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州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01-05王艳辉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瓜州饲草肉牛

王艳辉,邱 涛

(1.瓜州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瓜州 736100;2.甘肃省柳园动植物检疫检查站,甘肃 瓜州 736100)

近年来,瓜州县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农民联动”的发展思路,坚持“养殖园区+专业村组+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肉牛产业,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1 肉牛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瓜州县肉牛市场前景好,农户养牛积极性高涨,通过“政企银保+农户”政策扶持,肉牛养殖规模不断壮大,肉牛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6月底,全县肉牛饲养量3.1万头,存栏2.1万头,养殖规模10~49头的养牛场户150个,50~99头的养牛场户7个,100~499头的养牛场户7个,500头以上的养牛场2个,千头以上养牛场1个。

2 产业发展措施

2.1 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瓜州县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养牛产业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一是借助乡村振兴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的方式,计划建成万头肉牛产业园区1个,带动乡镇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二是全力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专业组。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11个乡镇建成肉牛养殖专业村、专业组。三是推进“政企银保+农户”模式,采取政府贴息、农户贷款的方式扶持农户调引肉牛。

2.2 抢抓春耕有力时机,大力推广饲草种植

一是积极动员农户种植饲草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为全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二是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动员养殖户对现有农作物秸秆进行揉丝、粉碎、加工,提高饲草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

2.3 依托项目建设,提高肉牛产业服务水平

一是依托良种补贴项目,规范现有肉牛冻配改良点。二是实施瓜州县肉牛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广至乡、锁阳城镇、河东镇、腰站子镇、布隆吉乡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新建5个肉牛冻配改良站,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母牛调引后续配种、技术服务等产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农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2.4 抢抓春秋动物防疫,保障肉牛养殖健康发展

一是调拨各类疫苗,采购防护服、防护手套、注射器、针头、酒精、碘伏等防疫物资,做好防疫工作。二是县畜牧服务部门提供技术培训,供应疫苗物资,乡镇畜牧站采取集中防疫,组建动物防疫“小分队”,逐村、逐队、逐户推进防疫工作,确保肉牛养殖健康发展。

2.5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

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掌握肉牛养殖技术、肉牛市场交易价格、企业动态信息等,做到边生产边学习,边养殖边防控,通过大数据平台提高交易效率。

3 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大部分肉牛养殖场(户)生产经营方式依旧简单粗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推广力度不够,家庭空地放养和放牧方式比较常见,科学补饲、分群饲养、良种改良等科学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养殖户对市场认知程度较浅,肉牛进入流通市场后,商贩进行多层交易,导致肉牛出售利润被多层分割,影响养殖户收入。此外,养殖过程中饲料搭配不合理,导致育肥周期过长,整体养殖效益偏低。

3.2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肉牛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涨,但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度大,养殖户无力补栏增加饲养量。同时,因肉牛养殖周期较长,加之基础母畜成本高,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3.3 龙头带动作用不强

养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强实力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养殖场(户)和养殖企业。交易模式主要是依靠牛贩上门收购,养殖户利润薄弱。同时,产业链条短,没有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无法提高养殖收益。

3.4 饲草资源利用率不高

虽然耕地面积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饲草加工扶持政策,导致秸秆加工利用率不高,造成饲草季节性缺乏。

3.5 服务体系不健全

肉牛产业在良种繁育改良、饲料加工供应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缺乏相关技术人才,支撑能力弱。养殖场(户)、企业拥有畜牧技术人才较少,在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过程中专业性不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4 建议

4.1 积极发展规模养殖,提高肉牛产业生产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扶持发展百头牛场10个,千头牛场2个,调引基础母牛5 000头,建成万头养殖园区1个,牛出栏量达到1万头以上。二是在政策引领、项目带动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多措并举,依托“政企银保+农户”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调引基础母牛5 000头,发展肉牛养殖户800户以上。

4.2 创建绿色有机品牌,带动肉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完成创建“安西牛”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工作,打造“安西牛”区域品牌。二是以绿色有机肉牛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依托可利用草场,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认证有机草场、绿色草场,打造有机肉牛生产区,提升瓜州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三是按照“整体规划、整体布局、设施齐全、制度完善、防疫流程规范”的肉牛标准化养殖要求,促进肉牛养殖场圈舍修建、饲养管理、饲料添加剂投入使用、疫病防控等标准化。

4.3 加强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提升饲草供应保障

一是鼓励支持优质饲草种植,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建成饲草储存、青贮、加工场点,普及玉米全株青贮、包裹青贮、微生物调控青贮等技术。二是积极引进农作物秸秆加工设施、设备,提高机械加工能力,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和牧草打捆、制块、制粒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的利用率,减少肉牛养殖饲喂成本,增加肉牛养殖经济效益。三是对从事饲草料种植、收购、加工与成品投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户)给予一定补贴,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解决饲草料供应和加工利用瓶颈问题。

4.4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畅通肉牛及其产品的交易渠道

一是组织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企业到周边地区学习、培训,结合自身不足,补齐发展短板。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社联系市场、服务养殖户的作用,畅通市场交易渠道。三是提升畜产品屠宰、加工能力,规范肉牛屠宰场管理,推进牛肉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四是以现有大型交易市场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成集牛服务、牛交易、牛金融于一体的肉牛大数据综合平台,助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4.5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保障肉牛产业生产

一是夯实防疫责任。要求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做到全覆盖,对防疫任务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畜禽死亡的或疫情传入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扎实做好免疫工作,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二是认真抓好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等工作。严格落实县外调入牛的检疫管理,实行调牛申报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调入牛必须持当地检疫证明、布病检测报告、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报告,并落实落地隔离观察制度,21 d后方可混群饲养。三是加强对养殖场的防疫监管。规模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完善养殖档案,规范养殖行为。四是养殖场(户)必须完善消毒设施,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为肉牛生产创造安全环境。

4.6 构建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肉牛繁育体系建设工作。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肉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提高肉牛繁育和生产水平。二是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肉牛繁育体系建设保障能力。肉牛繁育体系建设是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加快肉牛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在现有种畜场、核心群、扩繁群的基础上,加大种畜场和核心群建设数量,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加强对种牛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做到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供种能力和质量。四是建立科学的育种体系和供种平台。制定肉牛繁育体系规划,完善肉牛繁育体系育种档案的建设。五是加大本交区种公牛调剂工作力度。县农牧业部门必须结合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协调制定调剂种公牛计划,引导农牧民开展种公牛调剂工作,提高本交改良成效。六是监管关口前移,保证引进和调剂肉牛的质量。为了保证引进和调剂良种肉牛的质量,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引进调剂肉牛产地开展品种鉴定和疫病监测工作,并严格按照家畜隔离检疫及监管规程进行隔离,坚决杜绝引进品种质量差的肉牛和疫病牛。

4.7 借助新媒体拓宽信息渠道,推动肉牛产业化

肉牛产业化发展就要盈利,不仅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推动肉牛信息化发展。随着信息大时代的到来,多数养殖户都可以利用手机获取更多信息。农业科技的传播及应用在肉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肉牛要走向市场,更需要准确及时的科技信息来指导。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许多独特优势,要大力借助新媒体等平台对肉牛产业信息进行分析,这样便于肉牛企业、养殖户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推动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瓜州饲草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瓜州的“大地之子”
肉牛口炎咋防治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更 正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瓜州品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