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研的项目困境及参与式规划设计
2023-01-07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院尹飞
文/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研究院 尹飞
公民科研旨在社会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形成专业科学的有益补充。如果仅从概念角度理解,会从不同维度进行概念覆盖,难以对公民科研进行统一的定义。例如港台学者大多将“Citizen Science”翻译为“公民科研”,大陆学者翻译为“公众科学”,有学者认为是“合作式项目”,也有学者强调非专业科学层面,等等。
我国公民科研项目绝非只是面临概念术语的困难。“自上而下”的项目特色,决定了公民真实参与科研的重要性。参与者缺乏科学技能训练,观察和采集的数据难以被专业科研组织认可等问题阻挠公民科研的进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解决公民科研的实践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民科研的项目分类与特点
公民科研项目包含了非常广泛的科学范围,从调查DNA序列到收集新奇物种,从森林、海洋、城市的环保问题到信息科学再到交通管理,可谓种类繁多。
在宽泛的科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的目标和参与程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存在一些明确的科学假设测试项目,也存在简单的数据收集项目;一些项目是基层民众设计和发起的,而另外一些项目则由学者主导完成。
我国的科研项目大多是通过“政府—机构—科研工作者”的单向度传输,强制性灌输科学信息,难以接受社会的反馈需求,难以激活社会大众参与科研的能动性。依据2015年的调查显示,尽管高于95%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愿意参与科普活动,但是由于科普活动并非科研考核的硬性指标,所以真实参与人数仅占10%左右。
但是我国科研项目活动也有优势,大多项目由科研带头人发起,科研组织具备权威性,人员遵从统一规划和号召,具有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特点。公民科研主要由科学研究者、公民参与者、政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组成。因此,根据国际上的划分经验,按照参与程度,将公民科研定义为四类:奉献型、协作型、指令型和共同创造型。在此基础上细化为五种模式:合同式、贡献式、协作式、共创式和领导式。
图1 公民科研项目划分
这里的类型和模式当然不是一一映射的,大部分情况下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关系。一般而言,国内外的各类项目均需签订合同,也有委托书或者外包之类的现象存在。国外项目注重契约形式,我国项目则更注重流程形式;贡献式指的是参与者出于个人兴趣对于项目的贡献,参与者体验分享研究的快乐;协作式有出于对合同的被动遵守,甚至有时消极应对,也有主动协作贡献数据的方式;共创式一般较为稀少,专业科学研究者与公民参与者都对研究对象有很深的造诣,共同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如爱迪生和特斯拉,我国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和蔡伟这样的案例;领导式一般以学术带头人或者项目发起人为主,参与者接受指令要求,进行配合。以上是目前比较符合我国现状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公民科研项目划分。
二、公民科研项目的困境
公民科研的项目分类与研究形式涉及项目的发起者,涉及职业科学人士和公民参与者两个群体,彼此对待项目的态度和视角不同,造成了项目的困境。
(一)专业性困境。专业性困境来自于学术科学团队对民间科学的质疑。毕竟传统教育和系统的科学训练是科研项目的保证。由此产生了数据质量、专业仪器、专业训练等一系列问题。在以往的公民项目中,很可能没有可靠的初始化设计。例如民间自行发起的鸟类样本采集活动,在初期并没有足够的样本量和分析数据的计划。公民可能会收集错误的数据,或者被视为无意义的监视活动。随着收集数据类型和范围的变化,识别和分析的要求逐步提高。识别或分析样本的任何延误都可能对政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对数据和实验设计的质量、有效性和一致性的要求,公民科研项目的结果并不总被专业研究人员接受。甚至公民项目一度被专业科学团体认为是无科学意义的观测,基本类似于民间集邮活动的个人兴趣观察。学术界对公民科研的接受程度有限也反映在一些贬义的概念上,认为公民提供的是“似是而非”的科学材料。
(二)延伸性困境。延伸性困境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等志愿者相关的综合方面。这是一种伸入公民项目背景的困境。项目由公民发起和领导,数据和输出可以自由访问。提倡科学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提高科学的透明度,使公民能够了解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过程。但专业知识和正规教育的首要地位会受到挑战。更有甚者,公民参与者往往出于对自身知识的了解,擅自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观测,得出数据并非项目所需,偏离了立项初衷。也有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志愿者们通常对于所处污染问题更感兴趣,这也解释了公民科研中环境项目占比多数的现实。通过公民科研体现的事实状况,往往对相关企业、政府决策部门施加舆论压力,促使改变当地状况。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这是社会学的做法,绝非自然科学。公民项目的资助是延伸性困境的又一体现。公民科研可以为数据收集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但许多公民项目的资金较少,甚至根本没有引起重视。特别是监视项目,通常不会提供很多直接价值。即使资金得到维持,项目也难以实现可交付成果,无法扩大规模。
(三)困境分析。由于存在两方面的困境,每个公民科研项目的创建原因、设计方案、数据使用方式以及参与者对项目的接受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会有差异性的执行结果。由于项目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所提交的数据也存在差异。比如通信项目和电子技术项目,提交给观察程序的结果各不相同,跨越一级学科的项目更是如此。鉴于困境背后涉及的群体,应注重调节技术和背景因素,强调公民科研项目的初衷,即公民参与者层面。
三、参与式规划设计
鉴于我国“自上而下”的科研项目特征,由权威性的机构作为发起点,在此范围内激发公众参与科研的热情和动力是解决项目困境的关键。此举也体现了公民科研的主旨,即公民参与科研活动,沟通专业科学团队和公民志愿者,弥补专业性和延伸性两方面的不足。
(一)初始化设计。项目设计之初,就应树立“公民参与为主体,专家领衔咨询”的原则。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把控研究方向,结合社会广泛的公民参与,确立协议式的学习目标,并鼓励公民使用个人的科学研究方法。立项选题应结合当地群众所在区域的实际需要,并通过社区建立联系点。增加项目涉及的组织数量,随着更多的组织进行评估,可以收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当前或未来公民科研项目的价值。在告知项目的长时间建设期限内选拔志愿者,这样利于鉴别分类,利于留存志愿者的骨干。鼓励志愿者从收集数据转换到分析模式,收集的数据结果应该提供公开、透明的分析模式。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多年的数据来分析,更新和结果应该与其他受众分享。除了公民科研的同行评议,额外的资金和专家合作将进一步改善项目。注重在线可用平台,使得其他人可以便捷式访问和分析数据,进一步增加数据的覆盖面和价值。项目必须鼓励志愿者的个人研究方式,鼓励提交零数据及搜索行动记录,这涉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与信息平台的使用,帮助研究人员评估采样不足或采样重复的区域,评估量化数据的可变性。科研人员应该选择最适合监测的对象,既适合研究问题,又便于参与者识别,确保理解培训材料。在有效而准确地收集数据的情况下,反馈可以被处理,数据可以被分析。重要的是在数据记录或验证过程中允许不确定性被确认。
(二)志愿者招募,培训。首先,针对项目初始化的期限长、范围广、转换分析角色以及智能设备及网络平台使用等要求,项目志愿者群体招募要保证大基数、多样性、分类别的特征。其次,要保证志愿者的培训实施。保证志愿者的群体数量是筛选合格志愿者的必要措施。鉴于公民项目广泛的、长期的作业阶段,必定需要大量志愿者进行样本采集与数据观察、收集,也为留存和更新人员做好基础。措施是开展项目之前注重联系当地社区以及相关的利益团体,必要时可采用公开对话的方式,加强参与理由和行为积极性的信息传递,宣布特定区域的数据缺口和提交必要性信息,同时将项目和保护当地福祉联系起来。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和举办相关竞赛的方式宣传项目,倡导参与公民项目的价值。保证群体多样性的方式是对志愿者群体进行分类。项目必须根据目标群体开发特定的信息,并使用不同的沟通渠道,而不是针对一般群众只发布一条信息。应将志愿者视为客户,并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和保留旧的志愿者时考虑类似的原则和采取类似的方式。例如,志愿者的年龄分类可以帮助分析留存人员与未来骨干的人选;学历分类可以助力产生技术骨干和积极分子;性别分类可以针对特殊任务;家庭及社会关系分类可以产生额外的项目援助,等等。
(三)信息平台的使用。从参与式规划的角度出发,公民科研的信息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反馈、实时、实地特征,在第一时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视觉资料。以作者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广西公民科研环境信息系统V1.0为例,说明公民科研的信息平台使用情况。此平台前端使用HTML5+CSS开发,后端绑定阿里云数据库,个人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传监测数据。截至2022年1月,已经注册用户41人,上传观测数据169条,逐条均有评价与回复,整体呈现出用户参与式使用的状况。1.用户便捷式注册。用户可使用智能手机终端(苹果手机除外)随时随地进行实名注册,便于统计用户信息状况,进行性别、学历、基本状况分类,为志愿者多样化留存人员信息记录。2.生成数据统计,转换分析角色。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数据,自行生成科研统计形式,使用户体验科研乐趣,便于代入分析角色,并公开访问数据资源,与他人分享数据结果。3.即时上传,及时评价反馈。系统开发智能手机APP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广范围、长时期的观测数据,能及时获得专业人员评价,使志愿者获得指导和反馈,增强互动性。
四、结论
公民科研的专业性和延伸性困境来源于专业科研和公民两个群体,但困境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节。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趋势下,通过分析两者的视角和科学态度,可以寻找沟通两者的桥梁。以往的职业科学标准和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志愿者们通过收集周围的信息,增加公民的知识,现在有大量的公民数据可以帮助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反过来又为政策和管理决策提供信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智能设备增加了收集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也增加了志愿者的多样性。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发新的实验设计、数据库、统计分析以及通用定义、框架和数据标准,以帮助收集和处理单独的新数据以及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新数据,将其安全地存储,并允许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共享。
然而,挑战确实存在。招募和保留一个多样化的参与者群体会面临困难。项目必须仔细和频繁地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研究人员可能需要同时兼顾志愿者管理和沟通,提升他们的基础研究。数据收集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包含错误。同样,资金很难获得,特别是长期研究项目,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经济领域的争议。
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成为应对挑战的一个基本办法,我国的人力资源和制度优势此刻凸显出来。统一号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开发和运行公民科研项目时,专业技术通过社会与跨学科的团队凝聚在一起,通过更广泛的科学团体和公众分享见解,并广泛传播结果,沟通了专业领域和延伸领域。因此,通过参与式规划设计,凝聚公民参与科研的力度,促使公民进一步参与科研项目,在创新时代对于科学普及和公民素养提高而言具有进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