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联动机制构建研究
2023-01-06杨红梅
朱 玥,杨红梅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0)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学位中心” )印发《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第五轮学科评估要坚持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诊断功能、强化分类评价、彰显中国特色的宗旨和原则。学科评估每4年进行一轮次,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021年1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明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以下简称 “学位点合格评估” )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每6年进行一轮次,在一个周期内,前5年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自我评估,最后1年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随机抽评。该办法在总结分析上一轮合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之上,对新一轮的评估工作提出了新要素、新内容和新意见。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是国家和社会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建设进程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其评估过程和结果等数据互不相通,无法达到数据共享。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利用二者的互补特性、构建二者的协同联动机制、提高评估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 “以评促改” “以评助建”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关于两类评估的基本认知
要厘清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的内在联系,解释和理解 “学科” “学科评估” , “学位点” “学位点合格评估” 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1.相关概念界定
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单元,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1]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人才培养、院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2]在知识生产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学科发挥着重要的 “育人” 和 “服务” 功能。[3]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指标体系对各高校具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水平评估活动;是推动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4]学位授权点(简称 “学位点” ),包括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学位点等同于学科。学位点合格评估是高校及学位点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和督促下进行的一项合格鉴定活动,不同性质的学位点由不同的单位负责,国务院、省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分别负责博士、硕士、军事院校学位点的合格评估工作。
2.关于评估方式
我国于2020年正式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坚持各高校 “自愿申请、免费参评” 的原则,学位中心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评高校进行同行评议。从参评学校数量来看,每一轮学科评估参评学校的数量都较前一轮大幅增加,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可以认为,我国高校对学科评估的参与感和响应度越来越强,对学科评估方式和结果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学位点合格评估由政府主导,是相关责任主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实施的,带有明显的强制性特征,凡满足规定条件的学位点均应当参与,未参评的学位点将被直接判定为 “不合格” 。同时,学位点合格评估强调高校的 “自我诊断” “自我约束” ,注重强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引导建立常态化的高校自我评估程序,具体的自我评估方式由学位授予单位结合高校办学水平和学位点发展特色自主确定,因此不同学位授予单位在自我评估阶段采用的评估方式稍有差异,多数高校的自我评估通常采用国内同行专家评审的方式,同时,也有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性采用质量认证和国际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估,比如在 “211工程” 和 “985工程” 建设期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启动了学科国际评估工作。
3.关于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学科评估已经历时20年,正在进行第五轮次,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其指标体系框架不断完善,包括 “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与资源” “科学研究(与艺术/设计实践)水平” “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4个一级指标。
我国学位授权点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为此学位点合格评估抽评要素也分为两种——学术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和专业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二者均包括目标与标准、基本条件、人才培养、服务贡献4项一级要素,同时包括学术标准、培养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思政教育等21项二级要素,其中有4项二级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一是科学研究,前者强调学术性,后者聚焦应用性。二是学术训练/实践教学,前者强调学术训练,突出科教融合;后者强调实践教学,突出产教融合。三是导师指导,除了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等,专业学位点还包括双导师的选聘及考察。四是论文质量,前者强调研究生论文的学术性,后者根据专业学位的论文类型制定审阅规则和考核办法。
将学科评估的三级指标与学位点合格评估的二级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种评估存在差异的同时,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学术交流情况、学位论文质量、科学研究、学生就业发展、师资队伍与平台支撑、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详细情况见表1。
二、两种评估协同联动的生发逻辑
探求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协同联动的方法,首先要分析二者协同联动的可行性和内在逻辑关系。
1.学科建设的时代呼声
学科建设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 “建设” 一词成为时代的话语标志, “学科建设” 应运而生;随后 “211工程” “985工程” 的相继实施,建设一批重点学科成为 “学科建设” 的价值目标;新时代,建设 “一流高校” 和 “一流学科” 成为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新任务、新内容。构建学科评估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联动机制,学科评估为学科建设指明 “大方向” 、合格评估为人才培养设定 “小目标” ,有助于精准识别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助推学科稳健发展、促进学位点有序建设。
2.学科发展的规律使然
哲学中讲 “万事万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律” ,学科的成长发展也不例外。不同学科的发展特征和层次不一致,同一学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层次其特征也有所差异,因此,无论是对不同学科采取统一的评估方式,还是对同一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同一评估方式,均不符合学科规律,无法准确地判断和衡量学科发展水平。尽管我国根据学科类别设置了九套评估指标体系,但依旧无法兼顾到学科发展的细微差别。如果构建学科评估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联动机制,将国家的宏观评价和学位点的微观诊查相结合,不仅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类别的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率;而且符合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提升评估的效益,为研究生教育评估方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3.两种评估优势互补的特性要求
从评估主体来看,学科评估是一项国家部署的审查性工作,带有较强的官方性质和行政色彩。学位点合格评估是高校学科自我诊查、自我审视的重要手段,有既是 “裁判” 又是 “运动员” 的嫌疑。就评估客体而言,学科评估只能根据学科的共性制定评估标准,反映的学科特征和发展问题是宏观的、笼统的、模糊的;学位点合格评估可以根据各学位点的个性制定标准,反映的学科特征是微观的、具体的、精确的。就评估类型而言,二者均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其中学科评估属于事后评估,即结果评估,学位点合格评估属于事中评估,即过程评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方式,可以考虑将二者有机结合,构建联动机制,横向了解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与发展差异,同时纵向了解学位点的建设历程和发展目标。
三、两种评估协同联动的目标模型
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联动机制是指政府、高校、社会等利益相关部门通过统筹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调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促使各主体采取联合行动,充分发挥两种评估方式在评估主体、评估视角、评估功能等方面的互补特性,实现评估工作的协同联动而构建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这需要以科学的联动理念为指导,以学位点建设为目标导向,对联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联动的模型。
1.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关注评估目标联动
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协同联动模型的建立首先应当明确其目标导向——学科建设,作为审查高校学科发展现状、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渠道,二者共同担负着监督、警示、激励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是学科建设的 “检验场” 和 “推进器” ,[5]协同联动模型的构建必须继续坚持并深入强化这一目标导向,这是联动模型建立的基础。因此,构建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的联动机制,要在确保两种评估方式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将其与管理制度特别是目标导向相结合,充分关注并实现评估目标的协同,共同治理学科问题,优化学科建设,助推学科的内涵式发展。
表1 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比分析
2.以高校主体为中心推动多元主体联动
政府是两种评估的发起者,学位中心是学科评估的实施者,学位点是合格评估的实施者,政府是合格评估的检验者,社会是两种评估运行的参与者、监督者和评估结果的运用者。因此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的协同联动,实则是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高校学位点建设是联动机制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高校主体在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主体中处于中心地位,为此应当以高校为中心,政府和社会为辅助。在协同联动机制运行过程中,应以高校发展为核心,政府充分地简政放权,使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以充分发挥。社会应当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使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以合理运用,从而适应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发展需求。
3.以合格评估为主线助力评估过程联动
经过前文分析可知,学科评估属于结果评估,学位点合格评估属于过程评估,因此可以探索一种以学位点合格评估为主线的评估体系,学科评估的数据材料可以参考学位点合格评估的数据和结果。首先,高校学位点治理体系主要强调过程管理,即高校各学位点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内部治理的方案,并逐步完善自我评估部分的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6]其次,学位点合格评估强调高校的自我评估,高校对自身发展状况最为了解,这种 “自评自建” 的方式有利于确保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提高评估效率。因此,高校要充分运用学位点合格评估,强化过程管理,并以此为抓手助推两种评估方式的协同联动。
4.以动态调整为核心促进评估结果联动
学科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都应该是诊断性、发展式的评估,而不应该是终止性、结论式的评估,评估结果对学位点动态调整应该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而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二者间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要改变评估结果与政府绩效投入直接挂钩的不良风气,杜绝高校强行撤销或是重组学位点的错误做法。从高校学位点总体建设与规划的角度,通过将两种评估方式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双重逻辑,构建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联动模型,使得高校能够多方面、全方位地观察学位点建设态势,为学科和学位点整体布局的动态管理提供更为科学有力的依据。
四、两种评估协同联动的路径建议
“联合行动、协同工作” 是 “联动” 问题中应有之义,各主体、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同时还要提高协同意识和联动能力。
1.明晰协同联动的主体定位与权责划分
首先,政府应当简政放权、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健全机制和显著成效的评估协同联动治理机制,首要任务是政府转变传统行政职能、重塑职责定位。具体而言,政府要深化 “放管服” 结构性改革,充分地 “简政放权” ,明确宏观管理、顶层设计的职能定位,为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联动机制的建设做好服务。在评估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当将更多的评估职能和反馈职能交给高校和社会,拓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强化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同时促进社会管理和监督优势的发挥,调动社会和高校主体的积极性,为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打下基础。
第二,高校要主动作为、打破行政壁垒。高校建立 “自我评估—自我改正—自我建设” 的内部联动机制是非常关键的一项,这既是其内部指导思想,又是其建设路径。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首先要转变参与评估的态度,从 “要我评” 变为 “我要评” ,从 “要我联动” 变为 “我要联动” ,提高主动参评、主动联动的思想意识,将评估工作和联动工作的主动权紧握在自己手中。第二,高校应打破部门间的行政壁垒,逾越部门间的 “信息鸿沟” 。评估过程中,材料搜集、整理、填报、分析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迫切需要建立教学科研常态化数据库,将教学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活动、科学研究成果等信息上传到数据库并实时更新,保证评估数据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时效性,及时发现学位点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现存的问题,为后续的问题整改和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第三,社会评估组织要拓宽渠道、积极参与。社会评估机构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工作是大势所趋。社会评估机构是独立于政府、高校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在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联动中辅助政府和高校的工作,起到 “中间桥梁” 的作用,对于保证联动工作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减少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矛盾、提高评估联动工作的客观真实性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为此要加强社会评估组织的专业性,拓宽其参与渠道,提高其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两种评估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提供第三方保障。
2.培育协同联动的思想意识与工作能力
协同评估理念和联动合作观念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它在两类评估协同联动的体系构建和具体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必须不断创新评估理念,树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观念。在评估理念上,政府、高校、社会评估机构三个主体要明确各自的职能定位和责任所在,保证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各部门分工协作、互相补位、各司其职,发挥向心性的合力;各评估小组及评估工作人员要改变传统的行政观念,树立协同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为两类评估的协同联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评估过程中,各方要明确联动的目标和导向,厘清联动的职责与任务,加强学习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加强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影响协同合作的难题,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优势,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3.加强协同联动的资源供给与制度支撑
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从联动标准、内容、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协同联动体系,确立以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发展为本的评估思想,推行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起必要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评估信息的互联互通、公开透明及信息共享平台的顺利运转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构建信息采集与反馈机制,使各方利益相关者在评估过程中能够迅速地进行互动,这不仅能够为各参与方的密切互动和有效联动提供保障,而且能够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和对评估事务的有效管理,是联动机制行之有效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教育评估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科评估与学位点合格评估是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两种重要的评估方式,二者的协同联动不仅意味着二者在评估过程、评估材料、评估结果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而且意味着政府、高校、社会三方主体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对提升评估工作效率、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的发展创新,不仅要重视学科评估、学位点合格评估各自的发展创新,更要注重二者的协同联动。构建联动机制,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其优势互补的价值特性才能得到综合利用并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