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3-01-06叶剑武
叶剑武
(温州中旭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0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规模通常较大,涉及的技术复杂,专业覆盖较为广泛,在施工过程中又被分为多个子项目,由多个施工团队进行合作承包,加大了管理上的压力。在建筑施工中,难以会面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统筹规划与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并不断加以完善,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统筹兼顾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建筑工程材料实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建筑工程材料的实验检测工作,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水平。建材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良好的建材是保障建筑质量之基础。通过引进实验检测技术,可以确保使用的建材符合规定、规范。施工中要使用符合标准的优质建材,避免出现损失,保障施工的效率及安全性。建筑工程中各项建材的使用对新材料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建筑中要系列的低成本、高性能材料被研发出来,一些绿色建材也在不断研发当中。对新材料的实验检测可让人们了解新材料优势,了解新材料的潜在价值及问题,在使用中提高新材料的应用能力,让材料在不断应用中提高性能,弥补不足,也促进其在建筑中进一步广泛应用,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湿度和温度
环境湿度和温度对于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很多材料在检测时都要求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检测结果会受到干扰,引发较大的误差[1]。以水泥检测为例,多数型号的水泥都需要在特定的试验室进行检测,不同的检测环境需要用到不同的养护措施和监管方法。水泥强度检测的相关标准中明确提出,实验室环境的相对湿度不能低于50%,温度需要被控制在18~22℃。因为水泥本身的性质十分特殊,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会与实际数值存在较大差异。
2.2 检测人员技术素养不高
在实际的材料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缺乏完备的监管体系,对于检测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不科学,标准要求过低,缺少严格的规范约束。很多企业检测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素养水平不高,对于相关设备的操作流程不熟,对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甚至有很多检测人员根本没掌握试验检测工作的流程和顺序。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缺乏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还有一部分企业的监管机制没有落实,这进一步加大了检测工作失误的概率。
2.3 仪器设备因素
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条件,仪器设备的精准度与先进性将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开展仪器设备的测试时,技术人员需实时关注仪器设备的具体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流程,了解仪器设备工作基本原理,通过对设备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校准、鉴定等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设备仪器的检测误差,为该类设备的检测工作创造较好条件。若仪器设备未经计量检定(校准)直接投入使用,很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如钢筋力学试验机在投入使用前应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计量院进行检定校准,包括对主要设定值的检定,出现较大偏差的,应及时予以校准调试,直至设定值符合误差允许范围,否则很容易带来检测结果的偏差。
2.4 取样检测不规范
材料检测工作要对材料进行取样,此外,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取样程序是否标准与合理也会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关键影响。但当前阶段,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意识与责任意识,在建筑材料检测的取样工作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盲目地进行取样工作,这可能产生选取样品数量太少导致检测结果具有偶然性,或选取样本的部位较为集中导致检测结果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材料的整体质量水平,无法利用检测结果对样本的真实质量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5 检测方法
建筑材料的数量众多、类型复杂,要对其进行有效检测,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积极应用先进技术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从目前来看,一些检测单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单一、陈旧的检测方法,在增加检测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引发较大的误差,影响施工人员的判断,继而给建筑工程施工埋下巨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
3 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要点
3.1 水泥检测
水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且用量极大,在建筑施工材料中占比较大。水泥使用关系到建筑工程基础,若水泥质量不理想,必然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而采用优质的水泥,既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也可提高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2]。故在建筑工程的水泥检测工作中,要参考到国标文件、行业标准、相关法规等约束,合理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为最终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实施水泥检测,要了解《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3]的有关规定,以对应标准落实检测,若检测发现水泥质量不合格,同批次水泥不予使用。水泥进场验收工作中,检测人员也要核查好水泥型号、批号、合格证信息,检查水泥级别、强度等级、稳定性、品种等。检测当中,对水泥出厂超过3 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 个月)的,应复查试验,并按复验结果决定是否使用。水泥数量方面,要考虑到水泥的级别、生产厂家以及品种等信息,采用袋装水泥,要求各个检测批次控制在200t 以下,若为散装水泥,单个批次应控制重量在500t 以下。检测要坚持平行检测、抽样检测等方式,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3.2 钢筋试验检测
钢筋是建筑工程的脊梁,钢筋强度性能对于整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钢筋进场时,检测技术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质量标准来进行抽样检查。其中主要对钢筋力学性能进行检验,确保能够满足建筑工程要求。对于钢筋材料的试验检测有效性来说,需要在以下3 方面加以注意:①对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详细检查,同时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复检。②不同钢筋进行抽样检验,对于每个样品,其截取长度要大于500mm。③在钢筋中随机抽取两根,截取一定的长度进行弯曲检测和拉伸检测。取样时要注意避开钢筋端头,按照批次来进行检测和验收。一般来说,每批钢筋取样基数要小于60t,否则,每当超出40t 时都要增加一个抗拉和弯曲试验样品。
3.3 砂石检测
砂石由砂粒和碎石松散混合而成,其中的砂粒分为天然砂粒和人工砂粒。对砂石主要检测其密度、水分、含泥量、饱和表面干吸水率和颗粒级配等。通常采用取样检测,从顶、中、底部及各部位之间分别均匀取样,组成样品组后提交检验。
3.4 混凝土检测
混凝土检验一般包括配比参数、坍落度、抗渗度、温度、密度、强度、分层度、稠度等方面。其中,强度以及抗渗度等的检验要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来进行,并且及时地填写检验的记录和报告,而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检验则通常是以测试环境条件、养护要求等进行检验。
4 优化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对策
4.1 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
温度与湿度条件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有效的温度及湿度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样,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需要在拆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相对湿度超过50%,温度在18~22℃的环境中进行养护。因此,需要检测人员做好对于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使养护环境尽可能贴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检测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4]。
4.2 管控仪器设备
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往往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为提升结果的准确性,相关人员应增强设备仪器的管控力度。具体包含以下3 个方面:①仪器设备的购置。设备购置前,应充分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执行标准的能力,确保设备功能符合检测标准、使用场所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同时,可以根据外单位对该仪器使用的情况做参考,综合考虑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选择最佳购置方案。②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质量验收。开箱验收,主要是对外观、整机、配件及资料的完整性进行验收,对于比较精密、贵重、复杂的仪器设备,可以制定相应的调试验收方案,以确保安装的完整无误,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还应通过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投入使用,保证仪器设备的质量满足标准规范要求。③仪器设备的使用。设备的使用应根据相应的说明书等资料,科学操作。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操作,有必要编写详细的操作规程,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并做好过程记录以及设备的标识和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的科学管控,可以有效提高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3 提高取样检测规范性
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数量庞大的建筑材料,因此无法全面检测到所有的材料,所以需要采取取样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建筑材料的真实质量与性能。在对待检测的建筑材料取样之前,检测工作人员应对该建筑材料的批次、型号和其他信息做到全面了解,再结合该种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取样方法,规范取样方法,对样本的选取量、取样位置和取样型号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在取样完成后进一步检查取样试件的规格和尺寸,确保符合检测标准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使最终的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和准确。
5 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措施
5.1 提升监管水平
完善检测监督机制,切实提升监管水平,以此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实施效果。建筑工程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建筑材料在使用中有不同的质量要求,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角度,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程序切实做好监管工作,推动检测监管机制的贯彻落实,要求检测人员能够严格依照建筑材料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做好检测工作的全流程控制。
5.2 需要让材料检测的标准得到统一
需要统一材料检测的标准,并且制定有效的标准体系,以此才能使建筑材料的考核和检验工作变得有章可循,让材料检测标准得到统一。例如,在对水泥的质量开展检测的工作中,对于水泥的强度和凝结时间以及安定性等,这些环节都需让检测工作得到加强,对于其中任何一个不规范的指标,对于建筑材料的性能都会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加强规范化的操作,对于材料运行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和监督工作还需有效加强,并且从源头上对政策进行控制,对故意修改检测结果等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出现了重大的事故,还需追究责任,以此才能让放材料检测结果和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5.3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能够稳定有序进行,必须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现场,测量人员先要进行全面勘察,对于各项参数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建筑施工的影响,要保证施工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智能解析,对采样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去掉噪声干扰,减小闭环控制误差,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作用。此外,建筑施工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要进行反复审核,数据要具有真实性,技术人员要充分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建筑工程项目运作中,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结果是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建筑成本与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可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但往往存在种种不良因素,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幅降低,所以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材料检测的相关规定,详细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加以改进,提高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促进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