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2023-01-06廖建荣朱晓欢
廖建荣, 朱晓欢
一、引言
少儿科普期刊是少年儿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兴趣的重要载体,对少儿读者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据《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出版初中及以下少年儿童期刊206种3.8亿册。[1]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性少儿科普期刊有《少年科学画报》《环球少年地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爱科学》等。少儿科普期刊以纸媒为主要形式,但近年出现了新趋势,受寓教于乐的科普短视频的影响愈来愈大。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发布的《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20)》显示,34.1%的短视频用户家中有12岁以下儿童,其中81%的儿童观看过短视频,内容主要为以科普知识为代表的学习类和以动漫为代表的趣味类。[2]对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儿童而言,短视频能够声画并茂地让知识“活”起来,增强学习兴趣,具有传统读物所不具备的优势。用户需求的转变、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迁等促使着少儿科普期刊走上转型之路,部分少儿科普期刊利用短视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融媒路径。
二、影响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
技术支持。技术驱动是推动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5G技术的逐步应用,用户体验速率和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就用户而言,5G的高速传输速率和低时延等特性使得读者在观看高清视频时有更好的视听体验。在短视频制作方面,5G技术为少儿期刊短视频的生产与呈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5G技术,短视频能达到更加生动丰富的呈现效果。例如,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我们爱科学》将AR技术应用于原创短视频,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内容情境,使读者在愉悦的观看体验中获取知识。
用户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时间分配、知识来源和学习情境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较于声画并茂的短视频,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内容表现方式单一,难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改变这种局面,部分少儿期刊利用内容资源设计出相关的短视频产品。如《少年科学画报》先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出原创高清自然科普视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科普启蒙教育。《环球少年地理》《知识就是力量》等少儿科普期刊则为读者提供延伸阅读视频,读者通过扫描期刊中的二维码,可直接获取当期科普主题的视频。
传播效果。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读者获取更多主动权,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观看短视频,对引发自己情感共鸣的短视频进行点赞、留言和转发分享。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化和互动化等特性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信息传播模式,用户观看短视频时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互动行为使得内容产品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圈层中得以反复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者不仅是内容接收者还变成主动传播者。如《少年科学画报》组织国内知名自然摄影师拍摄记录了近千种野生动物的生活并制作了《一起发现》和《草丛日记》等自然科普视频,其中抖音号《草丛日记》因具有精彩的昆虫知识而备受粉丝的喜爱。截止到2021年9月,该短视频账号已收获14.7万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104.8万次。《少年科学画报》的短视频产品有效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并使不少读者转化为纸质期刊购买者。
三、促进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融媒体发展规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儿期刊开始尝试融媒体,然而,多数少儿期刊在融媒体发展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依然采取旧有的人才任用和绩效考核机制,导致融媒体技术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因此,少儿科普期刊社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重视培养新型融媒体复合型人才,期刊编辑人员也可有针对性地参加融媒人才培训班、短视频创意与提升专题培训班等研修班进行深度学习,以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此外,许多短视频团队的绩效考核方式都是以视频点击量为重要考量因素,这会造成部分内容创造者为了吸引用户点击查看而增加不符合少儿审美需求的猎奇内容,导致期刊品牌口碑受损。因此,少儿科普期刊运营不能只追求视频点击量,而应当将短视频产品的质量水准、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合融媒体发展的激励制度,提高期刊运营团队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从业人员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原创短视频。
(二)以优质内容赢得发展优势
近年来,有专家就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提出“现代纸书”概念。“现代纸书”即以纸质出版物为基础,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拥有线上衍生内容资源与服务,具有“交互”功能的新型纸书。[3]“现代纸书”克服了传统出版物传播的局限性。“现代纸书”里,短视频、语音讲解、直播互动等都能作为线上衍生内容向读者展现,读者在阅读纸质读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享用出版单位提供的增值服务。少儿科普期刊也应顺应当前出版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信息技术实现品牌传播效果最大化,为文本提供更多的增值内容和辅助手段。
新旧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合并。“内容为王”,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的融合发展应以内容为基础。优质内容是提升读者对期刊品牌好感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此,少儿科普期刊要坚持将内容建设放在首位,倾力打造精品期刊,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少儿期刊应结合办刊理念和品牌特色策划和制作短视频,使视频表达契合少儿读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少儿期刊的短视频是期刊内容的直观性展示和延伸性拓展,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过度分散少儿读者对纸质读物的注意力。
(三)充分发挥短视频在融合传播中的优势
第一,利用短视频助力优质内容的有效传播。虽然近几年国内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绝大多数自媒体都难以做到持续规模化、标准化地产出优质的短视频内容。优秀的少儿科普期刊大多拥有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编写团队,内容把关严谨,知识专业权威,这使得依托于期刊内容资源而生产出的短视频产品更符合少儿读者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一方面,期刊原创科普短视频应给少儿提供质量过硬的知识内容,避免对读者造成误导,少儿读者可通过纸质期刊的阅读再辅以短视频的内容补充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短视频还可以有效引导孩子进行手工制作,抑或鼓励孩子亲自动手做科学小实验,借此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二,通过短视频产品的宣传效应促进少儿期刊的销售。短视频产品有多种发布方式,既可以应用二维码链接发布,还可以凭借期刊独立开发的移动客户端传播,也可由学习社群定向传达给用户。少儿科普期刊应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内容方向选择合适的短视频平台,可集中于某一平台推送系列短视频,也可凭借期刊独立开发的APP软件定期发布原创短视频,进而构建起多层次、广维度的内容生态体系。期刊运营在持续输出高质量短视频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读者对其品牌的认知,培养读者黏性并形成互动良好的兴趣社群,逐渐扩大期刊品牌的影响力,带动期刊销量。
第三,通过短视频推动期刊增值服务提质。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赋能,内容创作者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画像,掌握读者的兴趣点、观看量等信息,继而依据反馈信息和分析预测进行选题策划,生产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此外,期刊运营者还应借助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及时调整线上衍生产品策略,优化期刊增值服务。基于期刊内容的短视频不仅有利于提高期刊品牌的知名度,还能与其他衍生产品相互引流,比如与知识付费微课等其他产品捆绑链接,从而吸引和沉淀品牌用户。
四、结语
多元化的媒介可以为科普知识的传播和优质内容的呈现提供多样平台。探索少儿科普期刊与短视频的融合路径,不仅能为少儿期刊的内容生产和营销模式提供新的机遇,还能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完善用户运营策略,在巩固原有读者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读者群体,形成少儿科普期刊良性可持续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