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林场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
2023-01-06裴艳春杨焕军
裴艳春,杨焕军
(黑龙江国营明水县明水林场,黑龙江 明水 151700)
明水林场始建于1959年,地处松嫩平原西部,是人工林建设的生态公益型林场。林场施业区总面积7041.11hm2。其中:林地面积7040.87hm2,占施业区总面积的99.99%。非林地面积0.24hm2,占总面积的0.01%。森林覆盖率28.94%。多年来在调节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 林地生产力维护
1.1 经营思路
采用现代科学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维护提高林地生产力,积极实施抚育管理,改造低质低效林,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对一般公益林优化树种及龄组结构,以培育大径材为主,针叶林与阔叶林相结合;对重点公益林加强管理,实行封山育林,提倡近自然经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2 地力维护措施
1.2.1 合理选择树种
造林树种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应注意禁止有害物种的引入,从外地引进的种源要严格检疫,建立引进过程的营林档案。更新造林提倡针阔混交、阔叶混交。在更新造林作业设计中,应根据现地调查,按照分类经营的指导原则,结合经营目标设计相应的树种,合理保持针叶混交林与阔叶混交林的比例,逐步扩大珍稀阔叶林的比重,促进森林结构丰富,有利于增强和恢复林地肥力。
1.2.2 科学清林整地
注重整地方式,提倡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尽可能保留不妨碍幼树生长的草本、灌木,增加地表覆盖度,以减少土壤肥力的流失。根据小地形选择合理施工方式,因地制宜。在清林、整地、抚育时,要注意发现珍稀物种,严格保护地带性珍稀物种资源,保护好动物栖息地小环境,如鸟巢、洞穴等,保护生物多样性。
1.2.3 落实水土保持措施
在整地、栽植、抚育、修建作业道路、采伐等经营活动中,注意不要造成大面积的土地裸露,以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应在施工设计中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如反坡筑台、开挖沉沙凼、留置水平植被带等。
1.2.4 维持林地土壤自然肥力
商品林集约经营施肥中要以生物肥料为主,利用原有森林土壤表面腐殖层等地被物作为基肥。使用生物林药防治病虫害,杜绝使用高污染的化学药剂。采伐作业后尽量保存林地上的采伐剩余物,让其自然分解转化,以维持林地土壤的肥力。
1.2.5 清洁环境低碳作业
野外勘察、营林施工中,离开时要清除带上山的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清洁环境。减少对高耗能源工具的使用,降低因施工机械使用产生二氧化碳数量,并作好施工过程使用情况的记录,建立档案。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2.1 保护现状
明水林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施业区内森林资源全部为人工林。乔木树种主要有人工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楸、杨树等;草本天然植被以碱草、碱蓬、碱蒿、星星草、地榆、三棱草、蒲公英、芦苇为主。
近年来,明水林场对野生动植物加大了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调查,野生动物有黄鼬、狐狸、香鼠、狼、野兔、刺猬。鸟类主要有东方白鹳、丹顶鹤、金雕、白琵鹭、大天鹅、灰鹤、白枕鹤、鸳鸯等。
2.2 保护目标
保护好施业区内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持森林资源结构稳定,增强林场及周边村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3 保护措施
规划期内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以公安、林政和护林员联合组成的行政执法队伍,对毁林开垦、挖沙、取土、修坟、放牧、非法狩猎、盗伐林木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需求,结合森林管护经营,设立管护站和检查站,建立起覆盖施业区的资源保护网络体系。
营林作业时做到不破坏下层植被(灌木、草本),尽量保持下层植被的完整。新造林时采用穴状栽植,穴状整地,不破坏栽植区域以外的灌木和草本,树种比例配置合理,尽可能多的营造混交林。后期对幼龄林抚育时,未影响到幼树生长的灌木和草本,不必全部割除,保障乔、灌、草森林结构完整。通过以上等措施的实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
3.1 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现状
按照《黑龙江省中央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管理办法》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林场资源分布特点和平原地区森林管护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管护模式为个人管护。
在看好林、造好林、管好林的同时,结合林场实际情况,综合地貌、道路、林班、小班的特点,以及管护的难易程度,共划分管护责任区32个,落实管护面积5800hm2。其中:重点公益林2200hm2,区划12个管护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面积在121~235.93hm2之间;一般公益林3600hm2,区划20个管护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面积在101.47~241.73hm2之间;商品林按分布范围适合工段管护,不区划责任区到人头。
根据划分的责任区,县林业和草原局与林场职工签订管护经营实施管理合同。林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报名、竞标抽签的方式,在本场职工中确定32名管护责任人,再经县林草局审定后进行张榜公示,最后签订合同书,将管护任务落实到林班、小班和具体人员,做到责、权、利明确。
3.2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及措施
1)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本着便于管护经营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貌、林场职工人口户数等因素,划小划细每个责任区,做到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符合管护承包人的管护能力。
2)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做到图、表、现地三个一致,实行科学化管理,制定、出台相应补充规定,使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相关制度措施更加完善。
3)加强对管护责任人的培训,提高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人的业务素质,要定期组织管护责任人学习业务知识,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4)加强对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站点的监督检查力度,按合同要求履行好管护人的责任权利义务。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资源管护的任务分布情况,逐步完善管护道路、管护站的建设,形成管护网络体系。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4.1 防治状况
明水林场森林资源全部为人工林,分布较为零散。多年来一直未发生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但杨树烂皮病、杨树灰斑病、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甲、杨毒蛾,樟子松梢斑螟等病害、虫害也时有发生。
近些年,明水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年均轻度危害发生面积在90hm2左右。其中,虫害年均发生面积约60hm2、病害年均发生面积约30hm2,年均综合防治面积60hm2。因为都是本土有害生物,林场病防部门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有效防治。
作为基层单位,明水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在检疫工作开展中,仅靠工作人员的经验作出判断,准确度无法保证,严重阻碍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旦遇到疫情,及时防治的难度较大,而错过有害生物防控的最佳时机,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快速蔓延。此外,由于投入不足,无法为森防人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导致其知识更新慢、技术水平不高,与当前有害生物防控越来越高的需求不相适应。
4.2 防治方针及目标
4.2.1 防治方针
以减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强化体系建设,硬化目标管理,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
4.2.2 防治目标
针对施业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要不断加强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根据每年气候变化和实际监测发生情况制作调查设计,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对策。
依据林场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分布和危害历史,规划年均防治面积为69hm2。在防治方法上,要采用无公害防治措施,以维持现有林分健康水平,减小病虫害对施业区内森林资源的危害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达到,测报准确率87%以上、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成灾率2.7‰以下、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4.3 防治与控制措施
4.3.1 管理措施
科学确定施业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重点防治种类,实行林业有害生物分级管理、分类防治,划定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分区实行全覆盖和局部重点防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加强推广应用生物药剂,无公害防治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有机结合营造林措施,尽力促成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4.3.2 营林措施
造林时要做好林地的设计工作,要适地适树,减少非地带性植被的种植,采用多树种造林,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混交林在抵御森林病虫害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混交林中树种多样性决定林分内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减少了林木受害风险。
对生长较密,有零星灾害发生的林分,要加强抚育,合理间伐,伐除受害木、被压木和衰弱木,伐除强度以清除病虫害木为宜,达到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抗病虫能力为目的。对病源地、虫源地要进行林分改造,间伐受害木要按照先严重受害林分、后中度受害林分的原则进行,清理强度应控制在20%左右。清理后的林地应及时选用适宜的树种造林,以增强林分的抗病虫性能。
对未发生危害、自然条件较好或改造后自然状况稳定的林分,实行有计划的封山育林,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干扰,保护天敌种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
5 森林防火
5.1 森林防火原则
森林防火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森林防火的重视力度,做到对森林火灾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扑灭,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5.2 森林防火现状
明水林场一直将森林防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和措施。林场设防火指挥机构,由场长任指挥,下设扑火专业队和义务扑火队,由专人负责。林场分别在幸福、引嫩、通达等3个经营区设置防火检查站,长期有人驻守,防火戒严期加派人员驻防,加强检查巡查力度,及时排查火险隐患,有效消除火灾风险。
由于受森林防火资金投入因素制约,明水林场防火体系建设尚未完善。防火设备仅有手持无线对讲机10部,防火专用车2辆及风力灭火机30台,也面临着老化报废状态。
现阶段明水林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着扑火队人员年龄偏大,森林防火专业扑救队伍开展现代化、规范化的培训困难,特别是经营区比较分散,与农地、乡村和其他用地分布交错,道路又四通八达,进入经营区的闲散人员较多,火灾风险高,因此极大地增加了火源管控的难度。
5.3 森林防火措施
5.3.1 管理措施
1)将森林防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建立详实而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精干高效、信息通畅、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
2)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从消除隐患的角度抓好源头管理,制定场规民约,把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在各农事、林事用火高峰期间,抓住森林火险等级较低的时段,专门派人组织群众有计划、有防范措施地在林缘田埂边烧除秸秆、杂草等易燃物,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群众乱点乱烧引发森林火灾的问题。
3)在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的同时,抓好义务扑火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林火的扑救必须要以森林消防专业队为主,所有一线扑火队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安全扑火知识和避险技能,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自救能力。义务扑火队伍也要进行必要的扑火知识和业务培训,强化防火训练,提高实战水平。
4)在场与村之间、场与乡(镇)之间应建立联防机制,要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精神,建立和完善联防机制。
5.3.2 营林措施
很多森林火灾并不是在树木密集区域发生的,而是在一些拥有大量杂草的林缘或林间空地上产生的,采取全面造林措施,在上述位置增加林木数量和覆盖程度来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从而达到预防森林火灾的目的。营造混交林有助于增强森林的防火能力,火灾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低,通风性好,较低的燃点所造成的,采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地调整林木的栽植面积、间距和搭配,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能力。由于混交林在抗火性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而对森林中容易燃烧的林分通过人工措施进行有效的改造,以此提高森林本身的抗火性,减小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在抚育采伐作业中,首先要对林分中的风干枯立木等易燃物伐除,并清除林内,对伐区剩余物要及时清理和合理堆放,生产作业时间应避开防火戒严期。
6 结语
通过加强森林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林场经营方向,指导林场各项经营活动高质量有效开展,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实现林场经济效益的健康稳定增长,推动林场全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