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选载
2023-01-06
(2021年度)
GB/T 38147—2019《服装用数字化人体图形要求》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大学、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
主要完成人:祁宁、尚笑梅、张克勤、沈俊杰、薛哲彬、赵兵
自动测量仪器采集图像后转换成图形,从图形中获取人体尺寸轮廓,此过程中易产生误差,结合自动测量仪在设备的数据定义,判定数据准确性标准、测量设备使用方法与控制等方面仍存在相当的应用问题,特别是在推动服装互联网+的实施中,其目的和意义就更为深远。
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及经济指标:(1)对测量人体进行规范性图形建模,获得各个号型的标准模型以及相应的尺寸;(2)使用自动测量仪获取人体某一控制部位截面轮廓图形,以及该部位的具体尺寸数据,进行数据化验证研究;(3)根据标准模型趋势确定图形的特征信息,通过特征点、图形相关度等来验证图形可用性研究。
项目已获批国家标准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该标准项目所提出的自动测量仪人体截面图形数据的要求,是推动服装三维测量行业应用设计的一次创新。《服装用数字化人体图形要求》标准(GB/T 38147—2019),正式规定了由三维人体测量仪获取的人体截面图形数据的验证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时监测自动测量仪图形准确性,可以实现实时判别最终服装用人体数据准确性。攻克了我国企业使用三维测量仪获得数据不准,无法快速统一与验证的难题。该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极大地推动我国三维人体测量工程的建设,有助于量化行业管理与服务,促进和引导我国三维人体测量事业健康发展。
T/CNTAC 21—2018《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鉴别方法透射电镜法》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东华大学、享野(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卫东、庄园园、高建国、雒香、麻同君、陆华富、诸佩菊
石墨烯功能性纺织品具有远红外、抗菌、除臭等性能,但这些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商业石墨烯纤维中掺杂的是石墨等其他碳材料。
该项目建立了透射电镜法鉴别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定性检测方法,选择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不同材质的纺织纤维,通过光学显微镜、燃烧法、溶解法等对其主体材质进行定性,确定其种类,溶解提取或超薄切片方法制样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联用对含有石墨烯材料的纤维进行定性分析。其中,溶解提取法适用于主体材料能够被溶解的纤维,超薄切片法适用于易制成超薄切片的纤维。透射电镜法鉴别纤维中石墨烯材料是一种快速、有效检测纤维中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该项目解决了标准缺失问题,填补了此领域的技术空白。标准发布并推广应用于各大服装企业和检测机构,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入选成为工信部2019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有利于规范纺织品市场中含有石墨烯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能为市场监管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和方法。同时,为纺织品生产企业提供含石墨烯产品的检测依据,保证其产品有标准可依,产生相当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FZ/T 93098—2017《清梳联合机》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青岛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卓郎(常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倪敬达、李瑞霞、邵长新、许小平、纪合聚
清梳联合机是纺织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纺织企业清梳技术改造的方向。以青岛宏大纺机为代表的国内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效短流程清梳联成套设备,采用了“一抓、一开、一混、一清”的新型工艺配置以及变频调速、气压控制、连续喂棉、人机对话、故障诊断、自调匀整、伺服驱动等多项先进控制技术,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
而清梳联合机一直未有相关行业标准,已大大制约国内清梳联合机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内纺织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该项目工作组经过调研、分析研究、试验、论证等工作,确定了清梳联合机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清梳联合机》行业标准:从清梳联合机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等方面体现了标准制定原则,即:代表清梳联合机最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注重安全、健康、环保和节能的要求;符合市场的需要,以最终产品生条的质量指标衡量机器的性能特性。
标准实施四年来,基本达到了引导市场、替代进口、节能降耗、促进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目的,表明《清梳联合机》行业标准是一个符合国情的重要纺织机械产品标准。按照行业标准技术要求生产的国产清梳联合机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可为纺织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内纺织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基于REACH法规的纺织品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技术与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
主要完成人:朱峰、刘贵、潘行星、薛建平、连秋燕、林宁婷、林金美
项目以纺织品及纺织染整助剂为对象,针对欧盟REACH法规高关注物质(SVHC)和Oeko-Tex 100生态标准更新发布的9类63种禁限物质,对其特性及用途进行系统分析,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和色谱质谱条件,建立完备的检测方法,制定了纺织品及纺织染整助剂中苯并三唑、二苯甲酮紫外线稳定剂、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表面活性剂、新烟碱类农药残留、有机溶剂残留(1,2—二氯乙烷、氯乙醇、氯乙酸、2—甲氧基乙醇和2—乙氧基乙醇)、米氏酮和米氏碱、阻燃剂等11项检测标准。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为:(1)首次建立相关检测和评价方法,填补国内空白。(2)满足纺织行业需求,为纺织产业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该项目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规避贸易壁垒、加强纺织品生态安全质量监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3)进一步增强我国纺织行业国际标准话语权。在项目成果被国内应用基础上,正制定国际标准项目ISO/DIS 24040:2021,将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有效提升我国纺织标准整体水平。
该项目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发表论文8篇;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所建立标准已在全国检测机构广泛应用,近3年来实际检测样品达20 000多批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纺织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研究与应用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
主要完成人:程晧、白雪、董廷尉、胡梦婷、李增俊、吴砚文、王加毅、戎中钰、洪军、吕思晨
项目所含9项国家标准是我国节水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为:《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 18820—2011)、《取水定额第4/14/20/21/24/25/44/45部分:纺织染整产品/毛纺织产品/化纤长丝织造产品/真丝绸产品/麻纺织产品/黏胶纤维产品/氨纶产品/再生涤纶产品》(GB/T 18916.4—
2012、GB/T 18916.14—2014、GB/T 18916.20/21/24/25—2016和GB/T 18916.44/45—2019)。8项纺织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以编制通则为依据,以单位产品取水量为核算单元,着力分析行业用水特点和技术管理水平,解决了取水数据核算与检验关键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定额值。
该项目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研制的9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得到工信部、水利部等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1)为水利部门开展企业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和取水许可提供重要依据。(2)为工信部、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工业企业节水标杆、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提供一定支持,是单位产品取水量这一重要考核指标的主要参考标准。(3)为《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纺织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多项标准提供数据支撑,在补充和完善纺织行业绿色标准体系相关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4)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遴选及水管理创新培训提供标准支撑。(5)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达标活动,为重点用水企业的节水管理和水效提升提供标准依据。
纺织品测定用控制织物国家标准样品(5项)的研制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北岳海威化工有限公司、宁波纺织仪器厂
主要完成人:李贤雯、李静、许磊、于龙、洪雁、邹练锋、胡君伟
相比冶金、环境等其他行业,纺织行业的标准样品起步较晚,有部分标准样品一直依赖进口,价格受制于国外;部分标准样品缺失,无法满足试验室对试验结果准确性的要求,因此急需对这些纺织标准样品进行开发与研制。
项目针对目前缺失的5种纺织标准样品开展了从生产工艺到特性值的定值研究,并进行了大样本量的均匀性、稳定性试验验证,研制了5项纺织领域常用的服用性和功能性试验国家标准样品,并成功取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样品编号,成为有证标准样品(CRM)。
5项GSB国家标准样品具体如下:(1)GSB-16-3631—2019《马丁代尔法测定纺织品耐磨性能用毛毡标准样品》;(2)GSB-16-3632—2019《马丁代尔法测定纺织品耐磨性能用泡沫标准样品》;(3)GSB-16-3633—2019《评定纺织品勾丝性能用机织物标准样照》;(4)GSB-16-3634—2019《测定纺织品抗菌性能用控制织物标准样品》;(5)GSB-16-3635—2019《测定纺织品热阻和湿阻用标准样品》。
项目取得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纺织行业标准样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纺织领域国家标准样品的空白,为纺织品耐磨、勾丝、抗菌、热阻和湿阻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提供了配套的实物标准样品,解决了其测试及评价所用标准样品不统一、实验室间测试结果没有可比性的状态,为各检测机构之间实验数据的可比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纺织印染行业重点企业碳排放评价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广州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戎、张中娟、程晧、杨爱民、顾金华、黄刚、赵辉、康小战
项目组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属性综合评估法,可以在组织层面评价纺织行业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属性,对企业碳排放程度进行分类分级,还可识别温室气体减排关键因素。
纺织行业重点企业碳排放共性评价方法学研究:分析目前已有的纺织行业碳排放评价量化和验证的共性方法;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并进行分类。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共性方法学,包括工艺过程排放的边界确定、基准线选择、排放因子、量化方法(物料衡算、计算模型)等关键环节和步骤,以及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在重点行业工艺过程温室气体减排共性评价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方法,针对纺织服装企业,制定了国家标准。
纺织行业重点技术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方法及试点应用:分析纺织行业加工流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要素,建立纺织行业重点技术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化方法。对比节能减排技术与常规工艺技术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设定减排量定量评价基准值,体现了减排技术的集成应用。针对高效节能工艺,测算比对有节能减排特征的工艺和传统工艺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差异,并在相关企业进行了试点示范。通过引用定型机尾气处理及余热利用技术、引进新型低浴比染色机,单位产品水耗、电耗、蒸汽消耗量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明显。
植物染色纺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青岛大学、山东锦润嘉植物染色科技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姜伟、苏建军、孙传芳、王思社、徐维敬、金凯震、刘春国、张明耀、孙红玉、许德涛
项目以纤维素纤维的散纤维染色和色纺色织加工为突破点,创新研发植物染液纯化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散纤维水洗技术,实现散纤维植物染色的高质量工业化生产;进而突破振荡式开松梳理技术、螺旋气流光洁纱生产技术和植物染测配色技术,实现了多色系多品种植物染色纺纱生产,开发了系列植物染产品。
主要技术内容:(1)针对植物染料杂质含量高、染色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植物染液微纳米杂质高效分离技术,研发了履带碾压式散纤维连续化水洗技术与装备,优化了植物染纤维养生工艺,创新设计制备了振荡式开松梳理技术与装备和摆动自调节活动盖板梳理机构,解决了植物染纤维难以进行色纺纱生产的难题。(2)针对植物染料纯度不稳定、染色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植物染液含量快速检测技术,研发了多频协同间歇式超声波促染技术与装备,稳定了植物染色纤维的质量;自主研发了螺旋气流光洁纱生产关键技术与专件,提高了纱线质量;建立了植物染散纤维色纺加工的专用测配色体系,实现了多色系多品种植物染产品生产。(3)在形成植物染色纺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植物染产品高效鉴别方法,制定了系列植物染产品标准,建立了植物染工业化示范生产线。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另申请发明专利13项,发表科技论文5篇,制定企业标准3项。项目已具备千吨/年纤维染色,五万锭色纺纱,百万米匹染布和百万件套健康产品的生产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