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逻辑解读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3-01-07罗佳
罗 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历史,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不断奋进过程之中的经验总结,对于牢记初心和践行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因此,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深入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价值意蕴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带领人民夺取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之中,在不断的斗争与奋进之中,完成着自己纲领所设立的一系列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党的全面领导相互连接。正是在党的全面领导、科学决策、正确实践的过程中,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强化执政领导权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才在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后,取得今天如此重大的成绩。进入新时代,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提出,较之于以往更显价值与意义。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难以言喻的伤痛,战争的频发,经济的窘迫,政党的更迭等等问题,给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伤害。1921年至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和伟大复兴步入了近代以来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是全体中国人民努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领导和无数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历史必然。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是进行时,尤其在“两个变局”的影响下,这一梦想的实现仍存在着许多挑战。而为不断攻坚克难,聚集合力,共同致力于这一梦想的实现,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自然十分必要。
(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权益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获得虽是其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但人民群众对其的支持与拥护是党掌权用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借助于多次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动,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目标。可以讲,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关系必将长期不变,始终如一。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出台与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可以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出发点来自于人民,同时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反馈视作其政策调整与更新的关键依仗。为此,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势必将为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权益提供保障。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自身建设中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全面领导,并将其视作党的自身建设的首要内容,这无疑凸显了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自身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改革开放后,在不断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地位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与健全,党群关系逐渐恢复与发展,党的执政基础越发雄厚。1980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讲话,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命题。并指出,对于改善党的领导,强调党政分开,并非要制造党政间的对立关系,而是希望通过加强与改进党政关系,提升党的领导能力。
(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关键
纵览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历史可见,复杂的国际局势一直以来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便对中国采取封锁禁运等方式,企图遏制新中国的成长。长期的冷战格局以及60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更是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但在频繁的国际交往过程中,各国间的斗争亦十分激烈。西方国家企图分化中国的目的始终未放弃。新时代,美国通过的“涉疆法案”以及其同台湾地区的勾连等等事实,无疑加剧了外部关系的复杂。为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十分重要。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经验
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公信力,发挥其在前进征程中的引领力,成为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突出成绩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延承历史传统,针对党的领导过程中的弱化、虚化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制度上的建立健全、实践上的逐步推进等方式,提升了党的领导力,为坚持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支撑。
(一)理论上正本清源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大多数党员同志,甚至是党外普通群众而言,均是其熟知或者了解与肯定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一肯定,中国共产党才在百年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才逐渐带领中国人民迈步走向民族复兴伟大胜利的过程中。2012年,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015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各项事业领导的核心位置,但是党的这一领导并非事无巨细,凡事一肩挑,而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深刻阐释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内涵,对于广大党员以及人民群众从理论上理解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照。
(二)制度上建立健全
党的全面领导是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的经验总结,科学合理归纳总结这段历史,回顾与梳理有关实践与理论,是理解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提出的重要前提。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带领人民不断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克服实践路程中的诸多阻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党的全面领导并非一纸空谈,亦非宣传性标语,其有关落实有赖于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对党的领导制度给予高度重视,将其视作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并强调只有通过维护党中央权威,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将党的领导制度真正落实。除宏观制度构建外,针对基层组织,强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实践上扎实推进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举措,为党的全面领导的落实提供了实践助力。首先,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给予党内政治生态以重要关注,党中央通过对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规定,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助力。其次,重视国家机构改革,通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机构的建立,实现了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最后,党的全面领导的落实必须依赖于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为强化“四个意识”,维护“两个权威”,党中央重新制定了干部选拔细则,下发了干部考核的具体规定,并通过反腐工作的开展,清除党内存在的“两面人”,以此打造一批高质量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党的全面领导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在充分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价值与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的落实,无疑助力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于执政党而言,长期执政是其奋斗目标。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而同时,需要看到,长期执政以及全面领导的实现并非随意可得。因而,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需进行科学的设计,并不断将其落实到实践之中,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提供强大助力。
(二)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党组织的工作开展主要依靠干部,干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大众对于党的认同。为此,应给与干部队伍建设以重点关注,尤其重视干部选拔,严肃具体规则的落实,摒弃其中存在的“潜规则”。同时,需要强化干部素质的提升。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两个变局”的存在给我们的发展以机遇与挑战。为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在风浪中不断前行,在重视干部政治素养的同时,强化知识素养的提升,实现干部的内外兼修,以此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为民族复兴的实现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之中,党群关系自然得到提升。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成为可能,更能得到切实实现。重视干部考核系列规定的制定与落实,为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将干部考核的结果视作干部选拔的重要评断标准,对其中合格、优秀的人给予更多机会晋升,而其中不合格者,则应严肃处理。
(三)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中国共产党人为不断推进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尤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党的全面领导建立了系列规章制度,不论是宏观制度,亦或是微观制度,还是具体机构的建立,均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提供了助力。但需要看到,制度内涵创新性,伴随实践的演进,已经建立的制度往往会出现不合时宜性,需不断推翻旧有制度,建立健全与时代发展相适宜的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