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

2023-01-05龚丹娅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生观人生思想

龚丹娅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习近平勤俭节约观内涵丰富,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在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大学生人生观是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起着根本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全球化背景下,各类社会思潮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人生观的侵蚀作用更加突显。所以有必要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习近平勤俭节约观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勤俭节约,多次对勤俭节约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勤俭节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勤俭节约理念是习近平勤俭节约观的根源。习近平同志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在多次讲话中引经据典,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智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还有待深入发展。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着新课题新矛盾,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也承担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资源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能够确保重要农产品和粮食自给。但目前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1]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双重叠加之际,粮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习近平同志号召全社会要增强节约意识,形成不浪费粮食、吃饭光盘的生活习惯,人人参与行动,珍惜一粒米,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狠刹浪费之风,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习近平同志指出:“浪费之风必须狠刹!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3]要加快制度的出台,加强制度的执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从而有力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4]习近平勤俭节约观提倡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以勤俭节约来指导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2.勤俭节约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基础,人对自然界具有改造作用,自然界又制约着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的作用,即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增速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5.2%,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口城镇化率也显著提高,达到58.52%。[6]但在快速发展背后,我国生态文明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长,能源浪费现象令人担忧。长此以往,社会必将处于失衡状态,不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同时,人民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因此,亟需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现存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7]。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全民行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主,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新形势新情况,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思想观念,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关键在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节约文明,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勤俭节约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高度一致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全面贯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引导人们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8]坚持走资源节约、能源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3.勤俭节约是共产党员永葆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将勤俭节约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勤俭节约思想。习近平勤俭节约观是在学习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人勤俭节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一段时间,少数公职人员由于政治判断力、领悟力不高,政治执行力低下,在公务接待活动中用公款大吃大喝,甚至出现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习近平同志秉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人的勤俭节约理念,在各种场合告诫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9]。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七个有之”“五个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贪图享乐,不铺张浪费,在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浪费也是腐败”,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公务接待制度,反对以权谋私,杜绝公款浪费,避免走向腐败堕落。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实施,党政机关行政、后勤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得到整治,成效明显,公款接待超标、餐饮浪费行为基本杜绝,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将勤俭节约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 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人生观决定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和方向,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勤俭节约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1.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人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生目的即对“人为了什么而活”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观规定了人生方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起着根本导向作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使其在面对人生重大课题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将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相联系,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行动,其中一些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容易产生误导,甚至造成大学生人生观的扭曲。近年来,大学生深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越发关注物质消费,认为只有超高的物质消费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他人认同。大学生消费观念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行为倾向于消费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相背离,忽视、淡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德和理想信念。部分学生追求享乐主义,忽视长远利益和目标,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只顾短期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物质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一些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在消费过程中追求享受,缺乏理性,出现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趋向于功利主义,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导致道德意识越发薄弱。大学阶段处于青少年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思想还未成熟,极易被西方思想和文化所同化,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以习近平勤俭节约观熏陶、感染大学生,使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发展方向,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惑,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朝着正确的人生目标奋进。

2.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指引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内在需要

人生态度是对“怎样实现人生目标”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只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落实人生目标,走好人生之路。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才能正确处理复杂的人生问题。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已经从物质条件落后的国家到建成物质丰富的小康社会,人民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生活更加自由。习近平同志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10]但部分学生贪图安逸,浪费粮食,外出就餐点菜过多,拒绝打包剩饭剩菜,食堂就餐未做到按需取量、“人走盘光”。一些学生物质消费远大于精神消费,频繁更新日用品、电子产品,大量购买服饰,追求名牌,将电子产品和服饰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不是追求其使用价值,而是追求其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追求“及时行乐”,热衷于奢侈品,注重符号消费,造成闲置物品过多,不顾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浪费社会资源。“仓廪实,天下安。”(《管子·牧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承载着时代的伟大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将勤俭节约意识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脱离低俗、沉沦的人生观,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感悟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3.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是激励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需要

人生价值是对“实现什么样的人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回答,是在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共同作用下,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只有在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指引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勤俭节约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一种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勤俭节约的本质是指勤快、勤恳、节制、俭约,是指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生活上自我约束,节省物质财富,简约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学生不能在思想上同享乐主义划清界限。少数学生认为幸福等于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将个人享乐当作最大的幸福,以个人享乐为中心,讲究吃喝玩乐,贪图安逸,厌恶劳动,进而导致志向逐渐泯灭,思想逐渐退化。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美好时期,应充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大学生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应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将其作为做人的美德,并且身体力行,不能将物质生活的享乐当作幸福。“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11]广大学生要不断追求进步,不贪恋一时享受,不铺张浪费,节约资源,节约财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简朴,艰苦奋斗,以俭养志,以俭修身,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三、习近平勤俭节约观融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勤俭节约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引导逐步形成的正面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即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培育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需要家庭、高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促使他们从思想塑造转化为自觉行动。

1.发挥家庭教育主战场作用,培育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长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1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育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一是家长要营造尚俭家风,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家长要以勤俭节约为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家长要以身作则,响应绿色消费号召,在日常生活中不讲阔气,不讲排场,不盲目追求名牌,对家庭开销有计划,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杜绝铺张浪费,向大学生传递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消费行为,为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理念和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家长要相机而教,引导学生提升勤俭节约自觉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家长要将勤俭节约思想寓于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子女的劳动教育,使他们从小热爱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勤俭节约美德灌输给子女,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洗礼,使勤俭节约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进而将勤俭节约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2.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钥匙”,世界观决定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价值观决定人如何判断是非曲直。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三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观”统领着大学生的思想,支配着大学生的行为。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使他们正确处理社会、国家、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是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正确的“三观”认识。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树立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荣,奢靡浪费、好逸恶劳为耻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勤俭节约理念与习近平勤俭节约观相结合,贯穿于校风、学风建设之中,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校风学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情感认同。此外,还可通过开展光盘行动、评选勤俭节约寝室和个人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将勤俭节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不断提高鉴别能力、实践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3.加强社会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仍占据主流,教育功利化倾向较强,社会教育稍显不足。加强大学生社会教育,有利于他们完成社会化过程,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融入、适应社会,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一是要积极发挥社区育人的功能,尤其是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社区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区是以党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新型师生关系为支撑的新型治理共同体。人是环境的产物,要消除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需要在社区倡导厉行节约。学校可以依托寝室,打造学习研讨室、阅读室、健身房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勤俭节约思想。二是要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互联网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媒体能够带给大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会带给他们消极、错误的思想意识,给社会治理带来严峻挑战。正确的网络舆论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错误、消极的网络舆论会对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因此,需要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使其承担起思想领航者的角色,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此外,社会教育不能脱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应积极介入社会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与家长密切联系的优势,帮助家长提高对社会教育的认识,社会要整合家庭、学校资源,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多种社会教育活动,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勤俭节约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人的勤俭节约思想,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西方消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必须高度重视勤俭节约的思想行为,以习近平勤俭节约观为指导,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建设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才智和力量。

猜你喜欢

人生观人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思想与“剑”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