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2023-01-06孟磊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工程施工

孟磊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45)

0 引言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作为提高建筑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应引起建筑施工团队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但目前一些施工团队组建时间较短、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影响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摒弃传统的施工观念,将施工过程逐渐专业化、规范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可以使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更加有序的进行,通过责任到个人的体制,避免一些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水平现状,分析了目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以求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经济效益原则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安排项目部财务科按月季根据各部门提出的资金计划统一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严格执行。本工程摒弃了只注重施工进度的片面做法,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措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施工现场因不合理开支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

1.2 科学合理原则

在本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运用及现场管理工作中,还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原则,保证施工技术的运用和现场管理工作才符合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客观要求,并满足安全生产的作业要求,保证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充分发挥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1.3 规范标准原则

规范标准原则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以测量环节为例,为了确保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的高效性与实时性,本工程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并遵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旨在让测量工作更精确,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 预应力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涉及工程的多个环节,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提升。传统的建筑施工中,许多资源无法有效应用在工程建设中,导致成本投入较高。而预应力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减少材料消耗和成本支出。而且预应力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减小因结构自身振动带来的弹性形变,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1]。对于影响张拉施工的波纹管,应按照设计图的预应力曲线坐标确定具体安装位置,使用钢筋支架进行固定,避免反复弯曲引发波纹管管壁开裂问题。预应力筋张拉工作要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如果一束钢丝出现一根以上的断丝现象,则需要重新更换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详细记录张拉情况,将其归档,留作竣工资料用于审查。

2.2 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技术也是施工应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旦地基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对于建筑的使用也存在潜在风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在地基施工前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选择与地质条件相符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土层的压缩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主,多使用基础工程与岩石加固措施,确保地基性质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基础工程包括柱基、墙基,以及为避免浅层土质不良,对建筑工程带来影响的桩、墩基础等,主要使用合适的方式将将来源于地基上部的荷载传递到周围地层,避免对建筑造成影响。而岩石加固则主要针对风化岩等结构发育岩石,采用开挖置换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如果地基不适合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并且使用地基处理方法也无法提高其性能,应当及时将问题上报,重新选择合适位置进行施工作业。

2.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多用于上海、厦门等沿海地区的工程建设中,以规避工程潜在风险。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土壤含水率高,各土层之间存在较大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如果前期地质勘察不详细,容易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利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是造价偏高[2]。②强夯法,虽然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认可,但是会出现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并且极易形成存在施工风险的“弹簧土”。③目前,较为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技术,通常工期为90d,效果可控,而且成本较低。④还有一种新型处理方法,是在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不仅成本较塑料排水板联合真空预压技术降低了1/3,效果也十分明显,目前建筑行业正在逐渐使用这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

2.4 电力系统接地技术

电力系统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对电流进行有效传导,当线路出现接地故障时,可以提供电流回流电源低阻抗路径,防止人体出现触电问题,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将建筑工程的电力系统某点接地,可以为电路提供正常的运行基准点位,稳定电网对地点位,有效降低对地绝缘,保障继电保护等电气装置安全运行。而且建筑在雷雨天气极容易受到雷击,施工时应采用防雷接地技术,使雷电沿建筑物流入地面,避免其对建筑物产生影响[3]。施工中多选择阻值小的防雷接地电阻,以缩短雷电在建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但是,铁道、管道等设施的运行会受到接地装置的接地点位的影响。目前,多行业共用接地装置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就效果而言,只有电信数据中心与变电站公用接地系统工作较为成功,其他均存在一些应用方面的问题。而且接地装置材料的腐蚀问题也成为电力系统目前关注的重点内容。除了在施工阶段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查,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也要每半年对接地问题进行一次检查,以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2.5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涉及材料与施工等多个方面,包括建筑屋面、地下室与卫生间等结构及空间的防水施工。如果建筑物长期存在渗漏问题,极易导致室内设备失灵,进而造成电气短路,影响人身安全。通常使用防水混凝土对建筑物主体、附属结构进行结构刚性自防水,在提高防水能力的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另外,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用量以及砂率等,并添加适当膨胀剂,可以在降低混凝土收缩率的同时提高其抗裂能力。而卫生间的防水施工,除需要使用混凝土对楼板进行浇筑外,还要使用水泥砂浆抹平找坡层,设置相应的坡度将水流引至地漏,并使用聚氨酯等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层施工。在防水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蓄水测试,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在后续使用中出现渗漏问题。

2.6 电气防雷接地施工技术

防雷接地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避免雷击带来相应灾害的重要施工内容。防雷接地是能够把雷击所产生的电流,通过设备之间的工作配合,将电流导流到地下,保护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施工作业重点主要包括接地、避雷线、避雷支架及避雷网。防雷接地的施工要注意能够利于后期的运营以及维护,施工竣工后,对检测线路的运行状态、金属管的外表情况以及线路连接情况做好系统、专业的检查[4]。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3.1 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是做好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的前提。施工管理人员要在开始施工之前,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充分了解,不懂的地方及时沟通,对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在考虑建设环境、建设周期、建设所采用的施工工艺等基础上,制定一份科学的、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实际需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同时,因建筑工程中技术工艺种类繁多,要避免使用国家已经淘汰的施工工艺。

3.2 材料管理

采购和保管是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重点。根据施工图、施工方案以及企业自身的建设经验,确定所需施工材料的数量、型号、种类等,并及时核查,避免疏忽。同时,施工企业应组织物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深入调研,掌握真实情况,找出最适合的材料供应商。在建筑材料进场之前,做好进场检查与验收。

3.3 机械设备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求施工机械设备均为一机一档。不同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功能、维修保养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即使对于同一类型机械设备,其性能参数也会有所差别。所以,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为前提,做好机械设备的采购与租赁。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修与保养,避免对现场施工造成影响。

3.4 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动施工过程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实际施工当中。例如,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正常施工的混凝土,因其自身水化热现象,会大概率增加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此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甚至防止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5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企业的发展靠的必然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专心投入专业技术学习上,不断学习,与企业共同成长。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为企业职工提供学习培训的便利,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监督和检验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工资与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奖励进步较大的员工。

4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会使用到多种施工技术,所以,施工企业应当明确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内容,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施工技术及其应用作为培训内容,以全面掌握施工技术为培训目标。以施工技术标准准则为依据,对违反其要求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做到及时解决问题,降低施工风险,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作为施工企业,还需要对现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掌握,以便于使用先进施工技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而且这对于缩短施工工期,降低造价成本等有重要作用。

4.1 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前,需要对施工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解,明确掌握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差异与关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做好前期现场勘测与规划工作,明确所选的技术与设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关键部位的具体施工措施,保障细节的完善。施工方案制订完成后,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审核后,才可以正式进行施工作业。施工作业开始前,要审核施工图是否符合作业需求,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4]。对于施工方案中不明确的内容,需要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如果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原施工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则需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对问题进行审核,确认问题所在,查看是否可以在不对施工方案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条件下解决问题,分析变动施工方案是否会对已完成项目产生影响,避免延误工期,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降低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2 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是施工质量管理。而施工质量管理一般要注意以下要点: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问题。从施工技术的要求出发,提高施工工艺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工艺,要采用相应的新工艺进行替换,并在短时间内使施工人员掌握新型施工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②重视施工设备管理。更换老旧施工设备,减少因施工设备老旧造成的能源消耗。对于采购的新型设备,要尽快使施工人员熟练使用,使施工设备尽快投入实际施工作业中。③对于施工材料也要重点关注。选择符合国家施工作业标准的材料,尽可能选择绿色材料进行施工,做好材料入库保存台账,减少因保存不当造成的材料损耗。材料的使用要保证专人专项使用,以减少材料过度浪费问题。材料进场时,使用抽样检验的方式检查材料的合格率。如果材料质量无法达到施工标准,则将施工材料退回。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材料质量可靠,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4.3 施工现场规划

对于施工现场规划,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施工需求制定完整的规划,并对设备、材料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合同规定综合确定要采购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以规章制度完善现场的规划[5]。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要安排到位,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及时采用先进技术,更新现有技术,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重视监管机制,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动态调整监管机制,保障管理的时效性。可以视情况制定奖惩机制,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制定符合实际作业情况的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的评级给予不同的奖励与惩罚,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消极怠工现象,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与效益。对于规划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审视规划是否出现问题,若存在问题,应及时调整,从而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4.4 增强安全意识

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加强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科学协调二者的重心,做到在工作中保证安全。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在遵守安全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将安全理念贯彻施工作业的全过程。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工作,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与意义,做到以规章制度指导工作内容,避免危险操作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就施工安全进行专项学习,明确施工中各种危险因素,学习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从而整体提升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安全施工,减少潜在安全隐患。除通过专项学习使施工人员学习安全施工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采用考试等方式促使施工人员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以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4.5 加强人才培养

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管理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现有的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采用座谈会、讲座等方式,教授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更新施工管理方法,打造专业素质强、水平高的管理队伍,提高施工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6]。还要积极在人才市场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壮大管理队伍,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同时,施工人员也要接受施工技术、理念方面的定期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率。

5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应当从技术和监管的角度对当前的施工管理进行审视,解决现存问题,采用适合的施工技术,选择专业素质强的施工人员参与施工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保证建筑使用安全,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