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煤炭地勘企业优化产业布局的思考

2023-01-06杨玲刘韫漪

化工矿产地质 2022年2期
关键词:勘查煤炭矿山

杨玲 刘韫漪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北京 10003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3 天津传媒学院,天津 30190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任务,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1]。

煤炭地勘企业主要是指国资委管理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及属地化煤炭煤田地质局、矿务局地质队等转制而来的、长期从事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地勘企业,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能源资源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当前,传统资源勘查业务需求持续萎缩,煤炭地勘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而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环境响应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也为煤炭地勘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从供给侧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势在必行。

1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需求、新形势与新机遇

1.1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需求

新需求取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任务,并将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目标。对照目标,煤炭地勘企业在“十四五”时期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包括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新能源规模开发利用(地热、页岩气等);二是服务改善环境质量,包括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融入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三是服务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包括科学推进矿上生态修复及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环境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等;四是服务全面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支撑能力,包括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业务支撑,探索建立适宜地勘单位业务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融合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对资源管理、科学配置和节约利用的业务支撑[3-4]。

1.2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地质勘查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先行性行业,煤炭地勘企业必须顺应新形势,做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近年来,煤炭地勘企业面临地勘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持续深度调整。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地勘行业要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明确了绿色低碳理念是新时代地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煤炭地勘企业特有的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绿色低碳能源矿种的地质技术优势将有力助推转型发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城市更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的出台,为煤炭地勘企业深度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煤炭地勘企业具有地勘单位长期以来积累的地勘技术、人才和矿山客户市场等优势,若能找准地勘技术服务与相关业务的契合点,创新探索业务商业模式,未来在新能源矿产勘查及开发、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质和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等业务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5-6]。

2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业务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1 煤炭地勘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业务布局现状

将煤炭地勘企业所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业务与国民经济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的内容进行逐一对应可知,所涉业务包括生态修复、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土壤污染调查、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等调查、修复工程类业务和新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等,主要可归类于采矿业中的非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及传统矿种的综合利用、建筑业、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务体量规模来看,各类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地灾防治工程、土壤修复工程等业务的体量规模占据地勘单位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业务总量的绝对地位,而其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归类主要为建筑业,煤炭地勘企业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新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等利润率高的业务体量占比较小。可见,煤炭地勘企业当前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业务依然难以摆脱工程施工技术服务等传统“打工经济”模式。

2.2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坚实基础

首先,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先天优势。地勘工作开展的主要区带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显著的关键区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地球系统科学技术研究和各类地质工作的支撑。地质工作为自然系统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参考,在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起到了基础性、先行性的作用,如地勘企业完成的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的“三率”调查评价工作,新能源矿产如地热、煤层气、页岩气等的勘查开发都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奠定了基础。

其次,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煤炭地勘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和市场需求拓展了业务领域范围,主要是将地质技术应用于新业务领域或技术集成应用于新场景等,如物探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行监测、矿山防治水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业务形式呈现出跨界、融合等特征。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为例,近年来地质环境与生态建设板块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2017~2020年该板块的营收、利润总额及占全局的比例双双稳定增长,经营收入从 2017年的33887.34万元增至2020年的213449万元,年均增长84.68%,利润总额从2017年的1191.92万元增至2020年的12168.00万元,年均增长116.93%,处于明显上升期,该板块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板块。

2.3 煤炭地勘企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业务面临的挑战

煤炭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业务发展已获得一定成绩,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面临若干挑战:一是业务布局方向有待细化,优势技术培育乏力;二是资质及人才结构不适应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需求,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工程施工类项目多,产业化运营类项目开发能力弱;四是资源配置不够优化,难以发挥产业链互补协同优势;五是产融结合未有跨越式突破,金融支撑能力较弱。

3 煤炭地勘企业优化产业布局的思考及建议

煤炭地勘企业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加大业务转型升级力度,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大新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投入,拓展地物化遥等地勘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服务场景,大力培育环保新业务。煤炭地勘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积累不足和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同质化、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以差异化思维认真梳理自身技术、业务、人才及市场优势,将有限优质资源集中投入于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7]。基于煤炭地勘企业多年来在煤炭勘查、煤系资源勘查、矿山地质技术服务的地质技术和矿山市场优势,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下从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端布局调整和培育矿山相关生态修复、地灾防治及环境治理等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业务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的建议。

3.1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端布局调整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煤炭地勘企业应定位为能源战略的前端布局者,以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资源保障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调整,重点加强煤系气、伴生铀矿等洁净能源勘查和地热资源勘查及产业化开发。

3.1.1 煤系洁净能源资源勘查

在保持国家规划矿区、空白区优质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同时,以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为重点矿种,在新疆、贵州、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区加快煤层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加大油页岩、油砂和“煤铀兼探”的勘查力度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

3.1.2 地热能资源勘查及产业化开发

围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围绕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开展水热型地热能资源、浅层地温能和干热岩资源调查,进一步分析研究我国地热资源量及资源有利区的分布。加强地热开发与利用核心技术培育,推广地热能利用的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地热能作为供热热源向地热能与多种清洁热源互相补充的多种供热热源方向发展。加强深层和浅层地热资源利用的结合,要积极拓展从“地热”到“地热供热+制冷”等相关业务,提升节能与热效能技术,继续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BOT、EPC等商业模式及地热井矿权运作模式,探索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开拓延伸地热开发产业链,促进价值最大化。

3.2 培育矿山相关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特色优势产业

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环境治理是当前地勘企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业务,煤炭地勘企业应重点关注与“矿山”相关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业务,包括矿山生态修复,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矿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矿井水治理)、矿山大宗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煤炭地勘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具体主攻方向,加大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资源培育某细分领域、技术或工艺的优势,形成具有煤炭地勘行业特色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优势业务。

3.2.1 矿山生态修复

一是加快拓展重点地区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业务,在国家战略涵盖的京津冀周边、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拓展历史遗留废弃环境修复治理业务[8],在青藏高原、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地区、三北地区实施国家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地质环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工程,恢复矿山生态。二是加强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开展关闭矿山瓦斯资源赋存规律、科学抽采及综合利用研究,开展关闭矿山土壤污染调查,研发污染土地治理修复技术,做好关闭矿山污染土地修复、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应用和示范。三是重点关注在产矿山的矿井水治理业务,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在源头控制减量、在末端优化治理工艺并促进资源化利用,将矿井废水治理纳入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化治理中。四是注重生态修复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矿山生态修复业务要坚持以“地质+”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思想,多方面寻求合作伙伴拉长产业链条,以多种合作形式提供多方共赢的业务模式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最终转型成为产业运营商,获取长期收益[9]。

3.2.2 矿山地质灾害技术服务及防治工程施工

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导致的矿难和环境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矿业开发必须死守安全红线,矿山开发企业对地灾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煤炭地勘企业应加大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研究,研发灵敏度高、误差小的物探勘查技术,加强地灾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方案,提高施工技术及工艺水平,提供高效的防治工程服务。以矿山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采煤塌陷治理为例,煤炭地勘单位可积极开展采煤塌陷机理和防治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工程成本的研究,认真梳理我国不同地区采煤塌陷区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不同采煤塌陷区治理模式,加快自有核心技术的市场转化,承接更多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逐步形成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预警、预防、治理与综合评价技术体系。

3.2.3 矿山大宗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我国工业固废量整体趋于稳定,但堆存量不断增长。据2019年数据,尾矿和煤矸石大宗工业固废占比为 34.39%和 18.28%,矿业开发产废占据绝对地位。随着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收紧对尾矿库、工业渣场、填埋场的批建,政策倒逼矿企迫切需要开展固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10]。煤炭地勘企业要发挥长期以来与各大煤炭开发企业的市场渠道优势,以煤矸石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建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将煤矸石处理与采空区治理结合,利用煤矿地下空间解决固废处理堆存,真正实现能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绿色发展。聚焦降低工业固废的处理成本、优化固废充填浆液配比、最优注浆空间容量分析、煤矸石地下处置方式、减沉效果分析等关键内容,培育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探索差异化的以在产矿山为目标客户、以就地处置固废与地灾防治一体化的经济性更优、效率更高、绿色低碳的服务模式。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实现新进步。煤炭地勘企业具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必须主动适应新需求和新形势,把握市场机遇,坚持走差异化道路,紧抓“煤系”、“矿山”关键领域,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端布局调整和培育矿山相关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的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产业布局的优化方向,在细分领域培育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甚至行业领先的优势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煤炭地勘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勘查煤炭矿山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