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的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建设研究

2023-01-07叶美英

四川建材 2022年5期
关键词:估价计价工程量

叶美英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0 前 言

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能力培养,一般由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构成,但更多时候强调的是实践教学,而课程教学逐步弱化。如何矫正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课程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以建筑工程估价课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工作。

1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目标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属于工程估价课程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计量与计价,致力于解决建筑工程中工程量的计算、清单编制以及清单计价等问题。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知识目标,理解建筑工程造价的内容与构成,掌握工程量计算方法与工程量清单要素,熟知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整体流程;第二,能力目标,熟练运用工程计量规则计算工程量,能够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选择合理的计价定额;第三,素养目标,从工程图纸中能够分析出工程计量与计价问题,在团队学习中提升协作能力与交流能力。与其他同类课程相比,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涉及工程构件的计量与计价工作,每个构件都离不开精确合理的计量计价,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工程计量规则,在复杂多变的实操中对这些规则灵活运用,诚然这也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计量规则的理解[1]。因此,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引入工程实例,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导向的创新型教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由此使课程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2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建设缺失问题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是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工程量精确计算、灵活运用计价规则编制造价文件的相关能力。课程涉及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学等多门专业学科,专业性与实践性极强,同时政策法规更新对该课程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在多所高校中,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均作为核心课程开设,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师生反馈,了解到课程涉及的教学模式、教材使用、课程考核等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依然存在支撑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课程教学依然遵从传统课堂讲授,教师只注重知识点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主动运用知识去解决造价问题的机会较少;第二,在理论灌输过程中,教师选用的工程实例基本都是独立的,一般都是专门针对所学知识点而设置,这样不仅分割了工程项目的整体性,而且使工程项目分布造价间缺乏关联[2];第三,在选用教材时,由于我国各地区计价依据有所区别,相关工程量计算与取费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与本地工程计价依据相统一的课程教材较为缺乏,由此给教学带来不便,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工程法规标准更新的速度较快,教育市场已存在的教材的更新速度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教材适用性逐步下降;第四,课程考核依然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过度强调理论记忆,对学生灵活运用计价规则解决实际造价问题的能力考核有所弱化。

3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建设理论矫正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后,认为应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方面的矫正与创新,具体工作如下。

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完整的工程实例到教学中,教师仅用小部分时间对课程基本知识进行简要分析,其余时间学生按照计价依据对引入实例进行计算计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跟踪指导,在单独环节或整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再对其进行分析点评。这样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逐步转变为“学生实操,教师辅导”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与此同时,通过引入完整的工程实例,改变以往独立缺乏关联性的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系统化的造价思维。而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在反复阅图中也使自己的识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在课程中除运用传统PPT辅助教学之外,还应使用基于BIM的钢筋算量软件、土建算量软件以及计价软件,使用这些软件预先创建工程实例的三维模型,将平面图纸转变为立体空间,在教学演示过程中让学生对工程构造与设计意图有所宏观了解,由此更为直观地理解工程算量规则与造价过程。此外,通过使用BIM技术,还可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某时间或某区间的计价量,分析出工程量与工程款的去向。在教学过程中,将工程实例与BIM技术相结合,能够为设计提供巨大便利,通过三维检查审核工程整体,可有效排除设计的不确定性。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成本、材质、设备支持等工程资料的集成库,从而强化对整体工程估计的把控[4]。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可利用BIM技术,将信息模型作为教学方案,同时将项目在全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材料更好地展示给学生。

为深度解决各地计价依据差异导致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问题,教育部门与相关课题组应联手编制符合各地现实情况的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教材,教材要以各地工程计价依据为基础,紧密结合国家最前沿的工程计价规范,通过完整的工程实例进行主线编制,突显实践性与应用性,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对传统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将闭卷考试改为两部分考试。考试前半段为第一部分,以闭卷考试进行,试题以选择判断题型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计价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后半段为第二部分,以开卷考试进行,允许学生携带与计量计价有关的资料与工具入场,试题以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编制、费用计取为主,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计价工具解决造价问题的能力[5]。在这种考核模式之下,既对学生掌握计价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更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造价实践工作联系更为密切,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培养个人的实践能力。

4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建设实践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建筑工程估价课程配合理论矫正,基于实践导向进行了三位一体课程设计,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融为一体,由此完成知识“输入→内化→巩固”的过程。这种课程设计对师生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准备之外,还要进行具有实效性的全程课程活动设计,即课前设置预习内容、课中创设测试题库、课后明确任务清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学生则需要在课前主动思考问题,课中积极参与测试与交流活动,课后合作完成计量计价工作,在三位一体课程活动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

课前输入知识。教师在课前应按照教学大纲设计课程预习任务与思考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估价课程依托云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微课件等预习任务,开展翻转课堂式学习,在微信班级群发布3~5个思考问题,学生在课前需要提交答案。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所设计的预习任务要覆盖到每节课程中,每次预习任务需要学生在闲暇时间里完成,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学习状态[6]。如果遇到个别难点内容,可将其安排在时间较长的假期中,让学生在假期中完成,开学即可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对学习节奏进行自主规划,灵活使用闲暇时间进行预习与探索。在问题引导的驱动下,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主动搜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这种课前对课中内容的提前接触,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课中内化知识。教师在课中进行重点问题讲解,学生通过测试与讨论完成知识内化。教师为评价课前预习效果,需要设计测试题库,利用课前10 min时间通过云平台测试考查学生的预习质量。平台能够快速准确地统计学生的答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从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在测试结束后也可发现自己的问题,据此调整学习方法,在提问与讨论中寻求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对预习中的知识点进行科学梳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课程体系更为完整。此外,教师根据工程实例设计课后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这样,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探索,在研讨中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内化。

课后巩固知识。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借助工程实例,按照课程进度布置合理的计算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模拟训练,从巩固课中学到各种计算规则。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所设计的课后计算任务,务必要覆盖到建筑工程各分项工程构件之上,通过课后驱动式训练锻炼学生的计量计价能力。

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应用能力提高进行的三位一体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质量为核心,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5 结 语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骨干课程,基于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在建筑工程估价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前课后的投入度与课中的参与度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内部驱动力在被激发之后,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ID:013112]

猜你喜欢

估价计价工程量
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中评估价值偏离研究
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关联因素分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预算审核技巧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石油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计价研究与应用实践
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颜值爆表”的拍卖会
如此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