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管控期间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2023-01-05张魏丽牛玉杰马玉霞
石 磊,张魏丽,牛玉杰,马玉霞,宋 波
(河北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院全体教职人员迅速反应、果断行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筑牢师生安全防线。与此同时,我校按照教育部“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的总体要求,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全力维护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教学秩序,该学期全部教学活动均在线上顺利完成。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石家庄市经历了第二次疫情管控,正常的社会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在疫情管控及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院的教学活动再度转为线上进行。
我们回顾了2020年2月24日至7月2日,2021年3月1日至3月26日两个阶段我院的线上教学过程,对比了线上教学的特点,发现随着线上教学的普遍深入开展,我院教师对线上教学方式的熟悉程度有所上升,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一、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线上授课平台及方式的选择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们于2020年2月24日开始开展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线上授课,在此之前,全体教职员工要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测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平台。我们测试了国内常用的授课平台,在正式授课开始前,选定了主要平台,也选定了几种备选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我们认为好的平台要能够稳定运行,兼容社交媒体,有交流区、考试区,具有语音、视频、回放、考勤、上传作业等功能,可使用授课平台加社交媒体的方式满足以上需要。在2020年初线上授课阶段,因我院教师在多个不同平台上授课,学生要不停转换平台,这种情况对教学有一定影响。在2021年初线上授课阶段,授课平台趋于集中。两个阶段的授课方式也有较大变化,在第二阶段授课中教师均采用了较受到学生欢迎的直播方式(见表1)。
表1 两个阶段教师授课平台及授课方式比较n(%)
(二)授课课件的再制作
线上教学受网络条件、播放设备及环境的影响,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天然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设计、制作适合网络教学的课件。我们认为好的线上教学课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条目清晰,章节清楚;紧扣教材,严控篇幅;字体要大,音图视频要清;不搬书本,实例丰富;适当留白,适于互动。为提高教师对课件再制作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听课、评比、座谈,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对课件制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对比两个阶段的课件制作,发现教师的课件逐渐更具可视性、动态化、功能全面性、吸引力,为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见表2)。
表2 两个阶段教师课件制作比较n(%)
(三)线上教学过程管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居家上课所处的环境、心态,要让学生爱上网课,能够主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对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环节设计的探索,总结出了较为有效的授课过程管理经验。课前,发放知识清单、课件,按熟练掌握、掌握及了解三个层次分解教学目标,在上课前进行签到考勤;课中,加强互动,给学生预留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进行随堂测试,可以采用语音、文字、手写拍照上传等方式;没有课后练习的授课是不完整的,因此结合历年公卫职业医师考试、考研、全国大学生公卫大赛及我院教学题库,精心制作问卷星测试卷,每次课后都进行测试,并据此引导学生建立笔记。此外,还要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与质疑,事实上,许多学生的纠错、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学生的参与要及时总结、记录,结合出勤、测试成绩、答题加分、抽查加分等情况,定期公布清单。同时,对参与感差,不能遵守日常规定的学生,要单独谈话甚至联系家长,以期达到共同帮助的目的。对比两个阶段,我们发现教师的授课过程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对保证线上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见表3)。
表3 两个阶段教师线上教学过程管理抽查结果比较n(%)
二、线上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满意度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我们及时制作了问卷星调查问卷,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对线上教学的感受进行了投票。从中我们及时了解了学生的看法、态度、诉求,并及时进行了调整、改进。从两个阶段的对比能看出,学生认为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有超过30%的学生有两门以上非常喜欢的课程、两位以上非常喜欢的教师。但我们也看到,两个阶段认为线上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比例,均没有超过50%,提示我们线上教学仍无法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代表学生主动学习意愿的调查项目,除了课后作业完成率较高,按时听课、主动复习、预习的比例,均未超过50%;认为部分课程非常有必要重新讲授的比例均高于12%。具体结果详见表4。总体来说,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较高,但对线上教学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的认同度还未达到理想的水平。
表4 两个阶段线上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n(%)
(二)学生成绩分析
为适应线上教学特点,更好地体现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核,我们在线上教学阶段,将平时成绩占比提高至40%(上学期为20%),对学生的参与要及时总结、记录,结合出勤、测试成绩、答题加分、抽查加分等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公布,及时提醒。期末考试采取防作弊版问卷星答题,设置小班考试并采用腾讯会议第二机位监考,对相关环节多次演练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考试中没有发现作弊行为,网络运行顺畅,全部试卷顺利提交。
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在2020年2月24日至7月2日期间,全部课程均在线上进行,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在2019年2月26日至6月30日期间,全部课程均为课堂教学。我们分析了两个年级五门专业课的得分分数段,发现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课成绩的高分段比例高于2015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具体结果详见表5。这种变化应该与强调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有关;也与教学过程中加强测试与课后练习,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学习有关;当然,也可能与教师顾虑线上教学效果,出题难度有所降低有关。2017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在2021年3月1日至3月26日期间,全部课程均在线上进行,于4月1日起恢复了课堂教学,相关考试还没有进行,我们会继续跟踪分析。
表5 两个年级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课成绩比较
三、讨论
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3]。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4],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在于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的建设[5]。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内涵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新形势下要求高校教师尽快熟悉线上教学的理念、内涵、实施路径、评估回馈。经过两个阶段较为完整的线上教学实践,虽然我院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课考试成绩高分段比例有所提高,但我们认为其成因可能受多因素影响,尚不能认为线上教学提高了学生成绩。从调查结果来看,较多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相比尚有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天然存在的、较难克服的。
现阶段开展线上教学,直播仍是学生能接受的首选方式,直播平台也越来越趋于集中、统一,对发展同质化教学,这种趋势应该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也对运行环境、后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上教学要求教师加强课件的设计、制作,具备更好的清晰度、可视性、逻辑性、互动性;做好过程管理,加强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考虑考勤、互动、测试、总结、答疑等环节;做好考核管理,对学生的参与要及时总结、记录,结合出勤、测试成绩、答题加分、抽查加分等情况,定期公布成绩,以此促进教师的线上教学过程逐渐趋于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科学化。
线上教学是开放的、可重现的、可比较的,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态教法,可以说是试金石。不少教师在尝试进行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线上教学可能会成为今后教师授课的重要方式,越早熟悉线上授课,越多运用线上授课,就越有可能搞好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