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物馆动态交互体验设计浅析
2023-01-05王宇飞徐钊
王宇飞 徐钊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习惯于从日常的碎片化信息中获得知识与乐趣。而能够获取完整知识链和多感官动态体验的博物馆,在当下亦成为人们闲暇之余的好去处。如今,参观互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与博物馆的交互体验。近年来,各个地区逐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博物馆的动态交互体验了解和认知某类文化的完整发展体系,茶文化博物馆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茶文化博物馆;动态体验;交互设计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而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呈现的重要载体,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博物馆如今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以收藏、保护和展示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对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的再思考也已经成为重要议题[1]。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博物馆中以展品为中心的图文陈列等传统的展示方式和参观形式,而更多地倾向于动态交互结合的新兴体验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在提升参观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让人们产生更好的理解与认知。如今,各个地区逐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博物馆,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博物馆的动态交互体验了解和认知某类文化的完整发展体系,茶文化博物馆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一、茶文化及茶文化博物馆
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绵绵数千年茶史,演绎出众多的名人茶事,留下了无数的茶文化胜迹。如今,茶文化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提倡“茶为国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叶与茶文化
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其中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福建铁观音等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中国茶走向世界,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茶成为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饮料,并衍生了丰富多彩的饮用习惯和仪式习俗。茶文化的发展使得茶叶及其文化属性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各类相关活动广泛开展,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茶文化相关的著作不断涌现,例如《茶叶通史》《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更多关于茶叶的历史和技艺得到挖掘和复原。此外,近十几年来,不管是茶艺还是茶具等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以茶文化為中心推出的各种创新形式的表演、培训等,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消费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亦反哺了茶文化自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可以说,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的一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绿色的桥梁。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二)茶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随着茶文化的兴盛,与之相关的综合类和专题类博物馆近年来也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域特色、带动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这其中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主要代表,它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目前,中国茶叶博物馆分为两个馆区,双峰馆区占地4.7公顷,1991年4月对外开放;龙井馆区占地7.7公顷,2015年5月对外开放。两馆建筑面积共约1.3万平方米,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茶艺培训、互动体验及品茗、餐饮、会务、休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现有藏品5000余件,涵盖茶具、茶书、茶叶加工工具、茶样、茶画、茶碑帖等,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茶文化主题的旅游综合体。
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源远流长,也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的目光,通过参观常设茶文化展览、茶园以及购买介绍茶文化的相关书籍、影音资料,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好、更深入的了解[2]。以建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为例,馆内设有中华茶史厅、中国乌龙茶展示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茶事书画厅、中国茶韵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厅、茶艺表演厅等。该馆融入全新的视觉体系,开创茶界博物馆之先河,开馆以来就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前往参观体验。
以地域性为划分标准建立的茶文化博物馆也是当下的主流趋势,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香港茶具博物馆、坐落于丽江古城的茶马古道博物馆、福建省漳浦县的天福茶博物馆、上海的吴觉农纪念馆、山东省青岛市的崂山茶文化博物馆、安徽省祁门县的祁红博物馆、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等。这些茶文化博物馆里收藏和展出的都是当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藏品,对于进一步推动当地的文旅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则是其他类型博物馆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机构承办的茶文化展览。其展出规模较小、时间较短,采取流动性展出的方式,通常以某一类型与茶相关的主题为主,并融入相应特色,使得展览更加彰显个性。
二、茶文化博物馆的动态体验设计
(一)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
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与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提升了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那么,博物馆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以何种方式进行展示才能充分体现出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博物馆的参观模式都是以其单方面展示为主,观众被动地接受,对于每件展品的具体内容及其文化内涵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谈不上深入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展览更倾向于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动态体验的理念逐渐被博物馆所接受,并逐步向观众的体验感倾斜,受众从单方面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其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当然,除了博物馆的转变外,如今观众自身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化、个人兴趣爱好的追求,以及亲子教育等,都是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动力所在。基于这些理念的影响,博物馆就具有其他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年,很多博物馆也围绕着“能让观众学习到什么”“观众会获得什么知识”为出发点开展工作。
根据“自由选择学习”概念的创建者和奠基人约翰·福尔克以及林恩·迪尔金的说法,他们将观众分为五种类型:探索者、助学者、体验者、专家或爱好者、补充者,这几种类型体现了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多数倾向于走进高大宽敞、布局有序、时代感强、参展环境宽松、参展路线清晰、展陈主题明确等好评度较高的博物馆。
在笔者看来,作为激发公众审美意趣的文化殿堂,探索崭新的艺术解读方式和观看体验,才是博物馆应当着眼的内核。当代博物馆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筑空间的线性陈列,而是以颠覆式的美学部署,成为观众、艺术家与专家学者的连接纽带,呈现出一种以全方位、整体性与开放性的观点洞察世界的思维方式[4]。
(二)多感官与茶文化博物馆的动态体验
为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策划并举办值得参观者回忆的观展活动,博物馆的体验性展示设计将借助更加多元化的展示手段,为参观者提供可观、可听、可触摸、可辨其味道的展示内容[5]。多感官的动态体验并非强调感官自身的感觉,也不是单一地集中于某方面的感知或者感觉之上,而是利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方式,突破单一视觉类博物馆的局限性,通过多感官维度对博物馆的建筑和展品等进行全新的认知、感知、思维判断和情感沟通。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大脑有智力、记忆、知觉、注意、语言等方面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存在,并通过感官来获取知识,进行了解和沟通。从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水晶宫”世界工业博览会开始,发展到如今的各种类型博物馆,例如科技馆、民俗馆、星空博物馆、失恋博物馆等,博物馆的性质从一开始的展示国家实力,到引领潮流发展,再到现在的纪念和科普,形式从单一的展示演变成为现在的多感官动态体验,可谓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此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践,来谈一谈对于茶文化博物馆动态交互体验设计的认知。
1.听觉体验
听觉体验使得观众能够进一步强化对于博物馆建筑空间的设计感知以及对于展品的理解。茶文化博物馆增强听觉的体验,可以使观众感受到不同天气情况下茶叶的生长和变化情况。原先静态展示的博物馆缺失了听觉方面的体验设计,观众仅仅是在参观。但声音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么博物馆对此就不能够忽视。目前部分大型博物馆已经开始注重观众听觉感受的体验建设,比如请解说员进行现场解说,或者让观众自行佩戴解说器;还有些博物馆制作了声音二维码,观众使用手机进行扫描之后,手机就会自行播放相关内容让观众倾听。在笔者看来,博物馆在听觉体验的设计方面,应当朝着营造氛围、引导情绪、叙事表达简短有力的方向努力。
2.视觉体验
人们获取和掌握知识、圖像、信息等,视觉无疑是最重要的来源[5]。茶文化博物馆作为以展览展示为主要目的场所,要让人们用眼睛看建筑外观就可以识别出其类型。例如福建省漳浦县的天福茶博物馆就有一座以茶具为模型的建筑,充分展示了该博物馆以茶文化为中心的展出目的。博物馆内部在引导、展示、展览等方面的设计,使观众可以较好地进行视觉体验。
此外,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更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和光影的搭配运用。通常来说,茶文化博物馆内部多使用绿色、黄绿、蓝绿等,这些色彩在呈现茶叶本身颜色的同时,也传递出茶叶内涵宁静、悠闲的意境。部分茶文化博物馆还按照年代顺序或者地域特色来规划设计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布置,观众可以从历史背景和年代顺序中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并且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3.触觉体验
在19至20世纪的博物馆展览中,触觉体验一直是被隔绝的存在,绝大部分的博物馆用透明的玻璃隔绝了观众和展品之间的接触。进入21世纪后,触觉体验终于被重视,人们注意到触觉可以传递信息、感官、审美和冲动,甚至可以引起情感体验。比如位于希腊雅典的触觉博物馆,在这里,失明的人可以用触摸来感受每一件展品,使用盲文解说并在心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在茶文化博物馆中,触觉体验可以让观众对茶叶的形状、重量等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用指尖感受每一种茶叶的不同,感受不同土壤和湿度的变化。
4.嗅觉体验
气味看不见摸不着,它弥漫在空气中不易被捕捉,而人类鼻腔中的500多万个嗅觉神经元则可以准确地识别和记忆多达一万种不同的气味[6]。通常人们使用视觉来获得第一信息要素,并用嗅觉来加强和巩固记忆。通过气味形成的记忆在脑海中会存在更长的时间,然后形成气味—记忆—情绪的联系形式。气味不仅可以诱发情绪,还可以形成思维和记忆,例如在闻到檀香时,最容易联想起寺庙的氛围;习惯品茶的人士闻一下茶叶的气味,就知道茶叶的品种甚至口感;以传统菜式为题材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是通过视频形式播出,人们却能产生味觉和气味的印象。而茶文化博物馆在展出和茶艺表演时,也更偏重于嗅觉的体验,直接的嗅觉体验加上品茶所产生的味觉刺激,能够更好地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嗅觉体验在茶文化博物馆多感官动态体验中,是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
三、结语
近年来,伴随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非遗博物馆相继建立,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部分非遗博物馆在展示设计中仍然沿袭传统形式,以图文静态展示为主,整个空间呈静止状态,缺乏用户可以互动体验的环节,无法呈现出非遗的整个生产过程,使非遗少了“活态性”的特征[7]。而随着“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之前以视觉为中心的设计框架,其他感官体验在博物馆的设计占比中逐渐加重。可以说,多感官体验理论的提出对于传统博物馆的转型尤为重要。从茶文化博物馆自身来说,多感官动态体验设计可以更好地宣传和传播茶文化,让参观者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印象,增加欣赏、研究和探索的乐趣,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颖.茶文化博物馆分众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J].茶叶,2021,47(04):239-242.
[2]关红.浅谈提升博物馆弘扬茶文化效果的路径[J].福建茶叶,2020,42(09):295-296.
[3]张晓晨.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博物馆空间分析[J].居舍,2020(36):89-90.
[4]庄宇宁.博物馆空间设计中沉浸式体验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21.
[5]马寰.博物馆体验性展示设计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4.
[6]王思怡.多感官博物馆学:具身与博物馆现象的认知与传播[D].浙江大学,2019.
[7]李祯晏.非遗博物馆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研究——以北张村古法造纸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21.
第一作者简介:
王宇飞(1997—),女,汉族。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通讯作者简介:
徐钊(1966—),男,汉族。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