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23-01-07李成波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6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教室校园

李成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

0 引言

在目前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创造性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最常见的建筑设计方式是空间组合。在校园规划中,将整个校园建筑统一规划,整合空间,合理布局,结合设计理念和环境构成,形成新型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因此,本文所述内容涉及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 空间理念

应教育部的要求,全国中小学加快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步伐。然而,在实施并推行教育素质化的进程中,校园管理者往往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事实上,合理的校园环境建设不仅可以发展素质教育,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在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应尽量运用多维可变空间的概念,在保证校园建筑功能合理性的前提下,提高校园建筑设计与可变空间概念的连通性与灵活性。它可以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框架内有效提高校园建筑的设计效果和建设质量。在空间组合的应用中,校园规划往往需规划与建筑设计思考一体化。在整体空间的营造上,建筑师将设计理念、用地环境与业主需求相结合,形成更具特色和创意的校园建筑。现代教育、校园的功能和用地局限性等各种需求与要素给中小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增加了实际困难和挑战[1]。校园规划的设计和建设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空间组合理念,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通过注重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实现并促进学生全面化、多维度的发展。

2 校园整体规划设计

对于中小学校园来说,一般用地较为逼仄,远小于大学的建设用地面积,但建筑功能相似。整体规划是中小学设计的出发点。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找到设计的切入点;它可以是功能分区模式、外部空间结构或建筑单体组合方式。然而,这个切入点的核心应是校园的空间构成,主要是内部空间和开放空间的组合和变化。“三大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经典校园布局为规划的基本逻辑,根据学校规模,普通教室可分为不同的组。每组由公共空间走廊(外廊或内廊)串联,形成普通教学区,与特殊教室(各类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结合形成主教学区;然后结合教师的教学办公室,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在目前的中小学设计中,教学区的功能组织和在地构成是一种有效且和合理的模式。行政区和公建区可合并为一个模块[2]。每个功能区共同构建了校园空间,体现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此外,外部空间应强调人性化;广场布局结合绿地与景观,不仅具有轴向合理性,还融入了自然景观元素,为灵活的可变校园空间提供了流动性与连贯性。

3 校园的空间构成

3.1 可变空间

空间构成是指通过不同手段不同媒介对空间进行限定。这种限定可分为物理空间及时间空间(维度)。传统中小学校园空间往往简单粗暴的划分为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在现代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中,不仅需满足内外空间的不同需求,还需将灰空间,可变空间等在不同维度进行整合,综形成可变空间。使环境在校园的定额容量中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提高空间的灵活性及土地利用率。多元化也是可变空间的另一种阐释,为学生打造可使学生身体力行的体验与感知的复合空间是设计者的基本自我要求。规划与设计,文化与氛围,均可使中小学校园规划更具有现代性、高效性与前瞻性。

3.2 功能性空间(各种教室的模式)

功能是建筑的本体。中小学校园规划与设计中,功能为主导的规划模式是正向设计的最基本方式。常规我国非寄宿制中小学规划设计中,普通教室(固定班级)+专用教室组合模式为主导。每个班级的学生及老班主任师固定,其余教师流动教学授课。空间往往采用廊式+单元式规划模式。即:串联式教室组合[3]。专用教室同理设置在轴线的另一边。普通教室(固定班级)与专用教室之间可采用并联组合或串并联组合模式。意在提高不同教室的利用率。

3.3 开放空间

现代校园设计中,尤其是城市中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完全的开放空间已较为稀有。由于用地逼仄,用地条件局限等各种客观因素。往往在实际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需将功能空间复合化。即是将建筑室内与室外进行衔接,强调功能性空间的丰富性与外部空间及自然空间的复合性。需处理好室内空间活动与室外空间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允许室内外空间的转化、加强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性。使室内空间半室外化,也可使室外空间向内延伸[4]。

3.4 趣味空间

在人生的旅途中,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慢慢人生路上的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因此,学校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更需为学生营造一段美好的青春回忆。时空嫁接的物理空间则为校园的趣味空间。所谓趣味,不仅是在此空间内学生能感受愉悦,使心情舒畅,更甚可提供空间美学体验和广泛的时空氛围。课间与课余生活的建筑化交流。甚至不具有清晰的边界。重在体验,重在包容,重在空间的包容性。周而复始,循环涌动。

4 在设计建筑空间组合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4.1 设计中要遵循灵活性的原则

建筑师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灵活地组织内部空间。设计区域可采用形成统一空间的设计过程,并可设计开放式种子模式,以减少固定对象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执行功能时,可灵活使用轻质材料,达到分隔要求,有效减少空间内的固定墙,增强空间可变性。通过调节内部空间的功能区和空间形态,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内部空间,有效满足师生对内部空间的设计需求。

4.2 设计中要遵循经济性、节约化原则

建筑师必须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实现区域合理分布的目标,并将其与实际功能区域的设置相结合。在区域的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划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当分区功能不同时,可分区设计,功能分区类似时,可集约化规划设计[3]。此外,在规划设计中需考虑建筑朝向,满足建筑日照规范要求的同时兼顾空气的流通性,满足小环境内热环境的要求。

5 空间组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建筑内部功能分区模糊化,忽视建筑的空间时差

校园建筑设计中,大部分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时差,导致内部功能分区不清晰,影响了后期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能合理地利用设计时的空间时差,投入使用后很难体现建筑功能分区的应用效果,从而使整个建筑失去意义。

5.2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行为未被重视

中小学校园建筑是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需求并结合条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来对学校用地进行空间组合的方法来规划校园的。但在设计中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年龄差距和个性特征,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空间组合模式进行校园设计,这种方法相对保守、稳定,但也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要想体现最佳的空间组合模式,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学校的设计方案。

5.3 校园建筑千篇一律,不注意合理规划

许多学校的建筑风格较为呆板,缺少现代校园建筑的元素。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小学建筑可以用一个小的绿色植物代表整个校园。校园建筑风格刻板、严肃、紧张,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枯燥、沉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校园生活毫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率较为低下。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运动生活。

5.4 对功能化过度追求,导致空间形式的变化

每座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之初,都有一定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建筑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形成了与空间形式相对统一的局面。但是许多建筑在设计时,都把它的建筑功能置于整个建筑结构的主体主导地位。因此,一味地追求功能需求,将导致在实际建筑中无法实现空间组合的理念,从而失去空间组合的意义。

6 应用分析

6.1 教室的空间组合设计

课堂作为整个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不同文化教育场所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空间组合设计尤为重要。中小学一般分为两类:普通教室和功能教室。一般教室以矩形为主,部分教室为多边形或矩形台阶型。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主要空间,教室应根据不同人数、使用的班级和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使班级结构设计与现代教育教学标准保持一致。每个教室的不同功能要求也决定了教室空间规划的差异:多媒体教室应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相对专业的电气设备,并根据实用性标准进行充分规划;实验室和各类教室在整体使用中有较强的连接,以便在建筑设计和布局中进行组装;对于教学楼整体规划设计,有必要实现明确的空间规划和层次,尽可能将不同班级和功能的教室分开,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干扰和冲突。

6.2 半开放空间设计

在校园内建筑单体中,半开放空间主要指底层架空、外部走廊、平台等空间。课间休息时,这些空间是学生们最重要的活动和娱乐场所。半开放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延伸,流动空间扩展的一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后期使用时,师生均可自由参与设计,通过个性化的布置来美化校园,丰富课余生活,增强文化校园氛围。

6.3 教师办公区与后勤用房划分

教师办公区与教学区联系较为紧密。但设计上一般有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分层设置,即设计在教室区端部,使教师能够便捷且快速的到达教室,便于管理;另一种方法是集中设置,即办公区集中设置在建筑上层或独立于某一栋办公楼,使办公空间之间联系紧密。两者均有优缺点,不同模式下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后勤辅助用房区域的空间也应根据办公区而规划设计,以确保空间联动性与合理性。

6.4 运动区设计

运动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扮演者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常规的校园规划设计中将运动场,风雨操场、各类球场分类规划设计,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但由于现代校园用地较为紧张,可将运动区与公共区,甚至教学区的部分功能组合设计,集约化形成一个综合体建筑。即解决了校园建筑中对于运动场地的客观需求,也将未来校园建筑“综合体”式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入中小学规划设计中。

6.5 楼梯设计

建筑单体竖向设计时,建筑师应充分考虑位置、垂直交通合理性与疏散宽度等因素。如果设计为室内楼梯,则必须充分考虑楼梯的通风和采光。楼梯与辅助空间的组合可进一步提高内部空间结构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总成本,实现建筑小范围集约化特性。由于楼梯在校园建筑中除交通功能外,还具有丰富外立面的作用。校园建筑中的楼梯可作为建筑空间的延续,将立面与造型和内部空间的真实性在楼梯中得以体现。

6.6 塑造出有利于校园空间的绿化景观

由于校园空间的规模较大,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空间群体,使校园建筑布局呈现多样化,如庭院式、混合式和分枝式等布局,这种建筑群的形式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后期的扩建,而且也有利于形成有秩序的景观空间,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

6.7 校园环境营造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进行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布置,最大程度保护基地内现有绿植与环境。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往往用地红线内存在自然山体及绿化植被,校园规划与建筑景观的合理性显得颇为重要。可结合当下“在地性”的研究,充分尊重地块特性,将有限的空间最优化整合。使在地性的空间形态传达普适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自然人文和谐的原则上是普适性的,寻找校园空间基因的普适性的,而其实现的具体空间形态则必然是在地性的。所以,在校园规划中,可将学校空间的基因进行普适性与在地性的统一[5]。打造不仅仅是有形的绿色生态模式,更为学生营造自然的气氛,彰显时代活力。无形中强调对带有自然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组织关系的保护,传承校园文化,实现校园规划与时代发展的共赢。

7 结语

简言之,现代素质教育是综合因素背景下的一场更广泛的运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优化校园空间布局,整合中小学校园建筑,为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提供鼓励与专业支持。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教室校园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13”教室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