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防沙治沙成效及措施探讨

2023-01-06

山西林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沙区防沙治沙

李 媚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晋北、晋西北地区。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东部,是风沙入侵京津地区的必经之地。近年来,山西省防沙治沙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总体布局,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环京津生态屏障区建设等国家、省级和市县生态修复工程,采取全流域布局、按山系治理、整区域推进的方式,在沙化土地治理过程中,坚持“四力齐发”,即保持植绿增绿耐力、提升造林护林能力、激发国土绿化活力、挖掘林草富民潜力。突出政策支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实施,实现了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加,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 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效

1.1 生态体系基本建成

山西省防沙治沙工作,围绕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沙化土地治理区、长城沿线极度干旱防风保水治理区等5 大治理区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每年6.667 万hm2的速度持续推进,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城乡绿化水平、生态产业三提升,治理成果得到持续有效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防护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富民生态红利充分释放,为服务京津冀生态屏障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7 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全国植被改善山西最快,初步形成了林木葱茏、绿绕三晋的生态建设格局。

1.2 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通过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90%,pM2.5 平均浓度降到44ug/m3。据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0 年12 月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显示:沙区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大同市2020年1 月-12 月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5d,占全年天数的86.10%,比2015 年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0.40%提高了5.70%,连续5 年排名全省第一,“大同蓝”成为生态品牌;朔州市2020 年1 月-12 月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5d,占全年天数的77.90%,比2015 年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的60.20%提高了17.70%。朔州市、大同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二位、第三位。朔州市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8,比2015 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77 下降1.99,变化率为-29.39%;大同市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1,比2015 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6 下降0.55,变化率为-10.26%。

1.3 生态产业不断壮大

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安排资金超过亿元,推进沙区经济林提质增效;在国家工程每亩造林投资500 元的基础上,将贫困县造林投资每亩增加300 元达到800 元,足额资金投入保障了增绿增收成效。市县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巩固和扩大了防沙治沙成果。同时,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沙区1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沙产业实现稳步发展,培育新型经济主体,建成一批仁用杏、沙棘、枸杞、海红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打造12 处省级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和1 处省级种苗产业基地,为沙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创建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4 个5A 级景区,以右玉全域旅游为典型代表的生态旅游正在快速发展,“黄河、长城、太行游”“游山西·读历史”等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1.4 沙区资源有效保护

围绕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资源保护的目标,生态建设与资源保护同步推进,使沙区资源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沙区19 个县(市、区)已建成各类保护地48 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6 个、国家森林公园3 个、省级森林公园7 个、国家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 个、国家湿地公园4 个、省级湿地公园8 个、国家沙漠公园12 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同时,将沙区森林资源纳入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依法保护,提升沙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化水平。以严格执法为保障,围绕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开展“绿剑2018”和“昆仑护绿”等专项行动。

2 防沙治沙主要措施

2.1 领导重视,汇聚合力,推动防沙治沙工作顺利开展

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沙区调研,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发改、林草、水利、农业多部门在规划引领、资金投入、生态修复、耕地保护、环境评价、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合力推进、各司其责、联合治沙,形成了“党委政府抓治沙、部门联动管治沙”的强大合力;省财政厅、林业和草原局充分利用PPP 项目,保障沙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强力推动生态治理。

2.2 政策支持,强化效力,保障防沙治沙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制止破坏沙区林草植被、征占沙区林地、发展经济林、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国土绿化机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推动了沙区生态治理建设,提高了森林质量效益,强化了森林资源监管。《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明确提出,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和土壤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国家节水行动山西实施方案》,优化沙区用水结构,加强用水行为监督,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沙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夏季攻坚行动的通知》《山西省蓝天保卫战决战秋冬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并在全省开展“百日清零”专项行动,向突出环境问题开刀,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2.3 弘扬“右玉精神”,推进沙区治理与保护

在工程建设中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呈现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强劲势头。充分利用“5.12 防灾减灾日”“6.17 世界荒漠化防治和干 旱 日”“3.12 植 树 节”“3.22 世 界 水 日”“6.5 世 界 环境日”“12.4 全国普法日”,以防沙治沙与保护资源环境为主题开展多部门、多渠道、多样式的宣传活动,弘扬治沙精神、传播治沙理念、倡导全民参与,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治沙、重视治沙,为防沙治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尽责模式,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激发全民参与防沙治沙工作的强大动力。

2.4 提升综合能力,深入推进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

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采取网格化指导服务方式,从工程前期准备、规划布局、作业设计、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开展服务,推动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强化工程质量监管,跟踪质量进度,总结成效做法,进一步提升沙区生态治理与管理水平,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高质量发展。

2.5 创新技术,增强科技,提升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成效

在工程建设中,通过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巩固提升治沙成效,大力推行径流林业整地、覆盖林业、容器苗造林等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积极探索“以水定林”新技术。根据沙区实际,建设疏林灌草型植被类型,推动沙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推进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的技术路线,探索总结沙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模式,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不断强化退化林改造与修复,推动同朔地区林分质量不断提升,正在走出了一条“造改并重、阔针混交、灌乔搭配、林草融合”科学治沙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沙区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视角下林业生态建设分析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试论城乡统筹中的图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