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探讨
2023-01-06陶文斌
陶文斌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探讨
陶文斌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湖北 黄冈 438000)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是当前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也为黄冈市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基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探讨黄冈武汉同城化发展背景下,通过对黄冈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提出两市农业具有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进一步分析黄冈农业同城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指出黄冈农业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就要明确产业功能、清晰目标定位以及营造发展环境。黄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黄冈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为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创造了条件。
黄冈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是指在以武汉为圆心,覆盖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个城市,通过要素聚集、产业互补、区域协作,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状态的城市发展战略。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圈的出现,城市圈中城市利用地域相邻的区位优势、中心城市特殊需要和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来推动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黄冈是农业大市,与武汉地域相连、人文历史相近、人员往来密集。因此,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背景下,抓住同城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合理开发利用传统农业资源,加快农业发展,是黄冈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黄冈便捷的区位交通有利于承接武汉发展要素
发展阴影区理论认为,在积极发展推动下,具有区位优势的小城市可以借助大城市优势转化为“发展前沿地带”。黄冈最大的优势是靠近武汉。团风、麻城、红安诸多乡镇与武汉接壤,人员交流、物流密切。黄州城区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60公里,乘汽车40分钟、坐武冈城际铁路客车仅需24分钟到达,武汉地铁规划直达黄州、团风、红安,同城化发展优势明显。黄冈充分利用紧邻武汉的区位优势,围绕服务武汉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积极借助大武汉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的输出,实现“发展前沿地带”。
2.武黄两地农业合作蓬勃发展
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品种多样,产品优质安全,一大批农产品产量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其中油料产量居全省第一;水稻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三;生猪、茶叶均居全省第四位。“两品一标”农产品25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1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发展潜力巨大,可进一步扩大武汉市场。如早在2004年,武汉市汉南区与龙感湖在甜玉米、莲藕、对虾等特色农产品上有一定合作,洪山区设立有团风县的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近年来,英山神峰山庄在武汉设立多家超市,出售英山的农产品,受到武汉市民的青睐。罗田名羊科技有限公司牵手武汉盒马生鲜,打造湖北最大的冰鲜羊肉品牌——“锦秀羊”,实现从单一供应餐饮门店,到生鲜超市的突破[2]12。
3.黄冈发展现代农业优势明显
黄冈丘陵山地面积占到77.5%,林木葱茏,处于半原始状态,环境优美,水质清澈甘甜,土壤环境质量经检测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环境要求。罗田薄刀峰、浠水三角山、英山吴家山等名胜分布其中,山区内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黄冈合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二)劣势分析
黄冈农业产值占比全市GDP的五分之一,但大而不强,农业生产初、散突出,尤其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环节
(1)品种多而不优。黄冈市农业育种能力不强,种子企业仅5家。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花生、棉花、玉米、蔬菜等)年需供种量近1100万公斤,80%用种量依靠外调。同时,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比较突出,如蕲春县市场销售合法水稻品种多达150余个,麻城市多达200余个。
(2)规模散而不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程度低,耕地流转率不足30%。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主体有2000家左右,种植水稻1000亩以上的主体只有90余家,规模化种植面积低于20%;种植蔬菜200亩以上的主体仅占7%;养殖生猪2000头以上的主体仅占26%。
(3)产业特而不强。黄冈特色农产品资源虽说比较丰富,但特色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麻城80%的菊花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走向市场,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仅18%。我市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四,但大部分茶叶却成了贴牌原料,仅赤壁青砖茶每年收购英山茶叶原料5000吨以上[2]21。
2.农产品加工环节
(1)规模小。2021年,黄冈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大幅减少,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1家,较2020年减少20家。从企业规模看,全市2020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63.3亿元,较2019年减少93.47亿元,不及孝感市(1563亿元)的零头;全市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7家,产值亿元以下的263家,占比达到70.9%,企业户均产值仅1.25亿元,不及孝感市户均产值(3.1亿元)的一半。从重点行业看,黄冈市棉纺织、乳制品、精制茶加工业2020年产值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38.9%、31.82%、58.56%,蔬菜、水产两大产业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均不足4家,2021年上半年户均产值不到2000万元。
(2)链条短。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平均为1.49:1,黄冈却只有0.6:1。黄冈市311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中,从事精深加工的企业不到20%。比如,畜禽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均只有1家。浠水县是全国闻名的蛋鸡养殖大县,年产鲜蛋占鄂东四分之一,但该县没有一家蛋品精深加工企业。再比如,全市大米加工企业9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年加工大米77.9万吨,年产值仅52亿元,占全省9%。
(3)创新弱。全市9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仅2.5亿元,主要集中在馥雅食品、燕加隆板材、李时珍医药集团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而其他绝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比如,黄冈市中药材大多数以出售中药材原材料为主,中成药比例较低。英山县是重要种植大县,但全县只有1家中药饮片企业。同时,农业园区和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相比,在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平台等创新要素的聚集方面力度不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联结不够紧密,导致持续发展的创新动能不强。
3.农产品流通环节
(1)缺少大市场。全市大型农贸市场仅有3家,最大的天宏农贸批发市场日交易量仅700吨左右,与荆州市两湖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交易量4500吨)、武汉白沙洲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交易量7500吨)相比差距很大。全市没有一家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水产品通过冷链物流运送到武汉、鄂州、黄石、九江等地,本地水产品交易仅在小型农贸市场、超市、门店进行,交易量小,不能实现批发销售。
(2)缺少大渠道。黄冈市农产品物流基础较差,大部分农产品使用低水平的物流运作方式运送,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据估算,黄冈市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到销售价的30%-35%,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更是占到了总成本的60%以上;而武汉市依托强大的物流体系将以上两种成本占比分别控制在了25%以下和45%以下。
(3)缺少大品牌。黄冈市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外省同类产品还有很大差距。全市产值过10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仅有蕲春蕲艾、英山云雾茶、罗田板栗和麻城福白菊四个系列。同为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两大核心农产品品牌,潜江龙虾品牌价值已达239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20亿元,而蕲春的蕲艾才刚刚突破百亿。以国家级龙头企业东坡粮油为例,东坡米品质优,口感好,但高端品牌大米只有15%左右,年利润仅400多万。
二、武汉城市圈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的机遇
2021年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9月4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在武汉市挂牌。目前,武汉城市圈“1+8”城市努力实现“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加速推进同城化[4]。
黄冈作为武汉城市圈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城市,与武汉已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交通格局,其交通优势、同城化机遇与人口众多、腹地广阔、市场容量大相叠加,正成为一片极具创新创业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热土。近年来,黄冈通过“打造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向武汉借势借力,大力发展面向武汉市场的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从而为黄冈发展农业提供了巨大机遇[5]。
(二)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的挑战
1.城市间发展竞争激烈。依托武汉的辐射带动、实现与武汉同城化发展是武汉城市圈城市的共同想法。各城市都在积极对接同城化,这对黄冈吸引武汉要素聚集形成强有力的挑战。黄冈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态势。
2.城市间的农业合作意愿不强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城市间的合作在交通设施、工业合作、教育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关注多,而农业发展合作意愿不强烈,黄冈农业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没有既有的模式可以借鉴。
3.黄冈经济基础较差,城市带动力弱。目前全市人均GDP仅占武汉市的四分之一,在武汉城市圈城市中排名靠后,财政自给率仅为30%左右。中心城区人口仅为38万,人口、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5.2%和5.8%左右,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不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完善。
三、同城化背景下黄冈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补强“四大”功能,合理构筑农业产业布局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用完善产业链提升农业,用创新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基于此,要充分利用黄冈市区位优势和农业大市的优势,围绕大武汉需要,补强农业的生产、生态、服务、体验功能,着力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合理构筑农业产业布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1.生产功能。坚持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完善产业链条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沿江优质粮油、大别山道地药材、高山云雾茶、全域农旅休闲四大农业产业集群,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种植、加工、研发、包装、仓储、追溯、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破解产业链条较短、农业效益不高等关键问题,促进黄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2.生态功能。黄冈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2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英山、罗田达到70%以上。境内大别山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中部生态之肺”。 每年的生态贡献价值达400亿元,惠及周边地区两亿人[6]。黄冈的发展只能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如黄冈市地热资源丰富,可以扩大开发促进旅游业。
3.服务功能。绿水青山是黄冈的“金字招牌”。围绕黄冈市的青山、绿水,有机整合山水农林、特色产业、土特产品、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观光农业资源,建立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区,打造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倾力打造服务武汉、致富农民的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新格局。
4.体验功能。利用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园区、观光农业园,以种植业为依托,辅以花卉种植、水产养殖、儿童游乐、互动体验等大力发展农业休闲,为武汉城市居民提供农业知识教育和农业体验的场所,使游客尽情体味观光体验、休闲娱乐、文化传承、陶冶情操的极致享受。
(二)聚焦“四大”定位,统筹引导黄冈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入武汉的发展
黄冈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围绕武汉大市场,打造武汉后花园、康养地和中央厨房。可见,黄冈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定位于“都市农业消费体验地、绿色特色农产品供给地、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健康养生的度假地”四个目标,意图明显。
1.聚焦建设都市农业消费体验地,推行产地绿色共享。要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副产品的标准化、集约化、安全化生产,建立健全示范推广、市场管理和品牌开发认证体系。发挥黄冈地标优品优势,瞄准武汉的“菜篮子”和超市柜台,扩大黄冈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城市圈受众范围。如黄州区重点扶持叶路洲,着力打造黄州版“小寿光”,致力于成为武汉及周边地区优质蔬菜保供的“菜篮子”、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7]。要不断研究农产品在武汉销售遇到的问题,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产品输汉的策略,不断巩固提高效益和成果。
2.聚焦建设绿色特色农产品供给地,推动产业链协同。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依托武汉大型销售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推动重点产业(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发展。借助李时珍、毕升、苏东坡和全国板栗之乡、茶叶之乡的品牌效应,突破性地推进中药材、茶叶、板栗、蚕桑、优质稻、蔬菜的精深加工,大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附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重点扶持英山绿蕊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鄂东茧丝绸集团、浠水肉联厂、黄梅香稻集团、湖北李时珍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并继续创造良好的环境,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3.聚焦建设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推介农旅休闲融合。利用黄冈乡村尤其是传统古村落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牧业生产、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合理改造、适度开发,发展采摘与农活体验、风俗体验、体育活动等项目,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旅游业相结合,并与大武汉旅游线路对接、市场互通、品牌共推,为武汉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服务。
4.聚焦建设健康养生的度假地,推广健康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是黄冈“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产业,可发挥黄冈中医药资源的优势,发展集“住、养、医、护、康”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打造城市圈康养地。黄冈有李时珍、庞安时、万密斋等医学人文资源,可以和省内医院开展合作,如中药材直供、疗养基地、成立协作医院、对口帮扶医院;可以和省内高校合作,如中药材研究、学生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和省内大型药企合作中药材加工、生产、销售。精心打造黄冈医疗、药材、养生等行业,促使三者一条龙发展,构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体系;发挥山区生态优势,挖掘农耕文化、乡村风貌、绿色生态等特色资源,探索“工作在武汉、康养在黄冈”发展模式,培育运动养生、生态养老产业园,打造环境优美、品位高端、功能完备、服务完善、文化独特的多元化、多层次生态康养宜居聚集区,建设服务武汉中心城市的生态康养基地。
(三)多措并举,努力营造促进黄冈深度融入武汉的发展环境
1.打破两地行政壁垒,营造武冈同城化发展机制环境
武冈同城化发展、产业融合涉及多个利益主体,要解放思想、打破行政壁垒,减少地方保护主义。黄冈市可以立足武冈同城,成立农业同城化发展管理委员会,制定黄冈农业同城化发展的统一规划,加大农业交流合作,制定现代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共建共享农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编制武冈两市休闲农业与魅力乡村地图,纳入主要休闲农业景点,从消费、文化、季节等角度谋划一批线路,突出农业特色,体现“吃、玩、想、看、购”五大要素;培育运营主体,积极吸收旅行社参与联盟;在发展基金、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休闲农业协调、合作机制。
2.挖掘农耕文明底蕴,打造黄冈融入武汉的人文环境
黄冈民风淳朴,农耕、四时八节等生产生活习俗涉及面广,历史悠久,特点鲜明,饱含楚文化风格,如打糍粑、做软曲粑、做锅烙粑或“千层饼”,“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更是黄冈山区特色饮食文化的真实写照,传承着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在我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注重挖掘黄冈农耕文明底蕴,留住城市居民的的“根”,守住“乡愁”,打造武汉城市圈人文后花园。
3.加大物流设施投入,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流通环境
当前,黄冈市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酒好也怕巷子深”。货畅其流,关键是要搞活流通。要加大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支持仓储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大别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大通道建设。要在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农产品产量大的现代化产业园建设大型中转冻库。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建设黄冈临空经济区顺丰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和县(市、区)配送中心。要积极争取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落户黄冈市,推进中农储与团风县合作市场建设项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一批农产品原产地仓储保鲜设施。
4.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营造同城发展的市场 环境
支持武汉黄冈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开拓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支持流通主体、电商平台参与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9]。支持农业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武汉农博会等各类节会展会,让武汉市民享受更多黄冈元素。全市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吸引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中介机构、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进来,共同汇聚推进同城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1]熊庆萍.加快推动农业产量大市向农业产业强市转变[N].黄冈日报,2021-07-14.
[2]汪秀玲.董旗礼.“农”墨重彩写华章——我市“三农”工作综述[N].黄冈日报,2021-12-21.
[3]武汉发力做实“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EB/OL].https://www.sohu.com/a/458953393_100199 096,2021-04-04.
[4]黄冈要闻我市举行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招商暨7月份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活动[EB/OL].http:// www.hg.gov.cn/art/2021/7/30/art_30_1470854.html.
[5]湖北日报.生态补偿破解“守望之困”[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4-01-19/132029287470.shtml.
[6]湖北日报.黄州叶路洲上打造安全可靠“菜篮子”[EB/OL].http://www.huangzhou.gov.cn/art/2020/ 6/11/art_15718_1283978.html.
[7]黄冈档案局.民风民俗文化[EB/OL]. http:// www.hg.gov.cn/art/2018/2/28/art_54_40030.html.
[8]唐珂.加快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N].农民日报,2019-01-10.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uanggang under Background of Urban Integration of Wuhan Urban Circle
Tao Wenbin
(Party School of Huangg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Huanggang 438000 Hubei)
The urban integration of Wuhan city circle is a new engin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which also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 City. Based on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circ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deep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in the two c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uangga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 agriculture in the same ci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Huanggang agricultur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 circle in the same city requires a clear industrial function, clear target positioning and creating a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 agricultur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all-roun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anggang and created conditions for the co urbanization of Huanggang and Wuhan city circle.
Huanggang C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Wuhan City Circle
F302.1
A
1672-1047(2022)02-0078-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2.19
2022-03-01
陶文斌,男,湖北浠水人,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乡村振兴战略。
[责任编辑:秦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