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教育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023-01-06李常娥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家长

李常娥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0 引言

学生的成长,这不仅仅是指知识的增长,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于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康独立的人。但是随着工作时间越长,作为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就会时常感叹现在的学生和以前实在是太不一样了,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充满“挑战性”,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不强烈,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个人主观意识倒是强,没有目标的生活导致各种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断冒出。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学生厌学、抑郁、自残甚至自杀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也让家庭、学校、社会无法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而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1 如今应对时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教育中不仅要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才能,还要能凸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有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提出,只是改革中的教育机制并不完善,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而随之而来的各类心理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今学生的教育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难题,更是一个挑战。造成学生的心理出现重大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体避不开最重要的幼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有不少都走向了两个极端。过去没有爆发出像现在这么多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在尊师重道的传统之下,老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不可挑战,往往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不会想太多,能完全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做,不会有太多异议,学生的自我矛盾、学生与学生的矛盾、家长与学生的矛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也就相对少了。只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个人的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会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的结果,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最后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社会不仅成人压力大,作为学生的孩子压力也很大。我们国家在上世纪经历了独生子女时代,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孩子的出生往往寄托着两个家庭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学生从小就要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在进入小学之后,即使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家长与老师的目光也大多数都在学生的成绩上,虽然一再提倡减压,可是事实上学生的“书包”一天天壮大,空余时间少之又少,没了童年,更是在各个培训地点打转。可以说为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学生生活中很多时候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家长老师看不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反而为了提高成绩采取各种措施,为了让孩子的精力专注到学习中去,在孩子遇到任何什么问题时都在前面挡着,帮着解决,很多学生也就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然而智力的开发与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经不起挫折的考验,一旦达不到自己、家长还有老师的预期成绩,在面对的来自各方的失望时,岂能不钻牛角尖,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就是社会生存压力激增之下,在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甚至父母的关系本身存在问题,导致孩子缺失了面对面的关爱与沟通,缺失了正确的管教与引导,那么孩子又如何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又怎么可能有效解决,心理自然成长不起来;另一方面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是一柄双刃剑,学生大量地无差别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以他们的年龄还难以辨别哪些对他们是有益,哪些对他们是有害的,比起过去,他们有思维活跃、敏捷,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泛,能力全面等优点,但是缺点也不少,有些人自信强到甚至自负,有些人自卑到低如尘埃,有些人做事目标显示较强的功利性,有些人缺乏宽容和感恩的心态,学生在心理上体现出敏感而脆弱的特点,这都让学校教育难上加难。

2 学生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缺一不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能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过去近40年的独生子女年代使得一些传统美德传承出现了问题,例如敬孝、包容、感恩,而这些美好的品质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上世纪80年代前,一个家里通常会有很多个孩子,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父母长辈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散养的教育方式比较普遍,而且很多不富裕的家庭只要孩子没病没灾、健康、本性善良就行。现在的家庭孩子是少了,而且大多数期望值比较高,正因为这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要有原则性,孩子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不要舍不得批评教育,要坚决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当然教育的方式不能像过去一样劈头盖脸地训斥,要讲求方式方法,要注意场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生活中无条件满足孩子,能够接受人生中总会有达不到的要求,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不要把过多的压力和过度的期待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找不到自我,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有时候顺其自然比较适合;家长们不能整日忙于工作,下班后或者假期要留出时间陪伴孩子,用自身的正面形象去影响孩子,不要总抱着手机,或者沉迷于网络与游戏,把对孩子的教育寄托在学校,认为觉得孩子有学校老师管教就可以了;更不要让家长之间的问题影响到学生,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要把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很多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只会让缺少关注和爱的孩子更自私、自以为是、叛逆心理愈演愈烈,甚至有些孩子一有不如意就要生要死地来让父母老师妥协,这样的心理状态怎能说是健康的呢!孩子生来就如一张白纸,需要的是家长细心耐心地呵护和引导,这才有可能让一个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所以这张白纸最终会形成怎样精美的画根本离不开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目前看来,越来越多的与学生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注意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小于学校教育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顺应自然、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导,才能不断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的良好的家教。所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小就给孩子以好家风家训的熏陶,就一定会培养出家庭之才,国家栋梁。

3 家庭教育是多个对一个,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而学校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因此学校教育具备职能的专门性、组织严密性、作用全面性、内容系统性、手段有效性等特点。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必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使孩子具备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在孩子进入学校后,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造非“独”的环境,引导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在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身,如何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分享和独立等优秀品格,起到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增强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能力的作用。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应是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这样才是健康的学校教育,才能教育出健康的学生。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内心需要,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健康成长。学校是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场所,是孩子健康性格得以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务必遵循孩子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有效的教育机会,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

4 还有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辅助与补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教育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也是无法替代的。社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比之其他两类教育具有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影响也更为宽广和深远,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补充学习的要求。良好的社会教育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能能够使学生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现代社会人的成长不能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要能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不相同,但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的成果为学校教育打下了基础,能支持与配合好学校教育的有效发挥;而学校教育在需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的纽带与桥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良好发展的最终目标。

5 结束语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更要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与重担。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