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与探索
2023-01-06葛斯佳
葛斯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原油储运部 天津 300000
1 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与探索的背景
“三基”工作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和管理基因,旨在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岗位责任心、提升岗位执行力,打牢公司有效改革发展根基。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强化提升中国石化“三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发扬光大石油石化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一体化建设,促进“三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尤为重要。
我单位作为中国石化在华北地区重要的大型原油储备库,具有人员多、设备多、操作多、流程复杂的特点,同时肩负着为华北地区各家炼厂保障原油供应的重任,是中国石化典型的大型油库。为此我单位积极探索大型油库在“三基”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发扬传承“三基”工作优良传统中,将大型油库“三基”建设工作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使“三基”工作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我单位将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深度融合,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三基”工作新形态、新方式。通过总结大型油库发展积累和历史积淀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与大型油库实际运行管理经验有机结合,经过专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探索和实践,编写大型油库管理手册,进一步推进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一体化建设,促进“三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逐步形成“三基”工作常态化。在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化作业管理,在现场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样板管理。从而夯实大型油库“三基”基础管理,加强基层建设、增强岗位责任心、提升岗位执行力,为公司在新形势的发展及改革中打牢根基。
2 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与探索的内涵及创新点
管理是手段、是载体、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切合实际、确有成效的管理的支持,达到企业不断持续高效平稳的发展。通过总结大型油库发展积累和历史积淀,结合具体大型油库的实际运行管理经验,以“总经理2 号令”为根本,以HSE 管理体系手册为基础,经过专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进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一体化建设,促进“三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三基”工作常态化。
在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化作业管理,在现场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样板管理,通过对标准规范、公司制度,不断完善、细化标准化建设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把广大干部员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全员奉献,打造现场管理品牌并将大型油库的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编写成管理手册。
3 实施过程
3.1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是从规章制度上着手,结合库区生产实际情况,打造班组巡检标准化,资料管理标准统一化、交接班标准化,综合检查标准化等各项制度执行标准化,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最终达到零事故、零伤害、零泄漏。
3.1.1 班组建设标准化
通过创建岗位标准化,开展“五型”(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建设。首先完善班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评比、重考核、真兑现。第二,建章立制,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培训管理、班组安全活动等管理规定,狠抓落实,促进班组管理。第三,根据班组员工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开展班组特色文化建设,输油岗位以红旗设备评比为载体,计量岗位侧重化验数据的准确率,以输差损耗为突破口,管道保护岗位以管线巡护有效性为抓手,开展各项劳动竞赛。
3.1.2 巡检标准化
班组巡检的有效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落实库区“四级巡检”,对“中控、消防、值班干部、库区领导”四个层级的巡检周期、巡检内容、巡检要求进行细化和量化要求。各层级巡检都要带着要求和问题去巡检,重点掌握容易出问题的设备,存在的重点故障,当前运行设备的重点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各岗位按照巡检职责开展工作,但在巡检过程当中做到分工不分家,发现任何问题都第一时间进行汇报。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每天公示各班组的巡检率、漏检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网格化管理,横向在班组之间进行比较,纵向在班组内员工之间进行比较,实行每月一考核一兑现,通过奖惩,站内各岗位巡检率均保持在99.5%以上,有效保证了我单位的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3.1.3 资料管理标准化
建设标准资料、档案室,制定档案室管理规定,将各类图纸、档案进行分类编号装订,按照顺序统一摆放,便于原始图纸资料的查找。完成专业技术资料标准化创建工作,更新设备、工艺、仪表、电气、通讯、运销、HSE 基础技术资料。所有专业技术资料均使用统一规格和样式的档案盒、文件夹、封皮进行封存,全部存放于资料室中,通过规范化整理,定制化摆放,有效解决了人员休假中资料查找不便的弊端,有利于公司和地方应急局、消防、环境局等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进行资料的查阅。
3.2 操作标准化
3.2.1 启、停泵操作标准化
结合库区实际情况编写给油泵机组启停操作指导书,给油泵机组启停操作,充分结合管线运行状况、联锁保护值进行阐述并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做好防控措施,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因给油泵入口压力过低、泵出口压力过高、出站压力过高以及下站泵出口压力过低造成的跳泵、甩泵等事件的发生,确保启停泵操作安全平稳。
3.2.2 两级流程操作标准化
通过重新修订工艺操作作业指导书、制定并落实站级工艺操作票制度,通过工艺操作双监护等措施不断规范输油工艺操作。各类操作严格按照操作票制度完成,值班干部、操作人员在实现双监护的同时,要求现场监护人员至少汇报三次阀门开度过程中的阀位显示,操作后仔细聆听设备过油声音,中控值班人员要将操作前和操作后的压力参数填写在操作票注意事项一栏,对比前后参数变化,实现多重监护和确认,确保万无一失。
3.3 现场标准化
3.3.1 设备精细管理样板化
按照室内和室外分步持续开展“低、老、坏”整治,分区域建立样板,进一步提升现场设备设施精细、标准化管理水平。室内方面通过自主维护对计量间内设备设施进行标准化整治,对阀门法兰螺丝、螺母、各流量计主管线上的压力表、针型阀、压力变送器等不锈钢部件使用细砂纸、钢丝球等工具进行精细打磨去污,并按照标准规范对阀门手轮、管线及连接法兰、所有针型阀、仪表位号牌、法兰螺丝、螺母喷涂相应颜色油漆,阀门丝杠去污处理后均匀涂抹黄油保养。通过对锈蚀点的手工除锈和涂刷清漆,达到计量间“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的效果。室外将重点对给油泵、雨水泵机组进行彻底整治,建立样板区域。
3.3.2 库区站容站貌规划风景化
库区利用各项工程项目改造的有利时机对站容站貌进行全面提升。利用库区输油管线锈蚀整治项目对地源热泵锈蚀的水管线全部进行除锈刷漆,并硬化管线下方巡检道路。通过计量间地面改造将计量间内外的巡检通道进行标准化整治,大大提高了巡检的可视化效果。利用库区绿化等项目进一步美化站容站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长时间的积累和改造中库区已经打造成渤海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4 编制库区标准化管理手册
库区结合标准化站库建设的实践工作,从标准化巡检引出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从库区操作票制度带出设备操作标准化,从设备精细化管理延伸到现场建设标准化,通过以点带线、以线铺面,不断总结实践和提炼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编制库区标准化管理手册。具体内容涵盖库区管理办法、设备设施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风险识别和管控等各个方面。通过标准化手册的编制,库区对标准化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实践目标更加明确,解决了基础站库标准化建设“低、老、坏”现象,解决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怎么干、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3.4.1 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岗位职责、班组建设、岗位操作、现场建设、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基础资料、消防管理、安保管理、绿色油库建设等九个方面,按照岗位、设备操作、安全等章节进行划分,规范操作程序,制定出岗位职工从岗位交接、工作时间点、管理节点到汇报制度、处理办法等一整套运作程序,实现工作程序标准化操作,减少了工作冗余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3.4.2 避免安全事故
管安全就是管风险,管风险就是关注异常,积极推进风险识别标准化,管住风险和隐患。库区对设备、管道等重点部位及管段进行风险识别,扎实推进硫化氢防护专项治理工作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对高风险接卸作业全过程管控、规范操作,在岗位人员操作过程中,重点关注这些风险及管控点,规范人的行为,识别各类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以及怎样避免此类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实现风险识别准确、管控措施到位,保障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3.4.3 实现技术储备
把库区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及成果,通过总结整理后采用文字和视频结合的方式保存下来,职责范围、时间节点、标准流程、规定动作,真正实现一目了然,避免出现因人员流动造成的技术、经验的流失,从而使库区良好的经验做法传承下去。
3.4.4 便于教育培训
新员工通过对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学习,可以清楚掌握库区各项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再加以实践便可迅速成长起来,有利于员工的培训教育。在手册编写完成后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工作也要进行统筹安排,使手册发挥出作用,员工规范意识、操作技能、风险识别能力、执行力等真正有所提高。通过改变培训方式,将以往照本宣科阅读式的培训变为将手册中相关内容以答题形式进行培训。同时加大现场培训力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职工更直观、更容易掌握手册内容。此外库区将对培训的效果与员工绩效进行挂钩。
4 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库区在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方面实施以来,在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三基工作中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一个普通的站库,逐渐成为模范示范单位,多次荣获公司奖励和荣誉。
5 结语
综上所述,库区将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应用于实际并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和示范效果。这种示范效有利于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在全公司范围进行推广,为公司在大型油库标准化建设工作方面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