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优化模式分析

2023-01-06王天齐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理念

王天齐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9)

0 引言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终身体育理念的含义及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锻炼技巧,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后期只需要依靠个人意愿自主支撑体育锻炼,就可以真正实现强身健体、终身体育锻炼的内心目标。

1 终身体育理念的含义与特点

1.1 终身性

终身体育,顾名思义,即个体应当保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将体育锻炼作为人生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让体育融入生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实现个人新发展。与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不同,终身体育理念在应用时体育锻炼不受形式及时间的限制,依靠个人兴趣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1.2 多元化

终身体育理念宣传过程中号召个体锻炼不受体育形式和标准的限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自身身体特点,选择更为匹配的体育锻炼内容。这样一来,不同个体可以在同一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满足了个体练习的团体性要求和自主特色锻炼要求[1]。另一方面,于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变化而言,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年龄段所匹配的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这样可以在保障个体锻炼活力的同时,提高个体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目标。

1.3 目的明确

终身体育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引导群众通过保持定期的锻炼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并且根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地调整体育锻炼项目,继而提升个人的体育水平,改善个人的生活品质。

1.4 全民参与

终身体育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或者少数的能运动,而是通过广泛宣传参与,号召全体群众参与起来。除了开展大体量的运动之外,也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适当开展基础运动,并随着运动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步引入更大体量的运动。终身体育思想和全民健身运动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推动大众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2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2.1 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

体育贯穿高校教学始终,是保障高校生身心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和体育教学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养成规范的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认识仍停留在800m、1km素质测评环节,对其所选择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及体育锻炼要点等不够重视,没有养成正确的体育练习态度。而从学校方面来看,高校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完全铺设到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检查也停留在较为初步的阶段,学生上课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翘课及开小差问题,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此外,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帮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锻炼技巧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宣传终身体育理念及提高学生身心素养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严重影响教师授课质量。

2.2 教学模式扩展较少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扩展新的教学方向,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新鲜感,更多是根据教师的指导来进行考前准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及考点,尽管学生的体育学习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并没有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了解体育的发展理论及锻炼技巧,敷衍应付现象较为严重,终身体育理念自然无从谈起。高校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体育的过程中,更多是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篮球教学、羽毛球教学等,在该过程中通过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技巧[2]。而从学生角度看,教师示范并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定期重点,在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受到一对多教学模式的影响,也很难快速获得解决方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丧失体育学习兴趣,也不会在体育课堂上投入较多的精力。

2.3 教学评价标准固化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最终体育学期结果来赋予学生不同的分数,这就展现出明显的应试化教学倾向。而高校生都是经历应试教育之后进入高校的,已经基本掌握了应试教育考试的内涵。因而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保持谦逊的态度,反而执着于如何将自己的成绩提到最高、如何提升自己的学分上,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走偏路问题,不仅不能养成体育锻炼兴趣,还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严重影响终身体育理念的宣传效果。

3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优化措施

3.1 在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思想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主动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有计划地向学生宣传终身体育理念,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强化终身体育思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练习的好习惯,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主动践行终身体育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将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来强化自身身体素质,并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教学目标,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娱乐性内容,引导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体育健身的小技巧,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进而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

3.2 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所教授体育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承受能力为目标来有计划地调整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练习技巧来调整教学方案,并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坚持逐步引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长期巩固练习过程中掌握体育锻炼技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明显高涨,体育锻炼技巧掌握程度也有所提升,对于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明显降低自身综合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在编制教学大纲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终身体育理念等新型题教学理念的重视,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理论以及所教授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等进行综合准备,这样才能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不断完善。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步调整教学评价模式,结合学生特点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来调整教学评价方案,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避免单一体育考核成绩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同时还可以结合小组评价模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由组队,在组队练习过程中学习教师所教授的体育练习技巧,并巩固练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以学生的团队合作表现为评价标准来给学生打分,并引导学生完成小组打分,可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3]。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当逐步摒弃一把尺的教学模式,在保障评价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体育档案,结合学生的体育学习素养、身心情况以及体质变化等为学生综合赋分,必要时还应当给予学生以额外加分,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3.4 重视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可以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更全面的指导,同时以更加妥帖的方式向学生传述终身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这就需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计划地改进高校体育教师培养方案,一方面要重视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应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来引导高校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教学目的和课程教学重点,提升体育教学严谨性。另一方面,高校也也应当有计划地对外引进优秀体育教师,并对内部已有体育教师进行终身体育理念宣传,使得高校体育教师正确认识终身体育观念和自身教学之间的联系,并有计划地改进教学方案,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依托高水平的体育教学来向学生宣传终身体育理念,并通过与学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

3.5 稳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好的体育环境可以改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并且吸引学生主动到体育活动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为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有计划地加强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课程来采购对应的体育设施,并且严格落实现代化体育教学观念,及时采购系列体育教学器材,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提供全面的场地和充足的体育锻炼器材,并将对应的防护设施落实到位,保障学生体育锻炼安全性。

4 结语

高校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大部分大学生甚至对终身体育存在逃避态度,这都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而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时间较长,随着宣传的深入,其接受终身体育理念的几率也会更高,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终身体育理念宣传的重视,在综合考察学生体质及身心素质的基础上,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育锻炼水平,并在教师和学习评价体系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在体育锻炼环节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接受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巧学习,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真正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放松身心,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