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自然环境的共生发展*
2023-01-05李娜
李 娜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 100000)
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讲究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细节也相对复杂,例如一些木雕、石雕及庭院内的设计等复杂的元素类型;体现了早期居民对于环境的敬畏与需求,随着科技时代和商业社会的发展,一种陌生的艺术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个披着舶来的艺术名为“公共艺术”,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且以新型科技手段的表现形式出现,将艺术和城市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并且这种新型的艺术发展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更新,公共艺术在中国也逐渐地成长起来。
1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作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前辈,素有“现代陶渊明”之称的日本建筑师津端修一,他经验丰富且主持过东京内各大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他和妻子津端英子的小木屋处于日本的高藏寺新城,房屋建筑的周围是一片杂木林,被自然所环抱,房屋建筑及室内布置简单朴实且温馨,院子里也栽了各种果树、蔬菜等,树木的数量多达180棵,房屋面积也不过50m2,他们夫妻的生活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好感觉。
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出,津端修一设计作品所践行的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理念:保留原有的山林绿植,沿山脊营建房屋,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从而让居住者能处处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优秀的建筑师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作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更应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建筑设计不该都是钢筋和混凝土,应该是可以望得到山和看的见水的。
在早期的欧洲,人与自然是存在阶级之分的,在他们的传统观点中,城市的自然环境不是首要的;这与日本的自然观念截然不同。日本建筑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认为,自然与人类地位平等,自然常伴人类左右。在古代中国就有“天人合一”的建筑设计理念,这与共生理念有着相似之处,古时候的人们是非常有智慧的,在古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共存共荣,或许这也是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原因。中国城市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由简单单一的城市园林发展到如今城市自然环境形式的多种多样,其中已经有园林景观、公共建筑景观,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城市家具以及多媒体互动性的艺术等。当前,城市自然环境的发展逐渐繁荣,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人类城市中去。
2 公共艺术的发展
2.1 公共艺术在中国萌芽
同西方国家相比下的中国,“公共艺术”这一词对于中国大众来说太过于陌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单一的城市自然环境氛围,人们开始渴望城市文化的成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公共艺术早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城市雕塑、城市壁画的呈现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的艺术体现多为这一时代所特有,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形态城市首先以雕塑在城市中大量出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民主与自由、公正与法治,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发展的新面貌;而这时的公共艺术发展则主要以雕塑、壁画艺术的形式呈现,只不过还没有完善的文化体系,发展也还不够完整,所呈现出的艺术大多具有较强的时代意味。改革发展以后,城市的文化、城市文化的构建和公共艺术都有着非常多的联系。为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美观性和艺术性角度思考,将城市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互动的多元化联系,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与自然环境也得到了融合与发展。
2.2 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地减少,中国公共艺术也已经从传统式的雕塑、壁画发展到如今的装置艺术、城市家具或是一场表演活动,公共艺术所体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化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更新迭代、智能化的普及与交流,这时的人类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需要精神文明的充实和体现。当今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不仅是传播城市的内在文化与城市精神文明,也是人与城市自然环境产生互动,进一步实现艺术存在的价值意义。
2.2.1 以人为本的人类需求
现代化发展不断更新迭代,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严格标准,而公共艺术正是体现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公共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诉求,同时也能通过设计者传递城市中的价值情怀。发展到现阶段为止,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公共活动空间艺术,同时也是城市的构成。城市中公共艺术与人能够产生联系,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所体现的视觉效果和人产生的互动效果正是当下人们所需要的。
公共艺术经过多年间发展,已经不单单追求公共建筑中的一个景观,其变化已经从传统的雕塑景观、铜像等转变到新型的公共艺术,其公共艺术所传达的意义没有改变,但这新型的公共艺术已经不只为了美化环境,更是将环境与艺术与社会生活产生联系。同时公共艺术也通过新型的公共艺术更简单更有效地传达城市文化价值观念。例如,公共艺术在古代所传达的是一场集体祭祀、游行集会等,这是人类所需以及传达这个地区的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求。
2.2.2 城市的需求
公共艺术介入到城市中的各个公共空间。传统的艺术是通过传统形式的博物馆、艺术展馆陈列,它并没有融入到城市的环境当中,没有发生潜移默化间与人互动的影响,然而统称为公共艺术的艺术作品是从博物馆来到大众的面前,艺术是为人所服务的,而特定的空间所带来的公共利益和价值都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城市的商业区域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生活娱乐的需求,同时也是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重要需求。
城市发展到如今的状态,城市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渐渐被人重视,它不仅要连结城市空间和精神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文化性以及满足城市文化发展的美观感受需求,城市和人都需要公共活动空间。公共艺术一方面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增添城市文化魅力;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介入,城市的组成不可能存在于单一场所,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及其优劣势,而城市中的公共艺术正是可以划分一个城市各个功能的,是一个城市区域的中心又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更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及民众精神。
2.2.3 公共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科技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为当今公共艺术发展提供更好的舞台。除了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还出现了一些新手法的表现样式和新颖的观念作品。让艺术不仅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而且拓展到整体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中,同时也让艺术家与大众共同建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1)应运而生的公共艺术。中国的公共艺术应运而生,在城市文化社会和商业社会的不断加速变化中,它是不断有需求和文化创造动力的,作为艺术的设计创造者更渴望艺术观念和艺术形态让这种新颖的公共艺术被大众所接受,从而实现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本身的艺术价值。但是公共艺术这种新类型的艺术是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如何处理好公共艺术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们要积极应对。
中国城市化存在的现有问题,以现阶段的公共艺术是不能够引导中国城市向更高阶段发展的,需要打破常规,不仅是艺术家还要让社会各界一起发动起来,本着将艺术作为切入点,形成艺术城市的系统规划,系统的建设模式,让整个城市充满人文艺术,并且是一个城市所具有自身特色,不与其他城市所同化,塑造永久的城市人文价值和文化遗产。
(2)政策化、专业化的公共艺术。艺术精神的价值意义传达,需要设计人才对艺术观念保持良好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去思考和认识公共艺术作品,我国对于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法需要创新设计,以及公共艺术创作的创新。
澳大利亚的公共艺术发展历程中,其政府已经意识到世界的经济发展向文化中心进行转移发展,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城市公共艺术总体的规划政策,英国早在2006年,大约已经有60%的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公共艺术政策,更好地推行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笔者也梳理了中国30年来中国公共艺术的实践内容,公共艺术缺乏一些相关的公共艺术政策和公共艺术管理机制,同时也缺乏一些面对本土资源的中国艺术基金机构等;对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缺乏一系列系统创新的方法、人才学习的课程创新研究,以及创作过程和学术方法研究的创新。
3 公共艺术与自然的共生发展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来生活,对于现代城市建筑中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的条件,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要保持良好的平衡关系。了解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城市飞速发展为条件,公共艺术在内容及形式上与现代城市建筑相协调相磨合。
3.1 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自古以来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倡导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意境,讲究意境、诗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南方古典园林建筑中,庭院中都是蕴含着寓情于景、奇花异草、精雕细琢的生活审美,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活韵味。在如今,社会上倡导绿色环保的观念,一些住宅区、公共场所都将全面支持绿色文明环保观念,这无疑是中国的一大发展方向,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公共艺术中已经有了发展应用设计,利用科技结合艺术将绿色文明发展传播。这样不仅利用了科技也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良好的发展方向。
3.2 公共艺术的生态性设计
当前的公共艺术设计,不顾设计形式,不顾周围的环境,对于公共艺术的生硬搬用和传统简单的粗糙设计是不可行的,一方面注重周围环境和设计内容形式,还要注重园林的整体生态性、景观发展,同时对一些环保工艺材料充分运用结合。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土地价格的提高、城市密度变大,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密集,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往往追求容积率而忽视生态绿化,长此以往,对于人类生活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抑感,此时城市的自然环境相关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人类精神文明不断进步,我国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富有艺术性、文化价值也在被实施应用,艺术和自然相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彼此需求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圈。现代化社会作为生存空间的使用者应该大力提倡生态,并且创作具有现代感的设计,努力提高居住的生活环境,以此达到良好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效益。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只是艺术的单纯体现,还是需要不断被研究被探讨的艺术形式,也是学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接受认识的新课题。与此同时,应该将艺术与人类自然环境、城市文明精神联系起来,实现城市文化价值和空间设计建设。也应将公共艺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策划,弥补人们渴望的环境文化需求,同时,探索更多的公共艺术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注重公共艺术的政策化、规范化发展,以及构建专业的政策管理机制以便塑造更好的公共艺术作品。
艺术的发展和建设是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艺术不仅是艺术家的事情,也是需要公众参与进行协作,共同塑造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和价值,使城市充满生机和艺术魅力,让城市都能够拥有自身价值和自身特色,形成独特的魅力,让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