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怀从肝主魂论治更年期女性失眠经验
2023-01-06张银梅刘明怀
张银梅,刘明怀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失眠是指凡在合适的睡眠时间和环境下,除外疾病所引起的睡眠量与质的障碍,仍存有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的需求[1]。研究发现,我国失眠障碍的患病率已达15.0%[2]。而且失眠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居高不下。许多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借助药物来维持自身较好的睡眠质量,以保证生活和工作顺利,然而失眠药物的依赖性较大,随着长时间的服药,会导致失眠患者出现药物成瘾性,对其需求量逐步加大;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精神、心理健康,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而对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体内生理代谢和激素的变化,对情绪的感知更加明显,如果长期得不到优质的睡眠质量,会使她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此时借助较好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轻她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焦虑和痛苦。刘明怀为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在治疗更年期女性失眠方面具有较好的经验。失眠主要病机为湿热蕴久,伤魂耗血,血不养魂,魂不入肝,以致心神失养,故运用肝主魂论治更年期女性失眠,治疗应立足于清热,清利湿热、养心宁神,自拟清热养神方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加减药物组成及剂量,临床疗效较好。现将其临床治疗思路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失眠的本质是无法获得正常的睡眠,虽算不上重大的疾病,但长期的失眠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形成恶性的循坏。其病位在心,“心者,君主之官,神灵出焉”,主血脉、神志,所以不寐的发生与心最为相关。其外基于五神应五脏,“肝主魂”亦与失眠相关。《灵枢·本神》有言“肝藏血,血舍魂”。“心主神”,神支配魂的一切生理活动,魂则是神外在的表现;魂与睡眠相关,亦是梦境发生的基础[3-4]。治疗应注重肝与心共治,视症状而有所侧重。肝藏血,化生和濡养肝魂,以调节睡眠和神志。
立足于“五神”理论中“肝主魂、心主神”,结合渝地饮食和环境因素,针对更年期女性,认为湿热之邪犯于肝胆,动魂耗血,加之更年期女性情志活动易焦躁、急怒、烦闷、抑郁,故病邪上扰于心,中逆于脾胃,下灼于膀胱。其一为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胆主决断,均是影响人体情志活动的主要因素,气机疏泄太过时,肝魂强化快乐和愤怒的情绪。反之,疏泄不及,强化忧伤和恐惧[5]。心神同样受情志影响,心虚胆怯者多易惊易恐,坐卧难安。其二肝藏血,调节血量,湿邪郁久化热,热而耗血伤津,津血不足则难以濡养心神,《难经·十四难》云:血气皆不足者无魂[6],心神不安,睡眠失常,发为不寐。故其病机可认为是湿热过甚为本,津血不足为标。
肺朝百脉、主治节,既能调畅一身之气机、津液、血液,又可推动气血运行,助心血以行,肝肺同调畅气机,故治节有常,气血得行,心神皆养。脾五志在思,忧思太过亦可损伤气血;湿热也是阻碍脾运行和化生血液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离不开血液的滋养湿热困脾,思虑过度,心神失养故失眠。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滋养,同源互生;肾精还能充养脑髓,肾水济于心,故才能拥有充足的睡眠。所以临床上治疗时治疗失眠时也应配合脏腑治疗。
2 治疗方法
针对湿热导致的失眠临床以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者睡眠时间短,伴口干口苦、心烦,多梦、健忘,头痛,厌食,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根据病因,自拟清热养神方由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来。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淡竹叶、五味子、酸枣仁、丹参、白术、甘草。方中龙胆草既能清肝胆之火又可除下焦之湿热,栀子、黄芩助龙胆清湿热之效,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导湿热之邪从下而行,生地黄、当归滋养阴血、固护心神,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五味子、酸枣仁、丹参宁心安神、滋养血脉,白术既能助车前子、泽泻等清湿热,又能健脾益气,以妨湿热伤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立足于清利湿热以养心安神,清肝胆湿热以培顾肝体,养心血以妨肝热耗血伤阴,上扰心神,使湿热以祛、肝体以固、心神得养。
3 临症化裁
《黄帝内径》提出失眠的病机可有“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胃不和则卧不安”等,故临床调治失眠应当根据患者病情辨证用药,调整处方。若伴有胸胁闷胀,可加入郁金、香附以疏肝解郁;若湿热蕴久,耗血过重,心血不足者,见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华,可予以阿胶、龙眼肉滋养心血;湿邪困脾,脾胃湿热过盛,见腹胀满、嗳气、嘈杂者,加入黄连清热除烦,半夏、生姜化痰热止呕;反之脾胃虚弱,可予以山楂、麦芽、枳壳等健脾益胃、行气消滞;若睡后易惊醒可加入远志、茯神以宁心安神;夜间反复难以入睡,予夜交藤、柏子仁等滋养心神;若多梦、健忘,酌加入龙骨、牡蛎等重镇之品以收敛心神;若头晕,目眩、目赤、酸胀酌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之类以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4 典型医案
胡某,女,52岁,2021年5月16日初诊。因“反复睡眠障碍1个月”入院。症见神情,精神差,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口干口苦、心烦,头昏、头胀痛,平素多思易怒,饮食一般,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厚黄腻,脉弦数。既往有风湿性心瓣膜病6年余,高血压病10余年,长期门诊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可。查体示脉搏80次/min,血压134/70mmHg。中医诊断为不寐,肝胆湿热证。治宜清利湿热,养心安神。自拟清热养神方加减治疗。药用龙胆草20g,栀子15g,酒黄芩15g,生地黄15g,泽泻15g,车前子12g,木通15g,当归15g,淡竹叶9g,五味子15g,酸枣仁12g,丹参15g,白术12g,甘草9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同时予以西医对症治疗。嘱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勿劳累。2021年5月24日二诊,失眠、口干口苦好转,头昏、头胀痛明显减轻,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数。时有胸闷、气促、心悸,予以原方加水蛭6g活血,7剂。2021年6月1日三诊,睡眠明显改善,纳食可,二便调,舌苔微腻,予以龙胆草减量至15g,7剂巩固疗效。于门诊长期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