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3-01-07何勇
何勇
(欣叶安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黄山 245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要素多、成本高、要求严等建设特点,且涉及经济、环境、社会、安全等多重效益。所以,做好其建设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项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实践价值,可在保障建筑产品按时保质竣工交付的基础上达到低成本、低风险的理想化建设效果。
1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实践价值
从理论角度来讲,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将管理对象视为一项有目标、有时限的任务活动。在此基础上,统筹调动多种资源,科学运用技术工具,以实现对项目运行进程的推动与把控,最终达到完成或超越任务目标的效果[1]。将这种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即将工程合同的约定内容作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统筹制度、人员、技术、环境等多种资源要素,开展对于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施工成本的综合管控,从而在建设精品工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投入、扩大收益空间。由此,与传统中分散化、粗放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主要可表现出以下应用价值。
1.1 确保建筑产品的按时保质交付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工程都保有明确的工期和质量要求,且不同建筑技术、施工环节也有相对应的行业规范及国家标准。在项目管理视角下,建筑工程更倾向于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工作,且不同施工阶段均有细化的管控目标作为导向和约束。这样一来,既能确保施工效率始终处在理想范围内,消解施工进度推进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也能实现工程总体目标的细化分解与合理分配,由点及面、以小促大地提升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
1.2 淡化建筑工程的各类实践风险
建筑工程的大部分建设活动为露天作业,施工条件较差,且涉及许多高风险性、高专业性的施工环节,故而势必会面对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风险。同时,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往往以年为单位,难以避免地会在工期内面临市场环境变化、行业政策调整等问题。这进一步增大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难度,并形成以成本风险为主的风险隐患。对此,项目管理理念注重管理行为的前瞻性和可变性,倾向于在建筑施工正式开展前,对一切可能阻碍项目目标顺利达成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将相应的规避、防范或应对计划体现在施工资料与管理实践当中。这样一来,既能将风险隐患对质量、工期、安全等施工要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也能防止建筑工程资金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2]。
1.3 促成建筑企业的持续趋优发展
无论是在单一的建筑工程建设还是在建筑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中,积累管理经验、优化管理模式都是极具必要性的。从这一方面来看,项目管理着眼于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要素的精细把控与协调关联,可为相关企业及人员提供全面化、全程化的理论指导与信息支持,从而使其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问题,达到动态优化、持续趋优的发展效果。
2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实践的要点与建议
2.1 基于项目管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实践要点
2.1.1 质量管理
保证建筑产品质量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视域下,应将质量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 个阶段,并在各个阶段中做到严格管理、细节管理。具体来讲有以下3 个方面。
(1)建筑工程前期的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应做好组织安排、资源配置、资料审核、风险预控等工作。首先,应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机构、各部门进行职能安排,明确各岗位、各人员的具体质量责任,从而设计出完善合理的施工组织架构,并做好层级管理、绩效考核、追责奖惩等配套制度的设置工作;其次,应结合工程合同、现场环境、施工特点、质量要求等方面,对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会审分析,切实考量其可行性与优质性。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方案图纸存在纰漏,应及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后续施工活动保有科学、完善的资料作为依据和规范,进而从源头上降低质量风险;再次,应基于方案图纸的施工设计、施工管理要求,做好材料、设备、工具等资源的配置工作[3]。购置施工材料、引进设备工具时,应严格把控供应商选择、进场审核、调试检验等实践环节,以保证各类施工资源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和要求,避免因材料低质、设备故障等负面情况影响实际的施工质量;最后,应分析预测后续施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并从管理角度做好预先性的应对控制。例如,木材、钢筋、砂石等施工材料极易受到光照、雨水等外部因素影响,若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材料性能将很难得到保障,进而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在现场规划出专门的储料区域及配套设施,为施工材料提供相对稳定的存放环境。若客观条件难以满足此类需求,也应备好土工布、防雨布、垫材等,尽可能地避免施工材料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
(2)建筑工程中期的质量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活动展开的。首先,应基于工程目标及施工安排,将项目整体细化分成多个子部分,并建立树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分环节或分区域地实施精细化管理。例如,高层建筑施工包含桩基施工、钢结构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多个部分,桩基施工又包含放样、钻孔、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多个环节。在基于项目管理理念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时,可围绕不同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质量目标与管理要求,从而为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达标夯实基础;其次,应将方案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作为评价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严格要求施工队伍做到按流程施工,并加以验收管控,确保各项施工参数处在设计图纸的允差范围内。例如,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各部位的高度、垂直度都有着很高的精度要求,具体如下:建筑高度不超过60m,最大测量允差为±10mm;建筑高度大于60m 且不超过90m,最大测量允差为±15mm;建筑高度超过90m,最大测量允差为±20mm。实际测量时,若测量结果符合上述要求,则表明质量合格,可开展后续施工。反之,则需要进行返工修整,以免影响建筑的竣工质量;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并对难以预先应对的质量风险做好事中控制。例如,在开展机械化施工时,要严格杜绝施工设备带病运行、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发生,并全程做好设备的性能监控与维修养护工作,以免因设备故障因素导致施工质量降低[4]。
(3)建筑工程后期的质量管理。在建筑施工活动基本完成后,基于工程资料及国家、行业的相关质量认定标准、技术检验标准,对所有工程内容实施施工单位自检和第三方监理检查。在此过程中,应避免隐蔽工程及变更部分有所遗漏。检查验收无误后,再开展最终的竣工交付程序。这样一来,才能保证质量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运行全过程,进而充分满足建筑单位的需求和要求。
2.1.2 进度管理
基于建筑工程的时限性特点,做好施工进度、施工效率的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在项目管理的应用中,主要可从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现两个角度着手进行实践把控。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
(1)进度计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时,应以合同约定的施工周期作为系统主体,层层进行年度、月度、周度计划的制定,从而形成“周-月-年-总”逐级保障的进度管控结构[5]。同时,为了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出现,计划应适当留有余裕,以增强进度管理的实践弹性。结合实践经验来看,为了保证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需要考虑很多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水、电、基础设施等的供应和配置条件,以及人员、材料、设备等资源的实际保有量。只有单位计划周期内施工活动的量级、强度、资源需求与实际情况相匹配,才能保证相应进度目标的按时完成。此外,若建筑施工涉及工厂预制构件、远程运输物料等情况,还应调查了解构件生产、物料运输的周期信息,并将其作为进度计划的重要依据。②各类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实施流程及应用特点。建筑工程规模庞大、体系复杂,部分技术工艺会涉及设备安装、材料处理、系统调试等环节,进而形成一定的耗时需求。在制定进度计划时,应对这些需求做出满足。③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的自然气候因素。由于建筑工程多为露天作业,所以一旦出现降雨、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正常的施工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效率放缓或进度停滞的情况。对此,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全面搜集可用的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规划,以便更从容地应对气候影响。④法律政策因素。建筑施工活动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与政策要求,这一点在进度管理方面也需充分体现。例如,劳动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均为法定节假日,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将此类因素考虑在周期分配中,以免导致实际施工时长与计划施工时长存在过大偏差,引发高强度赶工或施工耗时超预期的情况。
(2)进度计划实现。在计划编制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将进度管控理念贯穿于整体施工过程之中,做好进度推进情况与进度风险因素的掌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若发现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预期进度有所出入,或存在突发性、偶发性因素干扰正常进度的可能性,应进一步跟踪调查,并酌情对原计划进行优化调整。这样一来,才能保证进度计划的有效实现,避免前期计划编制工作流于形式。
2.1.3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即对建筑工程中所有的收入、支出进行管控,从而在确保质量、进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施工准备阶段,相关人员就应根据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对工程所需的造价成本进行评估预算,继而形成初步的目标成本、预算方案。在此过程中,应着重分析劳动力、材料、设备的成本预算,并坚持适度性原则,以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为目标,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成本投入方案。在确立目标、明确预算后,需要将相关任务、责任层层细化,落实到部门、班组,从而实现成本管理事宜的有责可追、有据可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各班组应做好资金、资源消耗的记录工作,具体以按日记录为宜,并尽可能明确地体现收支细节。在此期间,若发生实际成本大于预算成本的情况,应严格调查资金资源超支或浪费的成因,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在市场变化、行业发展的背景下,若存在性价比更高的施工技术、材料或设备,也可适当通过调整施工方案、更改技术方法的手段,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1.4 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质量为先,安全第一”都是建筑行业的实践要义。所以,基于项目管理理念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也应充分保证施工安全。首先,应做好完善的安全制度建设工作,将“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严禁现场人员在吊物区域下方施工、驻留”等内容纳入安全管理条例当中;其次,要做好施工安全保护用具的配置,如安全帽、安全绳、绝缘手套、护目镜等,并要求现场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穿戴工作;最后,还应在施工前、施工中做好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施工相关的图、牌、宣传标语等,以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2 基于项目管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优化建议
对于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主要提出两点建议。
(1)应明确理清不同管理内容、管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时刻将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置于首位,严格避免因盲目追赶施工进度、控制造价成本而罔顾安全效益、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发生。
(2)应灵活地将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融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以实现管理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例如,将BIM 技术应用到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的审核管理中,能够通过建模分析、碰撞试验、天气模拟、虚拟漫游等模块功能,更加全面、准确地排查方案缺陷、找出设计矛盾、预测施工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囊括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部分,只有保证所有管理结果达到预设目标,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保障与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应坚持全程化、全面化、精细化的管理原则,并将质量、安全作为管控重点,致力达到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低成本的精品工程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