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居环境建设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23-01-06余池明

中华环境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设

文|余池明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卫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城市建设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目标,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持续强化城市内涝治理,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提高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这十年,是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十年。通过持续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全面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消除了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3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实行垃圾分类,覆盖1.5亿户居民。

市政设施补短板,让城市更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着力在内涝治理、燃气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使城市的安全性、舒适度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治理城市内涝,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治理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从2016年7月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了灾后补短板的相关规划,确定了60个排水防涝补短板重点城市,明确源头雨水管控、排水管网、大型排水通道和信息化管控平台4个重点补短板的方向。2020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显著增强,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供气事关人民群众切身福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提高供气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市燃气普及率已经达到98.04%,用气人口为5.48亿,燃气管道总长度达到了94.11万千米。但随着燃气管道运行年限的增加,管道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明显增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要求全面摸清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提出2022年抓紧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庆、福州、济南等16个城市开展首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供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管理等。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将试点扩容增至21个市(区),增加了天津滨海新区、烟台、温州、长沙、常德等。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全国200多万市政行业职工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巡检维护,保障全国3000多家燃气企业、5000多座自来水厂、4300多座污水处理厂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正常运转。

市容环卫换新颜,让城市更整洁

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卫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垃圾焚烧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等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既明确了工作方向、工作目标,又指明了工作路径、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为推进环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环卫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城市保洁、环境保障、建筑垃圾管理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颜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以上海市为例,道路保洁行业以“三全四化”为着力点,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完善标准规范,培养专业队伍,注重机械装备,优化作业模式,以点带面建成“四无一见”式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150块(条),道路保洁机械化率达到96%,市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厕所革命”持续推进,通过第三卫生间、适老适幼化设施改造和延长开放时间、提供免费厕纸、冬季热水洗手等服务,切实提高市民如厕便利度、舒适度。装修垃圾收运模式不断创新,逐步从“临时堆放”向专用箱、预约交付等多元模式转变,乱堆乱放乱收费得到有效治理。文明行业创建显成效,公厕管理与服务行业、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行业已分别连续8年和6年跻身本市文明行业。

城市废弃物回收和可再生利用体系加快建立,截至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6%。垃圾分类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新时尚逐渐形成。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700多万物业服务人员、60多万城管执法人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都承担着疫情防控的应急任务。比如,环卫工人对城市集中隔离点等重点区域要进行及时消杀,物业人员、城管执法人员全面参与社区防控和联防联控等工作,这些工作现在仍然在持续。这些平凡普通的劳动者是爱国卫生运动的践行者和重要力量,他们在疫情发生以来,逆向而行、栉风沐雨、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为守护公众安全、保障城市整洁和安全运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园林绿化谋提升,让城市更绿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行动共识,美丽中国迈向新时代。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各类公园数量和绿地面积稳步增长,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城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末,地级以上城市绿地面积为259万公顷,比2012年末增长38.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64万公顷,增长48.6%。大力推进城镇绿色建设,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68%,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超过13.6%。各城市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生活品质全面提升,河边湖畔水清岸绿,大街小巷花繁树茂,社区周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5分钟可达,居民小区花红草绿、干净整洁,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各级建设、城管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工作方案,开展城市环境秩序整治,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形成一些新的做法和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民性

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发挥人民群众在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动员市民参与是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培育社区共同体精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治理体系,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参加一个社区服务组织,发挥其积极性。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城市政府应该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同市场、企业、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让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从房前屋后实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由以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开展城市体检,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

人居环境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治理城市病。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要求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北京市政府率先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2019年,选择沈阳、南京、厦门、广州、成都等11个城市开展体检试点工作;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择36个样本城市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工作;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将样本城市范围扩大到59个,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设区城市。除样本城市外,江西、广东、新疆、青海等省(区)也在探索全省(区)推进城市体检。以城市体检为切入点,以城市更新行动为主要形式,是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路径。

坚持制定完善标准,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规范性

制定《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将主要指标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标准测评体系。同时开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着力治理背街小巷、广告牌匾、窨井盖等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建设燃气、供水、排水、供电、热力、桥梁等信息综合性监测系统,增强城市风险防控能力。

坚持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增强人居环境建设的系统性

注重科技赋能,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全面启动国家、省、市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一张网”,建立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的新机制。做实做强城市管理委员会高位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人居环境建设的“大城管”格局。上海、杭州、青岛等一些城市推动“一网统管”,初步实现了城市运行事项的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公共设施信息,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城市管理升级。

当前我国城乡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区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房前屋后的环境状况不太满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当前,环卫行业面临着新的问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任务繁重。“十四五”期间人居环境的建设应以人性化、生态化和智能化为导向,结合人口结构变化和科技赋能趋势,探索更加贴近居民需求的人居环境建设新路径。

猜你喜欢

人居环境建设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环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