交换,极大地降低了公路养护数据的利用率,所以,在进行公路养护平台建设时,应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利用共享率。
4.2 信息传输滞后,养护工作开展不及时
养护工作的及时开展是公路正常使用的重要保障,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已损坏路面、路基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因此,事故信息、路面损坏信息的及时上报至关重要。公路工程养护平台是信息上报的重要渠道,若信息上报与指令下达的流程烦琐,将导致公路养护信息传输滞后,进而导致养护工作开展不及时,因此,在进行公路养护平台建设时,应注意优化信息传输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3 养护决策缺乏数据支持,科学性较低
数据的收集是公路养护平台的重点工作内容,而数据的整合利用则容易被忽视,致使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养护技术体系,平台制作的理论模型与公路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进行公路的养护决策时缺乏支持,科学性较低,因此,在进行工程养护平台建设时,应采用科学的整合数据,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的设计要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由不同系统组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网络系统等,各系统的设计要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设计人员区分并合理利用。
5.1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要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对公路上的各种设施进行准确的定位,帮助公路养护工作人员直观地查看设施是否完好及其运行状态,并据此制订合理的养护方案。
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时,由于电子地图漫游时间较长,设计人员可采用Ajax 技术进行设计工作,减少等待时间,并结合公路养护平台的实际运行需求优化系统各项功能,且该技术无须安装控件也能够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时,为准确划分公路设置量区段,预防数据的重复输入,可采用BPM 技术进行开发工作,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及直观的图形数据,帮助公路养护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促进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5.2 软件平台设计要点
软件是实现公路工程养护平台与用户之间数据交互的关键,用户通过客户端获取内部数据,从而判断道路具体情况,优化出行方案。在进行软件设计时,设计人员可采用多层架构理念,扩大系统管理范围,后台数据库可选用SQL Server2000,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函数,更加方便使用,软件平台需根据养护平台运行特点进行选择,保证平台运行的安全性,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5.3 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点
在配置网络系统硬件方案时,设计人员应加强模块化设计,确保零件的更换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后续系统升级的可行性。同时,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人员还需考虑纳入较为先进的安全技术,确保养护平台内部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养护工作提供高质量服务。
6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6.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能够对不同系统中存在的养护相关数据进行检索、采集、整合,从而实现数据格式与标准的统一,更好地管理养护数据,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镜像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接口技术等[2]。
6.1.1 数据库镜像技术
数据库镜像技术是一种集群技术,指利用镜像技术复制业务系统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并将其存储于养护平台中心数据库中,不仅能帮助公路工程养护平台采集数据,还能避免业务系统数据库异常而导致的数据缺失。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实时性,占用带宽少,且不会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
6.1.2 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技术是位于平台与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兼容性,能够屏蔽底层操作系统复杂性,使得开发环境简单、统一,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因此,具备较强的数据保密性,若存在数据库镜像技术不适用且数据保密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则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平台的开放,不会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
6.1.3 数据接口技术
数据接口技术是指数据交换系统开放数据接口,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该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响应速度快,出现数据异常的概率低。
6.2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资料,具有体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既往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挖掘等处理,从而制作科学、准确的养护决策模型,明晰养护作业的规律,为公路养护主管部门进行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间接保障了养护作业的质量。
7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不同区域内的数据共享,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进而提升公路养护效率及养护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但在进行养护平台建设时,除数据汇总、路段监控的重点工作外,设计人员还需关注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传输滞后及其他一系列问题,需做到完善数据格式标准,优化信息传输流程,避免养护工作开展不及时,同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网络系统等设计要点,利用已有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大数据的技术科学地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合格的公路工程养护平台,协助公路养护工作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养护作业,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路况信息,为公路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