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2023-01-06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匠体育教师思政

杨 军

(梧州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0 引言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职业能力、道德和品质的结合,是从业者精神理念的体现,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敬业,二是精益求精,三是专注,四是创新。将其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小心谨慎、不断追求更好的职业精神,这对于学生以后就业以及在工作中做出更大成就显然都是非常有利的。体育精神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好,由此可以说明,体育精神和工匠精神之间有着一定共同点,所以体育学科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此体育教学需要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渗入教学当中。

1 相关概念

1.1 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以便可以让各学科和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为立德树人的实现提供助力。课程思政其实就是要求各学科教师将思政内容和本学科教学进行联系,在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以便可以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从狭义来讲就是指工匠身上具备的各种良好品质,但随着国家产业战略的不断改进,工匠精神不再仅限于工匠,其将会成为从业者的普遍追求。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精神境界的表现,是从业者工作态度的展现,而且工匠精神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所以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需要形成工匠精神,都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工匠精神,以便可以实现职业精神、态度和品质的统一。例如,工厂中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待工作认真谨慎、不断钻研、对工具设备进行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等。再如,农村基层干部不断充实自己、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广大村民探索脱贫致富的方法也是工匠精神的表现,还有医务人员废寝忘食的研究、不断提升治疗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等也是工匠精神的展示。所以,对于工匠精神并不能将其和工匠进行等同,将其渗入教学当中时也要突破工匠二字的束缚,它其实是各个行业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而且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倡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团结协作、创新等意识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其实是一致的。

1.3 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既具备较高思政素质又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又红又专的人才,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培养更多这种人才则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在课程思政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高校要想培养更多这种人才就要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将工匠精神渗入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课程思政要求实现三全育人,其实工匠精神培育同样需要实现三全育人,高校要想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备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就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素质培养当中,将思政教育和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使得显性和隐性德育教育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出更大作用。

2 高校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工匠精神

2.1 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能够体现教师的工匠精神

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需要先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教学工具等,而且进行体育教学时还需要运用到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些都属于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基本功,而这些都可以体现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教学基本功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对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造成直接影响,对于工匠精神的传递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培养学生工匠品质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通过以身作则为工匠精神的传输打下良好基础。

2.2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工作态度的体现,是从业者精神信念的展现。教师属于教育领域从业者,他们的教学态度其实就能展现他们具备的工匠精神,对待教育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教师一般都有着较高的职业精神,还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将自己身上具有的良好匠人品质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启迪。

3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作用

3.1 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岗一责的意识

当前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视分工协作,对于工作人员需要负责的工作责任划分也变得越发细化,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认真完成自己需要负责的任务,这就是所谓的一岗一责,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所以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积极促使学生形成一岗一责意识。很多体育活动都需要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如,在排球比赛中,学生需要分别担任主副攻、二传、接应二传和自由人,每个队员都要相应的任务,只有每个队员都能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体育教学非常适合用来传递角色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岗一责意识,学生的工匠精神也会得到发展。

3.2 有助于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学习体育动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都会得到锻炼和增强。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更好,这也体现了体育活动具有的不断拼搏、奋斗、进步的精神特征。中国女排身上具有的勇往直前、不断奋斗的精神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极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工匠精神提倡从业者不断突破、不断进步,生产出更精确的产品,这和体育精神显然是一致的,由此可以说明另种精神之间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4.1 增强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

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还是指引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想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将工匠精神和体育教学进行结合,就要先对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进行增强,而且应要求体育教师认真按照工匠精神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身上具有的认真负责、不断钻研、百折不挠的良好品质,基于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也会不断对道德品质进行提升,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工匠精神。增强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可以为在体育教学传递工匠精神提供极大的助力,而且可以为工匠精神制度的制定提供助力。第一、高校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其内涵对教师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完善,可以将职业素养、技能和道德的都加入到考核当中。第二、可以按照精益求精理念开展教师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构建浓厚的工匠精神氛围。第三、高校还可以鼓励体育教师亲自到企业当中感受生产氛围,和企业优秀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通过采取以上几种措施,体育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将会变得更加准确和全面,他们的工匠精神也会得到增强。

4.2 根据工匠精神内涵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教学重要目标之一,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能力高度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一是伏案型,二是站立型,三是运动型,四是交际型,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工作类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具有的认真仔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第二、设定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体育教师需要以此为目标来设定体育项目,这样既可以体现体育教师的匠心,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项目形成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第三、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他们的运动水平也有所差距,所以体育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体育课程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才能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师身上具有的追求完美、认真严谨的精神品质。

5 结语

积极培养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非常必要,这样既可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还可以提高学校内涵,同时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具有隐性德育教育作用的学科,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教学活动等都可以体现工匠精神,所以体育学科非常适合用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良好的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形成一岗一责的意识、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以及形成百折不挠的意志、规则规矩意识提供助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借助体育德育教育渗入工匠精神的方法,以便可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走向更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工匠体育教师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