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3-01-05郭灵计
郭灵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一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推动中国社会伟大变革中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厚根脉。“敬德保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都体现出重民、爱民、护民、安民、亲民、恤民、利民、富民等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赋予其全新的历史、时代、实践和理论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前提下,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百年奋斗的价值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从诞生之日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党章明确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真挚动情的话语,给全党以方向和指引,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一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
新时代1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的历史伟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根基、奋斗的坐标、执政的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无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乡村振兴的沃野上、飞天探月的外太空……每一个中国人的逐梦篇章,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人民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前进道路上,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密码。“为国者,以民为基”。坚持人民至上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比如,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再比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真谛。1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比如,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等等。1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强有力的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依靠人民开展新的实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最大限度把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汇聚起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做好、又把“蛋糕”切好分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活力。
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树牢共享发展理念,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深入破解民生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作者:中共吉林省四平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许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