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3-01-06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卓越专业课师范生

王 溯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18)

0 引言

卓越教师即是指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1]。自2014年到2018年,我国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国家不断出台文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生卓越教师的培养,不断完善我国师范生培养体系,师范生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师范生践行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相对较弱、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能力难达实际需求,仍是当前师范生卓越教师培养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2]专业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处于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两者都是实现卓越教师培育的重要引导者,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却逐渐分离,专业教师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传递,辅导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专业教学中

的桥梁、助手作用,导致 “教书”和“育人”缺乏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没有形成合力,严重影响着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能力。[3]当前亟需将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这两支育人队伍的工作职能有效融合,实现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凝心聚力提升高校师范生培育的能力[4],解决卓越教师培养中的棘手问题,实现卓越教师培养目标。

1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视角与研究领域方面有待扩展

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研究主体主要聚焦于全科背景,分类、分学科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较少。然而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方式与途径有所不同,育人队伍的协同内容也有所差异,以卓越教师产出为研究背景,探索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更有利于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为高校育人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高校育人成效最终指向实践产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方法、内容、工作形式的研究,拓宽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领域。

1.2 内涵界定与本质特征待需完善

新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卓越教师,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不单单是课程相协同,还应涵盖教学协同、产学研协同、创新创业协同,因此,多维度、全过程、全方位挖掘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内涵界定和本质特征,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从而对进一步发挥好协同育人政策制定者和协同育人工作者各自的作用提供指导建议,为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两大育人队伍之间的协同作用起到重大的助推作用。

1.3 二者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待深入

从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关系视角来说,需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不断总结规律,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亟需建立“计划-实施-评价-反馈-改进”的闭路循环育人机制。当前研究一般从主体、内容、方法、载体等层面提出对策,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导向机制等驱动高校协同育人的顺畅运行,未有反馈与改进机制,仅形成了单链育人机制,从实际内容上看,理念研究多,实操性研究较少;专项问题研究多,专业协同性不足;策略性内容研究多,过程性研究不足,难保二者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因此,深入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必然趋势与育人需求,有效推动高校师范生培育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也深化了师范生培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 构建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

2.1 拓宽师范生培养的工作机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在把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育人工作职责的辩证逻辑的基础上,探索高校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构建高校内教育资源协同创新的教育机制,明确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对高校育人队伍建设与改革的统领作用,拓宽了高校师范生培养机制研究领域的新思路。

2.2 推进卓越教师的培养

专注于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本质揭示、内涵界定、规律探索,尤其是机制的互促性、创新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 “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理论研究的视域,进而优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理念更新、体系构建、队伍建设,让两支队伍在育人工作的相辅相成中、在不同的育人要素及影响因素的统筹和协调中产生更大的育人合力,促进师范生的学科与教学双重专业性发展,提升师范生质量,助力高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提升,推进高校师范生培育的教学改革。[5]

2.3 丰富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

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赫尔曼·哈肯的协同理论,结合师范生培育的各工作环节,从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产学研等多维度,梳理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内涵界定、本质特征以及理论依据,深化二者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厘清二者分工在育人主渠道和主阵地中的地位,明晰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意义,为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3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3.1 厘清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内容

通过对师范类专业育人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把握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沟通不畅通、工作互成平行的现状。明晰当前在卓越教师培育工作中,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未形成现实困境以及成因,探寻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事实依据与数据参考。结合协同育人理论基础,从目标协同、主体协同、方法协同、实施与保障四方面厘清二者协同育人的内容,探究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框架。

3.2 构建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

根据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框架,从领导管理、队伍建设、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激励引导、考核评价、反馈改进七方面,构建 “总体设计-具体实施-考核评价-反馈交流-改进优化”动态闭路循环的育人机制,边实施边改进,保证二者协同育人的有效实施与工作成效,提升高校育人能力。

(1)制度保障。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格局的形成需要高校建立健全二者协同育人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首先,必须遵循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由高校党政齐抓共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育人职责,明确合作内容与边界。

(2)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辅导员与专业导师交流讨论会,对辅导员进行学科指导的培训,对专业导师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培训,从思想高度、工作方法、行为要准则上,对两支队伍进行培育引导,形成优势互补的教育实效。

(3)激励引导。建立辅导员与专业指导教师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 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评估为主体,按一定比例设置优秀辅导员名师和优秀导师评选,在职称评审时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辅导员深入课堂、参与专业教学以及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科竞赛、指导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

(4)考核评价。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育人效果进行考核,专业课教师从指导学生在科研、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指导第二、三课堂活动情况建立考核指标;辅导员则将参与课堂管理、学科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等指标加入年度考评体系中,并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育人效果进行考核。

(5)反馈改进。在系统的考核评价、畅通信息流动渠道基础上,建立配套的沟通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反馈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与实施结要,定期开展交流反馈,建立流动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4 结语

面对日常教学实践和师德培育等实际问题,高校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协同共进,课程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方力量在其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建满足协同要求、符合各部门实际、体现育人特征的协同机制,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两支育人队伍协同育人工作实践中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立足于时代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两支育人队伍的协同动力,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协同中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途径,构建合理、高效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育人协同的机制,促进高校各类教育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把专业知识教育与学生师德培育相融合,实现整体育人效能的提高,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水平,从而实现卓越教师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卓越专业课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卓越之梦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