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主党派潜在发展群体的变化特点及应对策略
2023-01-07张峰
张 峰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北京 100006)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恰逢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其在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中潜在发展群体的新变化及其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带来的影响,就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潜在发展群体的变化特点
我国八个民主党派,都是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党,因而其潜在发展群体也主要集中在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从传统意义上讲,知识分子是“读书人”,是中国古代“士”的现代转型。在现代中国,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与标准多有变化,“新时代知识分子主要是指拥有丰富知识和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人,是将知识转化为知识力的脑力劳动者”①陈洪燕、王静、孙燕:《“党外知识分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2019)综述》,《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在统战工作的语境中,知识分子以个人的政治身份为标准,又可分为党内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而党外知识分子则包括无党派知识分子和参加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目前,全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约1.2亿多人,其中,党内知识分子约3400万人,占总数的27%;民主党派中的知识分子约130万人,占总数的1.1%;无党派知识分子约8900万人,占总数的72%。
无党派的知识分子,按其政治发展愿望又可以分为三个群体,即中国共产党的潜在发展群体、民主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以及无意参加任何党派的群体。民主党派每年发展5—6万人,以发展成员数的10倍作为潜在发展对象的参考规模来考虑,民主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大约在50—60万人。从界别分布来讲,当前民主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主要集中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法律等界别,也包括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归国华侨留学人员及在大陆的台胞等,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教师、科研人员、医卫人员、新闻出版等文化界从业人员、律师等法律界从业人员、企业中的管理和科研人员及少量自由职业者。近年来,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变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层次明显提高,职业更加多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本科教育走向普及阶段,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因此,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中的青年人普遍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有些行业和部门的从业人员中,硕士、博士学历已非常普遍。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则加快了这一趋势。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高学历比例的增加,在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中也出现明显的反应。以民盟近年来新发展成员的学历情况来看,自2013年至2019年,硕士、博士占比从23.0%增长为32.2%,大专占比则从10.1%降低为4.2%。②民盟中央组织部编:《民盟2013年组织发展统计资料汇编》《民盟2020年组织发展统计资料汇编》。这足以说明,民主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已是一个教育层次越来越高的知识分子群体。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全球化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兴起,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涌现出了许多新兴职业。从前,高学历的人才大都集中在体制内;现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对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新的社会阶层规模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民主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的职业分布也越来越分散。
第二,思想价值趋向多元,自主意识更强。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新时代的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由于身份更加多样、视野更加开阔,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追求创新创造,追求公平正义,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标准,渴望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我价值。相比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更加注重精神需求,职业发展、社会认可、生存环境、政治参与等,都在他们的关注之列。尤其是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他们熟练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载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制造热点话题。在这一背景下,过去在亲友、师长影响感染下加入民主党派的情况逐渐减少,是否加入民主党派已越来越成为知识分子个体的政治选择。另外,随着近年来海外归国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一些带着西方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海归青年也加入国内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之中,为这一群体注入了更多的差异性。
第三,对主流政治认同增强,但又具有不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和政治的更加清明,特别是国内外疫情防控的鲜明对比,使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的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感也得到了增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盟中央开展了一次盟员思想态势线上调研。调研显示,全盟思想状况稳定健康、积极向上,广大盟员高度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普遍认为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虽然是一次党派组织的内部调研,但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党派成员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这个特点在党派的潜在发展群体中也同样存在。但由于这个潜在发展群体缺乏有组织、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成员主观意识、个人意识较强,且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个人生活、工作不如意或遇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又会对党和政府产生情绪、言论甚至行为上的抵触,表现为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不稳定性。
第四,参政意识较强,但能力不足、渠道不畅。当前,无党派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的动机,大多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渴望在体制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也有一部分带有一定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把加入民主党派作为满足安全、加强社交、实现利益表达、提高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等需求的途径。民主党派由于天然具有表达其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帮助实现其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功能,同时又有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因此,一些无党派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加入党派来实现其政治参与和个人价值是完全正当的。但在加入民主党派组织之前,这些无党派知识分子尽管对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获得公平公正对待、影响社会公共事务等有着强烈的参与意愿,却又缺乏适宜的沟通和参与渠道,缺少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学习锻炼机会,因而表现较为分散。
二、新时代潜在发展群体的新变化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影响
由于民主党派与其潜在发展群体具有较为密切的互动关系,因此,无党派知识分子阶层在新时代的上述变化特点,必然对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宣传教育等自身建设带来全方位的影响。这其中既包含发展的机遇,也包含一些新的挑战。
第一,从组织发展方面来看,新时代无党派知识分子较高的教育水平为民主党派高质量发展成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工作领域的分散也给民主党派的界别特色和教育管理带来影响。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党派一度面临着组织发展空间小、可发展资源少的困境,表现为重点界别发展压力大、高层次成员发展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度成为民主党派竞相发展成员的主阵地。新时代以来,民主党派潜在发展群体中,普遍学历较高,不少人还有海外留学经历,视野开阔、善于学习,在本专业和本行业有一定专长,而且职业分布更为广泛,这对民主党派高质量推进组织发展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条件。但潜在发展对象职业分散,许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没有党派基层组织或党派成员,也带来了民主党派与潜在发展对象相互寻找、联络困难的问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虽然有着迫切的组织归属诉求,却不得其门而入,而民主党派对于这一流动性较强的群体也缺乏有效的发现机制、沟通手段和深入考察的媒介,致使双方难以对接。
第二,从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来看,影响无党派知识分子思想观念变化的因素和渠道日趋复杂,为民主党派准确把握和引导潜在发展群体的思想态势增加了难度。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激烈冲撞,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给所有人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挑战和考验。无党派知识分子作为各行各业中具有一定专业性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他们既受外界信息的影响,也向外界传播信息,其中有一部分还专门从事新媒体工作,这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他们较强的精神生活需求和新媒体即时、活跃、新鲜、丰富的信息供应面前,民主党派的思想宣传工作在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弱势。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灌输说教式的思想宣传模式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如何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达到以理服人进而吸引人、凝聚人的目的,是民主党派面临的紧迫任务。
第三,从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方面来看,民主党派在潜在发展群体中物色参政议政人才的难度也在加大。作为民主党派的根基,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物色发展成员、培养选拔参政议政人才的前沿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组织盟员履职参与面不广、履职质量不高、履职活动受限、履职活动影响力不大。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新发展成员的职业分散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例如,某市民主党派一综合支部50多名成员,却分布在40多个单位,开展组织活动相当困难,发动成员参与调研、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正是由于缺乏锻炼成员参政议政能力的平台和抓手,基层党派组织在潜在发展群体中物色人才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选才难、用才难的问题在党派基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民主党派潜在发展群体新变化的应对策略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等文件,着力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对民主党派提出了“四新”“三好”要求,为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履行好参政党职能,首先就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而如何积极应变、主动作为,努力做好潜在发展群体的联络沟通、组织吸纳、思想引领、参政指导等工作,团结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第一,要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党派组织活动形式。尤其是要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针对潜在发展群体做好宣传和联络工作,增强民主党派的吸引力。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的光辉历史和杰出代表人物,无论是其历史贡献还是当代作用,都是党派得以吸引无党派知识分子的资源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无党派知识分子群体对民主党派的历史与代表人物往往关注不多、了解不深。因此,有必要在特殊的历史时间节点,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推送,以先贤的突出成就和人格魅力在当代知识分子中间引起共鸣。比如,民盟北京市委为了扩大在高校的影响,组织开展了“民盟先贤肖像巡回展”“民盟大师系列讲座”等活动,增进了高校师生对民盟的了解,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盟。针对在高校、科研院所之外灵活就业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则要注重发挥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党派成员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向他们介绍党派职能作用,宣传党派成绩和贡献。各级党派组织要善于使用多元联系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关心他们在工作、生活、心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无党派知识分子感受到组织关怀,提升民主党派在潜在发展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二,要自觉从大局出发,对潜在发展群体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把好“入口关”。作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是单纯为了自身发展,而是要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献计出力。因此,民主党派在潜在发展群体中的联络宣传,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最新理论和政策,就突发事件、热点事件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在与潜在发展群体接触的过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尽可能地增进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做好无党派知识分子加入党派的动机调查,摸清他们的诉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在确定发展对象时,要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位、不唯影响,把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但凡“三观不正”的坚决不能发展进党派组织。
第三,要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潜在发展群体提供参政议政的机会、信息和实践锻炼平台。各民主党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既可以为党派组织储备人才,又能为更好地履行党派职能凝聚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民盟在着力发挥盟内专家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吸收盟外专家才智,形成了盟内盟外资源互补的新的工作机制。①张峰、李晓虎:《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的履职路径及在新时代的探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各民主党派也以不同的形式吸引外智,既打造党派人才“蓄水池”,又引导他们合理地表达诉求、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为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了不少的助力。由此推而广之,针对民主党派潜在发展群体,可以拓展更为丰富的培养与合作机制,实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双赢。比如,可以在党派组织内部设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与各领域优秀无党派知识分子进行联络,邀请他们参加论坛、共同调研;可以通过党派内部各专门委员会尤其是青年委员会与他们建立固定联系,邀请他们参加组织活动和相关参政议政工作;可以成立专门的潜在发展对象委员会,建立潜在发展对象数据库,在尊重和认可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参政热情、启发他们的议政思维,切实将其专业知识转化为知识力;还可以通过与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学术社团、民间智库机构等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把分散在不同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聚拢到党派的履职活动中,不断增强工作合力。尤其是对于潜在发展群体中的知识分子在党派活动、参政议政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党派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以争取获得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