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为种,化为叶,创为果

2023-01-06四川考生

做人与处世 2022年20期
关键词:化用三者古人

四川考生

有计划地学习才会形成本领

细读《红楼梦》中众人为匾额题名的情节,或取“翼然”直接移用,或取“泻玉”借鉴化用,或取“沁芳”巧妙独创,最后选定“沁芳”为名,不仅点出花木映水的实际情形,也不落俗套。由此观之,前两个名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传承运用,而后者则是别出心裁的灵活创新。三者各有可取之处,但也并非独立,其间自有关联。

所以,在当下的不同领域中,我们应先以移用为基础,再以化用为发展,最后以独创为突破。

流云借风,播下移用之种。万变不离其宗,移用是一切的基础,将知识沉淀在脑海中,能做到信手拈来的境界,方为可贵。在平日的学习中,一道母题,就可衍生出无数的变式,移用核心解法便能破题;一种模型,任其千变万变,耐心地抽丝剥茧,便能寻得相似之处。学习如此,生活亦如此。在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有着名为“天问”“嫦娥”的探测仪,有着名为“北斗”的卫星,有着名为“蛟龙”的潜水器,这些取自古人诗句中的名字,象征着千年夙愿的今朝实现,是新时代美好祝愿的体现。只有搭好移用这副骨架,我们才能有基础向更高处更深处探索。

岁晏沉香,生出化用之叶。化用即为借鉴,在移用的抛砖引玉之上,加入自身的思考与明悟,达到古今交融共生之势。短视频“国风河南”的奇妙游,将化用体现得淋漓尽致。中秋佳节,火树银花在夜空中绽放,舞狮腾飞,长龙腾起,君子如鹤飞越长空,用古之精华,展今之风采。从武术与功夫相融,到壁画与少林合一,无一不是以化用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逐一展现出来。化用是我们的血肉,有了它,我们才能向前发展。

秋风金黄,结出创新之果。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十二年寒窗,我们从学习中授课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到不同学习阶段所对应的学习方式的变换;我们从吸收知识,到运用实践,最后研究出新的解法,这不正是从移用到化用再到创新的过程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创造全民脱贫的人间奇迹,靠的是什么?不仅仅是毛相林像愚公般敢向绝壁要“天路”,还是李玉院士研发新型食用菌的创新“科技扶贫”,我们从“输血式”走到“造血式”扶贫,不也是由继承走向创新吗?创新是灵魂,也唯有创新,我们才能对历史有着辩证思索,对现实有着深刻观察,对未来有着大胆预见。

如果说移用为纸,那么化用就是笔,而墨就是创新。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我们在古人肩上继往开来,让古人的创新成为我们的借鉴,而我们的创新也将成为后人的阶梯。这就如同播种、开花、结果,而结出的果子,其中也蕴含着在下一个春天萌芽的種子。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薛峰老师点评:

本文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巧妙的比喻。文章标题、分论点均为巧妙的比喻,文中在论述移用、化用、创新三者关系时,也有精彩设喻。二是理性的思辨。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全面、深刻,没有把移用、化用、创新三者割裂开来,而写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进一步重申了论点并互应主题,给人们以深刻的启思。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化用三者古人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读 书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浅谈楹联创作中的抄袭与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