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困境与建议
2023-01-06邓鹏
邓 鹏
(莱州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山东 莱州 261400)
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产出量不断增加且未进行合理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降低了社会公众的社会评价,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安居乐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目前,“垃圾围城”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城市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亟需城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合理安排环境卫生管控,实时调整垃圾分类管控措施,制订相应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改善市容市貌,维护城市良好形象,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困境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效率低下、宣传推广力度较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1-2]。因此,解决城市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群众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和强化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不断向社会普及垃圾分类的长远意义。城市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重点,统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有效性、针对性措施不断向纵深发展,才可以高效合理地处理城市垃圾,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
21世纪以来,国家始终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放在实现城市综合化治理的突出位置,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方案,要求全国各地增强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置。截至目前,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初见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垃圾数量存量大,每年呈现出递增趋势。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切实解决城市垃圾问题、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其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问题,想要摆脱目前的垃圾分类处理困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升级,首先要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
1.1 垃圾产出量大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呈大规模增长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城市垃圾的增多。同时,不同社会群体集中在城市中,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城市垃圾的源头有很多且垃圾种类复杂,数量庞大。常见的垃圾有厨余垃圾,包括饭菜、泔水等不可回收垃圾,并且这类垃圾占有很大的比重,日产出量巨大,不可进行再回收利用,此类垃圾分类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极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损城市形象;除此之外,还有日常生活、工作垃圾,如纸片、废书、塑料包装盒、一次性餐具等,这类垃圾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进行回收处理,有些则属于对环境有害的垃圾,不能进行回收和再利用[3-4]。另外还有电子类、金属性垃圾,这类垃圾的产出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增多。多数情况下,在进行抛掷的时候未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相应处理流程不符合国家要求,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1.2 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相关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在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对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并不清楚,不能精确把握二者之间的界限,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因此在对垃圾进行投放时往往凭借固有的认识或者第一感觉投放,导致对城市垃圾二次回收和利用产生阻碍。垃圾投放需要区分是否可以回收利用,一旦出现分类错误的情况,必然会给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卫生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全方位发展。此外,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设施的建设也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缺乏明确、具体的垃圾分类指导标语等提示。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时没有明确化的分类标准或者虽然有明确化标准但是并没有深入人心,居民的了解程度比较低,这同样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群众在多数情况下对于自身垃圾的处理,经常使用塑料袋进行垃圾的存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1.3 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低
为了实现城市综合化、高质量的发展,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产生的垃圾投放在固定的垃圾处理点,之后再通过运输将垃圾运送到专业的垃圾处理站进行二次处理和利用。后续工作人员在进行垃圾二次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大,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从而导致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出现[5]。此外,由于目前城市居民整体素质的差异化现象,难以适应当下城市垃圾处理工作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和要求,这种困局极大地迟滞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同时也加重了后续工作人员的负担,不利于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些现实问题的结合都导致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不利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1.4 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宣传、推广不足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必须重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目前城市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相关宣传活动较少,推广力度不足,这一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实践中,人们难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投入足够的有效精力,积极投身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动力不足,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同时,由于宣传工作未能有效地深入人心,导致人们不能够精准把握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大利好以及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无法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这一系列问题在垃圾分类处理活动开展之前未得到有效的解答,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人们的反响和参与程度低下,对这一活动的深入推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基于此,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措施推行之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开展对这一工作的宣传以及推广,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推进这一工作的深刻意义和长远好处,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对于城市综合建设、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为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1.5 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程中,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发挥坚实的带头、引导、规范作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在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存在机构设置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未能真正提高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一些工作停留在表面,面对一些突出性的问题,未进行深入发掘,缺乏问题意识,形式主义色彩明显,严重阻碍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程,使得该举措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2 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2.1 加强教育,提升居民综合素质
目前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组成复杂,导致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在此情况下,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城市人口的基本素质,由高素质居民为先驱,再通过其带动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但现阶段城市人口素质的差异化导致高素质居民受环境影响积极性不高,所以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教育工作,将居民素质和垃圾分类意识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7]。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缺乏内生的动力,只有让居民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决策过程中来,才能避免决策出台后,群众参与程度低的情况,才能提高其绿色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其能够以高度的思想认知和切实有效的亲身实践融入这一措施,理解这一措施对个人的切实利好以及对城市改变带来的直接效果,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千秋功业。在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来对居民进行教育,通过直观案例将垃圾分类的利好呈现出来,从而使城市居民开阔眼界、提升认识,真正将垃圾分类工作重视起来,并积极投身其中。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高素质居民先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让其意识到自身带头垂范的积极作用,并给予突出居民以适当肯定,从而让其发挥好带头作用,带领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
2.2 优化垃圾处理流程,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在深入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垃圾分类与处理流程尚不完善,导致其处理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对这一现实困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垃圾处理流程的优化和提质升级,从而逐步解决垃圾分类效率低下的现状,使这项举措能够真正深入民心,造福城市。从实际情况看,城市中居民垃圾占比较大,也是分类的重点,所以各地必须细化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结合实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可追溯机制,把控好垃圾分类的源头,从而方便环卫人员能够对垃圾分类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追溯,再结合社区工作人员对此问题进行通报,倒逼居民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并将其培养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进而达到提升城市垃圾分类处置效率的目的[8]。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社会群众的普遍需求加强对垃圾站点的规划和建设,如加快完善垃圾分类岗位设置,迅速配齐分类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监测设备等,从而为城市中高效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夯实物质基础,切实发挥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环保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4 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就现阶段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而言,虽然各地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并未将此项工作的政策全面渗透到每个居民内心,这反映出现阶段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仍有待加强。对此,加强宣传力度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单纯按照传统思路进行宣传必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各地必须尽可能创新宣传方式。一直以来,垃圾分类的宣传主体都是政府,相对单一,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未来的宣传工作中,需要政府尽可能调动更多主体如学校、企业、公众等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并运用多元化的载体和形式进行宣传,以构成更为立体化的宣传模式。
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创新宣传方式,逐渐使学校、单位以及企业等场所将城市垃圾分类宣传作为常规化工作组成部分,进而使得参与人员演变成为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有力地保证宣传力度提升的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反馈和社会实效。在创新宣传方式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奖惩制度的构建,作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外部监督机制,能够对各个公共生活场景中的个人垃圾分类问题或者企业垃圾分类问题进行公开奖惩,使得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乐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氛围,保证垃圾分类宣传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的方式,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浓厚的宣传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知,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促进城市绿色环保发展。
2.5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认真履行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主要负责人员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本行业的协调考评机制。发挥党政机关带头作用,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检查考核评估工作,保证公共结构、主体的参与率达100%,垃圾分类精准率达到80%以上。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将垃圾分类前端投放设施建设等内容纳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财政要将居民住宅区定时定点投放设施改造提升、督导员工补贴、更新老旧不规范收运车辆等费用列入预算经费。加大垃圾分类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重点加强居民住宅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商超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加大查处垃圾混装混运等违法行为,倒逼前端正确分类投放和收运。
3 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宜居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必须科学把握、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深入推进这项工程,保证这项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必须上下联动,久久为功加以推进,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习惯养成。面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对策,不断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化群众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认知,把握此举对于社会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得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体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增强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高效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