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游径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启示

2023-01-07曹勇

客家文博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湾文化遗产志愿者

曹勇

引言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仍旧停留在单个文物保护单位层面的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尺度大空间层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越来越得到国内文化部门的重视,大运河、长城、红军长征线路、南粤古驿道等一系列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已经提到日程。

图1 大湾区地域分布图

2019年广东在国内率先提出要 “以历史为纽带,以文化遗产游径为主干,将各地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共同的主题下进行有机整合,系统提升,然后以主题游径为载体,将散落在各地的资源“串珠成链”,最终形成主题突出、格局丰富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网络,共同展示三地文化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最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体系。

截止2022年,广东省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经过三年建设,以历史为基础,用文化主题将大湾区内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有效串联,目前已经形成了8大主题44条游径,有效推动文旅融合。但是随着文化遗产游径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游径快速发展和相关研究理论支持作用偏弱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展对理论指导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国家游径的概念、特点,结合大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给出相关结论,以期对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发展能起到参考和推动作用。

二、美国国家游径

(一)美国的游径的产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建立国家游径系统的国家。早在1921年,美国人本顿·麦克凯耶(Benton Mackaye)在全球率先提出建设阿巴拉契亚游径(Appalachian Trail)的设想,希望建造一条连接一系列农场和荒野的游径。在民间组织、志愿者、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937年完成了修建工作,阿巴拉契亚游径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游径。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在一次总统会议上呼吁全国复制“伟大的阿巴拉契亚国家风景游径”。196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国家游径系统法案》,对游径的分类、管理、国家游径概况等做了理论总结,[1]标志着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开始成熟。

图2美国国家游径1

(二)美国国家游径的特点

美国的国家游径系统建设较早,理论较为成熟,目前美国国家游径系统共包括11条国家风景游径、19条国家历史游径、1250多条国家游憩游径、1条国家探索游径、1条国家地质游径。[2]美国国家游径体系有着丰富的特点。

1.基于法案的制度性

1968年美国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涉及游径的法律《国家游径系统法案》,通过规范建设国家游径系统,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野外活动和游憩需要。

通过建立国家游径法案,用法律形式保证了国家游径的建设,统一了国家游径的标准,规范了游径的管理,鼓励了志愿者加入游径的管理和运营中,对游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立法后仅仅20余年的时间里,使得游径在空间与长度上不断扩大延伸,发展形成遍布全国的国家游径系统。[3]

2.全方位的志愿性

根据美国国家游径法案,美国鼓励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为游径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国国家游径的建设、发展、管理、运营和志愿者也密切相关,这些志愿者的加入推动了美国游径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比如美国第一条游径阿巴拉契亚游径就是由志愿者本顿.麦克凯耶(Benton Mackaye)在全球率先提出建设,经过沿线居民和志愿者的努力,1923年10月,第一条路段在纽约州开通。[4]后来又经过麦克凯耶(又译马凯)与志愿者、非政府组织的不懈努力,1937年,游径完成了全线的修建工作,成为美国第一条游径。[5]

另外,很多非政府组织也为游径的发展做出了志愿性的工作。如国家海岸游径协会、亚利桑纳州游径协会、密苏里州户外志愿者组织、阿巴拉契亚游径保护组织等。[6]

除了法律上鼓励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参与外,美国国家游径还注重与社会的信息沟通,通过游径的相关网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平台,能够让公众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游径,并加入到游径的工作中。

3.整体价值和原真的尊重性

美国国家游径以保护自然和尊重人文为宗旨,强调要“为旅行者提供最大的户外游憩集会,并保护国家重要的风景名胜、历史、自然和文化”。[4]要求通过科学而系统地规划开发,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最大程度的挖掘游径整体价值。美国国家游径中的历史游径强调对原址的尊重性。国家法案规定游径线路必须是历史上使用的路线,路线不一定到现在还能清楚辨认,但所处区域位置必须能被充分辨别。[7]比如圣达菲游径,历史上是通过畜力大蓬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连接美国和墨西哥得主要国际商贸货运通道,其游径不但线路尽可能的使用了历史上的线路,而且在游径铺设材料上,也尽可能的按照当时的标准选择了历史上相同的材质,注重对历史环境的尊重。

4.多段管理的协调性

美国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四,很多游径往往需要穿越多个行政州,因此在游径的管理、建设、运营、法律制度等方面,美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1987年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游径的圣达菲游径,总长1936公里,穿越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密苏里州5个州。由于跨越的区域较多,游径的管理和协调成为游径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处理好协调和管理问题,该游径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负责整条游径的保护和管理,协调各州段的相关工作,各地成立地方性的圣达菲游径协会,负责各段的日常管理。通过有效的分段协调管理,圣达菲游径避免了行政上各自为政的不利管理,又在公园管理处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下,完成整条游径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整条路段良好的运营,带动了周边的建设,促进了国家游径系统的发展。

三、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2019年广东省通过多措并举,深入挖掘大湾区传统文化,积极投入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用不同主题把散落在岭南大地的遗产资源串珠成链,提升文化遗产整体价值,推动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目前广东省分两批共发布了八大主题44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主题包含孙中山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华侨华人文化、古驿道文化和海防史迹文化、近代商埠开放文化、西学东渐文化和非物质(粤剧)文化等八大主题。通过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加强了大湾区各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技术交流,对丰富粤港澳居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省文化遗产游径发展中的难点也日益体现。

(一)地理上的区域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三个地区、两种制度”,这也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就算在珠三角内部9市,各地在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思路。这就对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提出了必然要求。

跨地域是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显著特点,这直接决定了其管理上不能局限于单个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也不能局限于单个地区的管理。以文物保护法为主的现行法律法规,经过各地多种实践,在对单体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上,能够起到积极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但是对于跨地域的新型线性文化遗产和区域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其针对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大湾区游径志愿者资源丰富,但仍有专业缺口

广东省志愿者资源丰富,根据广东省民政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注册人数达到1300万人。在专业基础方面,广东自2014年起便已建立了一支由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深入参与了乡村振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等重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志愿者资源,但是对于游径的专项建设,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志愿者仍然较少,拥有文旅融合经验的专业志愿者相对快速发展的游径需求仍然较少。

(三)大湾区游径资源丰富,但是部分价值仍然没有提炼完全

大湾区内价值突出,保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广东省内珠三角9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8处。

通过游径,建立一个联系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游憩通道,连接众多的文化遗产,是社会对文化遗产利用的必然需求。但是单个文物点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历史知识及高品质户外休闲游憩的需求,多元主题的游径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要求。

四、美国游径对广东省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的启示

随着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游径发展理论的缺乏越来越成为制约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发展的瓶颈,吸收其他游径的成功经验变得尤其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同类型游径发展的分析,可以为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发展提供以下借鉴

(一)加强制度建设,构筑完善的游径建设系统

1.加强游径本身的建设管理机制

大湾区三个地区,两种制度,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通过国家游径系统法案,打破了地理区域限制,对游径采取多层次的保护利用机制,将国家、地方、民间组织、居民、志愿者等有机协调起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保障了游径的管理和运营。

由此可见,在文物保护法的框架下,在大湾区地域内部,以游径发展线路为主要对象,实施针对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管理办法、建设指引、标示指引等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可以从制度上加速推动游径工作尽快走上规范的法制轨道,为游径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相关法律支持,真正做到发展过程有法可依。通过法制引领,让游径的发展更加的准确化、快速化,真正加强文化遗产的利用,让陈列在岭南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统筹各方利益,构建区域协调机制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就是要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有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但是大湾区内部各地发展情况和背景不同,各个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状况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相关共同主题节点进行研究,通过系统的分析,最终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在大湾区共同的建设框架下,协调同主题下的不同区域的文化遗产点的利用,制定好大湾区共同的建设标准和导则,真正打破地域壁垒,做到有据可循,有效提高了各地的资源统筹,实现了文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把跨区域的文化遗产协调利用好,促进粤港澳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大湾区文化遗产的共同繁荣。

(二)开拓思路,建立公众参与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是有效串联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是有效利用几千年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传承下来的共有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创新模式。但是,不论是文化遗产游径中的非物质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遗产,都必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永葆生机、活力。[8]

大湾区志愿者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拥有文旅背景的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游径的建设、管理和运营。通过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行为,使游径的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社会利用,使公众增加了对游径的认识和理解,真正将文化遗产的利用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广东省面对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游径,鼓励和吸引志愿者加入应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1.建立志愿者的背景培训制度

相对于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和管理,大湾区游径对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主题的探索和后期的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志愿者有一定的历史学背景,通过主题知识协助串联单个的文化遗产点,最终将单个文化遗产点的服务扩展到整条游径的主题服务中,形成1+1>2的良好局面;因此,在现有的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尽快建立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背景培训措施,在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能够开始满足人们户外休闲需要时候,从志愿者服务角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合理引导丰富志愿者的组成体系和结构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目前的志愿者主要还是以省一级层面组织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工程师为主,这些志愿者在工程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后期的运营和推广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大湾区文化遗产建设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邀请一部分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旅游管理、运营方面的志愿者加入。另外,目前志愿者主要由省一级层面的机构发动引导,地市层面的志愿者尚存在着数量上的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引入制度,以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户外休闲游憩需要。

(三)化散为整,做好整体价值提升

1.丰富单体价值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是由若干有共同主题的文化遗产点组成,因此在游径中,对游径节点的认知不能片面的以单个点去理解,需要纳入到整个主题线路中进行认知。比如广州市著名的圣心大教堂,如果单纯的从单个文化遗产点的角度,该建筑物科学价值突出,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因为科学和社会价值突出,已经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3 圣心大教堂

但是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中的圣心大教堂,则是原有价值的重新挖掘,是该建筑价值的升华。根据相关记录,“1912年孙中山应邀在圣心大教堂演讲,号召教徒同发爱国心”,该事件是中山先生全方面宣传爱国行为的一次重要事件,其发生场所圣心大教堂是此事件上的一个重要史迹点,该史迹点被列入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后,社会和历史价值将同时被衍伸,单体价值在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中得到升华。

2.扩大游径整体价值内涵

文化遗产游径是一个跨区域的遗产保护和展示体系,系统的保护和展示将更有利于其文化价值完整性的表达。孙中山先生多次在广州发表演说:1912年孙中山应邀在圣心大教堂演讲,号召教徒同发爱国心;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国民政府旧址发表演说,认为应当提倡民生主义;1921年在广东财政厅旧址与国会议员举行茶话会、援闽粤军回粤、检阅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1924年在文明路国民党一大旧址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4年在人民公园举行“中国国民党追悼列宁会”;1924年1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举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7月孙中山在此为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时作了精彩演讲……。通过时间将这些遗迹串联,了解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发展的脉络,以系统的角度去串联这些文化遗产点,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丰富了单体的价值内涵,扩大了这些遗产点在游径方面的主题价值。

(四)提高定位,做好国际视野下的湾区游径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游径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通过国家法案规范化管理,保障了游径的健康发展,从而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游径系统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并对世界各地的游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到2035年。因此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应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保障游径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大湾区游径成为世界级的游径系统,引领国内未来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的发展趋势。作为国内首先倡导的建设湾区游径系统,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承担着推动中国文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建设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游径作为我们的发展思路,并在发展中对标21世纪国际游径建设标准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引领新时代线性文化遗产活化和利用的发展。

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应该从整体出发,将有关游径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与文化旅游部门的日常工作整体规划考虑,将生态可持续性、休闲游憩可持续性和经济发展可持续相结合,在文化交融和展示创新中创造,使文旅者在实际游憩中读懂历史,读懂湾区文化,并最终享受到户外休闲的体验快乐,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湾区内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实现文化遗产利用的创新。

(五)与时俱进,加快开展游径新型状态发展研究,力求游径类型的多样性

文化和旅游结合以后,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人文旅游应运而生,以游径为新型载体的文旅供给,将成为重构文化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主流形式。加强游径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是游径发展中的首要工作。

“在探索中寻找发展方向”必将成为广东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发展模式,2019年之前佛山老城历史文化线路建设、广州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中山孙文西路等早期游径雏形的经验,已经为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2019年-2021年游径建设中,广州市荔湾区在文化遗产原点选取和示范段建设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江门市以华人华侨游径为依托,在虚拟文化遗产游径方面展开了初步探索,并得到极大的社会反响,中山市用5G和智慧技术打造了智慧游径,各地在前三年的建设中已经展露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此可见,大湾区各地地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特点多样,这就决定了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多样性的综合特征,其建设必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建设。游径的建设必须依据各区域自身的特点,以历史为纽带,以文化主题做依托,用更多的游憩通道的形式,更多元的主题,实现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的网络化。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在主题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多元发展必将是未来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

目前,大湾区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展开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游径建设工作,但是总的来说,游径的理论研究工作还很薄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阶段通过借鉴美国成熟的游径经验,在游径的建设和管理上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大湾区游径未来建设的根本问题。大湾区存在着两种制度、三种货币,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遗产保护体系、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制度管理等方面和美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通过批判的研究美国游径的相关制度,结合大湾区实际情况,必定能够探索出符合大湾区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的游径建设、管理、利用制度。

为此,从战略角度、顶层设计出发,重视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游径的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宏观上指导游径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在工作中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大湾区、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层次的管理机制,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文化资源,最终必将构建出一个极富岭南特色的共同展示岭南文化交融性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真正造福大湾区人民,丰富大湾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岭南文化共同繁荣。

注释:

1.Kathleen A. Cordes,Jane Lammers.America's National Historic Trails.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99.

猜你喜欢

大湾文化遗产志愿者
志愿者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我是志愿者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Tough Nut to Crack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