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智能指挥系统建设

2023-01-05徐嫣雯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指挥系统市域中心

徐嫣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全球科技革命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加快自身体制机制创新,利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思想推进指挥中心的智能化建设。科技产品与治理模式紧密结合可使二者在实践中相互作用,推动指挥系统自身更新换代的同时也便利了相关人员高效精准地定位服务范围,提升工作效率,推进文明城市现代化、信息化进程[1]。

1 智能化指挥中心系统体系机制

智能化指挥中心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端信息产品,集线索定位、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合成报告等多重功能于一身,为指挥人员快速获取信息、处理工作提供了可视化媒介与操作机制。

1.1 构建高效率、联动式的操作平台

市域社会治理涉及地域范围广,需要监控指挥的规模及质量要求高,并且考虑市域治理的结构分立性、功能叠合性、空间多维性等特点,需要互联网自身构建起大数据处理模式,构建起内部运行高效、协同联动的操作平台,生发信息敏感性,通过实时获取、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实现对整个市域范围的信息监控与处理,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的治理效率[2-3]。例如,南通市在重要领域都安装有信息指挥系统,并且建立各部门分立并存的信息储存库,一旦需要某种数据,可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分析结果并生成报告,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多维空间的数据联动,避免时间、空间限制产生的数据滞后问题。

1.2 设计多维度、多主体的指挥体系

智能指挥系统纵使高效科学,但是它的指挥者始终是人。再先进的系统离不开专业科学的主体操控,要想智能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必须在操纵层设立分工明确的组织构架,对数据做出有效的一手处理。首先,构建具备宏观掌控能力的领导层,领导层的任务是监测重点领域,对真实的隐患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并将重要信息传递给下一层。其次是精准对接的操作层。操作层的相关人员将接收到的重要信息分类、处置、回复,遵循“急情急办,死事活办”的原则,高效地将一手数据精准对接下层部门,方便下层直接解决问题。

1.3 科学开展数据图谱分析

智能指挥系统不仅传递精准的检测数据,更对数据生成动态数据图谱,实时生成的动态数据图谱是对一手数据信息加工的结果。相关人员要具备具有前瞻性的读图、析图能力,不仅能够根据生成的数据图谱开展分析,更能从图谱中读出对应领域的前瞻性发展与隐患问题,以及时对该领域的发展设立规划[4]。比如,通过互联网多维数据模型建立监测预警机项目,设立危险标准值,一旦达到临界值或出现异常情况,动态图谱会立时生成情况分析表,人工要能借助数据开展领导层的联动处置,争取从源头处实现精准管控与科学引导。

1.4 提升指挥系统覆盖率,海量数据共监共管

要想整体提升市域指挥系统指挥精准度,应加大对各个地区智能指挥化指挥中心的建设,从空间维度上拉大指挥网,收集海量的地区数据,实现互联网线上指挥数据的互联互通、高效融合。其次,在数据监管上,要有综合运用、时空联动、多元数据融合的意识,按领域和行业对市域各部门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各自建立监控预警模型,开展协同监管。最后,随着可开展指挥的数字化范围扩大,政府可逐步实现市域范围的无缝隙、无死角监控指挥,提升城市居民的保障度和幸福感[5]。

2 智能化指挥中心系统的应用价值

互联网引入政府的政务建设工作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担当人民群众“领头雁”角色的有力保障。智能化指挥中心可借助信息化设备实现整个市域的精准监管,借助实时动态图谱有了多维度进行城市建设的分析抓手,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2.1 高效排除安全隐患,更好服务群众

指挥中心内部植入覆盖110应急、120应急、智慧水电、智慧医疗等多种模式,远程数据指挥系统可根据群众的信息反映,准确定位群众刚需所在。对于要事急事专门设立“应急按钮”,设立专业人员全程盯守。这样的便民设施,可实现对其生命健康及生活必需领域的全面监控,可有效排除安全隐患。例如,高层小区老人遇到电梯故障,情绪激动、无力应对,数字化指挥系统就会根据电梯预警报告准确定位位置,对被困老人进行语音指导安抚与营救。既稳定了被困人员的心理,又帮助救援人员实时监控,创造营救的有利条件。

2.2 专项精准对接,解决顽固性问题

通过互联网操控下的指挥中心可精准定位部门职能所属领域,可将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反馈给下级处理部门,避免了“群众反映无人管”、“层层部门核实解决困难”的问题,可促进顽固性难题在短时间内高效解决。例如,在每个居民楼内安装计算机定位指挥系统,社区群众遇到家中电器、管道、家具等需要维修,可自主在智能APP上下单,选择合适的维修物品,并简单描述情况。智能指挥中心接到指令后,立即派遣相关工作人员上门维修,精简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汇报流程,促进问题直接对接解决方案[6]。

2.3 沟通渠道畅通,提升政民参与度

数字化指挥中心承担交流中介的桥梁作用,将政府部门与群众服务点有效对接,并且平台根据专门的群众问题反馈系统可实时调整重点监测指挥范围。例如,在市域交通道路指挥系统中,不仅需要对市域重点交通干线实施监测,对于一些常年监控不力、管控不严的道路也要提起重视。某市镇的农村与城市交界地带,道路地形复杂,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当地居民积极利用数字反馈平台将此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搜集、分析相关数据后,加大对该路段的警力监测和摄像监控力度,一年下来,成效明显。这是智能化指挥系统为民众提供的畅通反馈手段,有效提升了普通民众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2.4 精简政府内部机构,提升办事职能

智能化指挥系统的设立有利于政府简政放权,提升办事职能。在统一平台的指挥下,各个部门有机协作,高效办公。有效改善了过去指挥中心人员冗杂、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仅靠核心办事员就可完成数据的分析与指挥工作的分配,这为减轻政府人力财政支出负担,提升政府办事人员工作效率,促进相关人员办公技能水平再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消除了民众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障碍,政府转换自身角色,简政放权,还政于民,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城市建设,帮助政府人员转换自身角色,做好城市建设的“带头人”。

3 智能化指挥中心系统的应用问题

智能化指挥系统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办事人员在对高新技术的接受、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或者处理不当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市域治理”与“智能指挥系统”概念认识不清

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着上层建筑与实践应用的桥梁贯穿作用,智能指挥系统的创建是为了更好地为推进市域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抓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部分人员对此关系认识不清。一方面是对市域智能指挥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理解不深,未明确其“共治、精治”理念;另一方面是对治理过程中政府行事与社会互动规律认识不清,未认识到政府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与其形成良性共治的和谐社会关系。对于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主体之间共治共建共享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层面认识。

3.2 人员需求与缺口岗位比例不协调

对于智能化指挥系统的人员配置,政府内部有时会出现人员需求与缺口岗位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对于重点需求部门,高精尖技术人员匮乏,人才稀缺,尤其是具备掌控权力的“核心领导层”,技术及学术双方面的高要求,往往造成人才难求,没有胜任的“掌舵人”,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前进动力就难以推动,进而造成指挥中心执行能力有余,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执行部门,供过于求,甚至出现几十人竞争一个监控读取岗位的情况。

这就造成整个平台运行中人员配置的不均衡、整体发展速度不协调,严重影响整个智能指挥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3 内部联动机制运行不畅,岗位交接滞后

智能化指挥中心需要各部门坚守岗位,厘清职责,保证整个系统机制的流畅运转。经过对整个指挥中心工作的工作区间划分及人员精简配置,相关联部门的边缘存在交接不畅的情况,导致部分部门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造成工作量冗余和不畅。交接滞后情况不仅给联动系统内部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工作环境混乱,更给问题反应到数据分析乃至报告出台之间生成无效时间差,直接延长了工作时间。拉低工作效率。这对于部分重点监管领域的紧急事件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不容小觑。

3.4 经验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智能化指挥系统的市域全覆盖建设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建设距离。对于智能指挥中心建设我们尚缺少经验,国内还没有现成的成功模式直接借鉴,并且事物的成功要考虑特殊性,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探求适合本市域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创新性建设之路本身就存在一定困难。其次,支撑智能指挥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例如,基层小区民众服务系统重复建设,并且标准不统一,造成民众意识错乱,导致事件描述与分类层面存在数据收集的杂乱无章与审核通过率低的情况,不利于推进智能指挥中心的顶层建设[7]。

4 智能化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界点上,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号召政策,推进智能指挥中心建设,提升市域治理的现代化程度,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今时代考量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

4.1 加强指导培训,提升指挥人员信息化意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针贯彻落实中央统一指导、大政方针谋划部署工作的任务要求,也是立足本市域实际治理情况进行的精准监测、智能指挥的政务内容部署。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意识层面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对计算机处理及信息化数据接受分析的处置能力。其次,政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指导,在学习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实现新旧思想的碰撞与整合,促进市域现代化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治国理政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需要中央政法委安排统一宣讲,开设多形式技能实践课程,从根本上肃清智能指挥中心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并从模拟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2 完善市域社会治理运行机制,促进科学运转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指挥中心系统应以核心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网格化服务范围为施展空间,实现集数据获取、智能分析、动态图谱获取、操作解决为一体的现代化治理运行机制。打造精细化服务,各部门之间工作联通高效。建立县级、乡级、市级、省级四级核心指挥层,统筹数据资源管理,整体实施监测指挥。例如,县级指挥层出现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其他层次可同步获取数据信息,在县级同意授权的情况下,一并拥有监控、调度、查询、分配的权利,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提供“多位”保障。

4.3 正确利用社会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首先,政府为了积极响应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大力扩充社会治理资金储备规模,形成精准到部的启动资金供应。相关部门要合理使用这笔资金,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除了将资金分配给各执行部门,还要设立科研分析启动资金,聘请专业的智能指挥人员实时研究高端前沿成果,不断将优秀成果融入现阶段指挥中心建设,力图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设备。

其次,正确依靠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部分社会团体或高科技公司将互联网高端设备作为主打方向,我们可加强与这些品牌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拓宽了融资渠道和完善了群众参与平台建设的规模;另一方面,促进社会资源与政务的贴合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

4.4 树立团队创新意识,加快智能指挥计算系统的升级

高端智能产品的研发理念紧贴时代前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为了获取更高端的技术,促进“互联网+指挥”的高效运转,科研人员及相关人员要树立敏锐的科研创新意识,打造一流的研发处理团队。能够及时根据国家国情、中央政策及世界发展局势,握准或转正中国市域社会治理的发展航向。不断抓准发展机遇,及时规避风险,吸收领域前沿成果为我所用,保证智能指挥中心建设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导向契合,加快自身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

5 结语

市域社会治理智能指挥中心的建设是落实中央创新型社会治理思想、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我国市域传统指挥系统的更新升级、提升全市各层级指挥导向的有效度、密切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型举措,迎合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发展趋势,有利于助推我国市域朝向智慧型、数字化趋势发展,创建新型文明社会。

猜你喜欢

指挥系统市域中心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指挥系统迭代升级带来的挑战与对策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国外驱护舰作战指挥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基于蓝牙技术的消防安防移动交互指挥系统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