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成长中的创伤及修复
——以精神分析批评评析青春励志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
2023-01-05杨深林
杨深林
(湖北工程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按照精神分析批评,“创伤”(trauma) 指“由灾难性事件导致的、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造成持续和深远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精神失常的心理伤害”[1]。弗洛伊德把创伤的病源归因于“创伤发生之时的执著”[2]215,即病人“执著”(fixed)于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而无法摆脱,以至于与现在和将来发生了脱节。同时,弗洛伊德认为创伤具有延宕性和重复性。创伤的延宕性,即创伤事件的突发性与及时性使病人当时无法确切把握创伤的性质,创伤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会以延宕的形式再次出现;创伤的重复性,即创伤使病人执着于过去,动摇了病人的生活结构,使其丧失生活的动力,“永远沉迷于回忆之中”[2]217,甚至在此后创伤的发作通过重复性的回溯、梦魇或以其他方式重复性出现。病人执着于过去某个时间节点,永远生活在过去的某个创伤性事件当中,切断了与当下和未来的关联。那么,创伤的修复必须使病人从过去的潜意识转移到意识层面,走出对痛苦过去的执着。病人自身并不理解创伤的原因和意义,要治愈创伤,必须使病人的创伤经历从潜意识转移到意识层面,“消除症候的束缚”[2]220,使病人恢复对创伤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最终从对过去的某个时间点的执着中走出,重新建立起被突发性事件所破坏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主要拍摄地的青春励志公益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讲述了面临高考的男主人公温柏欢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创伤,心灵充满偏激与仇恨,在爱情、友情与亲情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心灵修复的故事。
一、创伤呈现:父母离异的家庭创伤造成男主人公温柏欢偏激与仇恨的性格
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中男主人公温柏欢的创伤的延宕性体现为父母离异使男主人公养成偏激与攻击性的性格,使他对创伤给其人生造成后果的危害性浑然不觉。男主人公温柏欢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此时的他年纪还非常小,以他此时的理解能力还无法意识到父母离异对他日后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直到他长大记事,特别使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小时候妈妈生病他一个人只能在街头哭泣,甚至有一段时间他和妈妈陷入了靠捡垃圾为生的艰难境地,他爸爸从未及时出现帮忙。妈妈靠给公司做保洁员维持母子俩艰难的生活,温柏欢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再加上妈妈不断通过言语控诉爸爸的负心更加重了温柏欢的心灵创伤,使温柏欢对爸爸抛弃妈妈的行为更加痛恨,养成偏激与攻击性的性格。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们可以感觉到温柏欢一直对别人的责怪与指责非常介意,且反应非常激烈而具有攻击性。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这种偏激与攻击性的性格会给自己将来的人生造成较大危害,特别是对人际关系会造成很大困扰,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此种个性会加剧自己与周围人际的紧张,容易孤立在人群之外。等到个体真正成年,自己意识到此种危害也就悔之晚矣。
创伤的重复性体现为男主人公永远执着于过去的创伤性事件而无法健康成长并对世界充满仇恨。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创伤的重复性以男主人公重复性的回忆方式呈现。这种重复性往往超出个体控制,隐伏于个体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一旦有类似的场景促发,伺机归来,扰乱或颠覆个体既往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认知,不断地回归。父母离异的家庭创伤使温柏欢具有攻击性,他不断活在过去的创伤记忆当中,当下爸爸与后妈一家对他种种的关怀行为,在他看来都非常虚伪,愈加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没有尊严,反而不断刺激他的仇恨,使他不断回忆起父母离异导致他与妈妈的艰难生活与心灵创伤,同时他妈妈对他反复灌输爸爸的负心行为之言语更加重其心灵创伤,使这种创伤一再重复出现,每次重复都仿佛第一次经历。即使温柏欢读高三的时候回到爸爸与后妈组成的新家住宿,爸爸、后妈与妹妹先后都尝试以各种温暖的亲情感化他,无论是他有两次放学的时候下雨没有带伞,爸爸与妹妹分别亲自送伞,还是爸爸亲手给他做小时候他喜欢的木头鸟窝,以及全家人为他过生日,他都报之以冷漠的拒绝,甚至把木头鸟窝丢掉。从个体成长角度来看,温柏欢执着于父母离异的仇恨会形成反社会人格,有可能将其人生带向歧途。
柳青在《创业史》中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3]从犯罪心理学上看,不少问题少年与罪犯的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与自己原生家庭父母婚姻不和睦所导致的冷漠与仇恨的心理创伤有密切关联。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形象《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厉夫就是因为生活在仇恨当中而毁灭自己与爱人。希刺克厉夫从小生活在仇恨的世界当中,因而把自己与凯瑟琳的爱情当作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精神支柱,可是当他被凯瑟琳的背叛所摧毁后,他对凯瑟琳及其周围的亲人展开疯狂的报复,仇恨最终给自己与爱人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毁灭。
二、创伤修复:通过朦胧爱情、温暖友情与温馨亲情得以完成
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中男主人公温柏欢的创伤修复主要是通过与苏萌萌的朦胧爱情,与叶修等人的温暖友情,以及妈妈患绝症得到爸爸与后妈一家无私支持的温馨亲情得以实现。男主人公温柏欢一直执着于爸爸主动出轨后妈安宁而离开他们母子的创伤性事件,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实际情况是温柏欢爸爸以为自己得癌症怕拖累他们母子被迫离婚等一系列误会,通过青梅竹马的苏萌萌与朋友罗茜、叶修的不懈努力终于还原真相,使温柏欢意识到自己误会了爸爸与后妈,特别是爸爸为了不影响温柏欢高考而坚决不让儿子给妈妈捐肾而是自己捐肾的无私亲情最终打动母子,最终温柏欢心中创伤得到修复,一家人终于和睦生活在一起。
青梅竹马的苏萌萌对温柏欢一如既往的关心之朦胧爱情是温柏欢创伤修复的主要推手。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的爱情描写与国内外青春校园电影最大不同在于,爱情既不是肆意挥霍年华与发泄本能的放纵工具,也不是脱离大时代的徒然感伤的青春私语,而是青春成长过程的积极助力。电影刚开始父母离异的家庭创伤使温柏欢对世界充满敌意,可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同桌苏萌萌把小时候自己送给她的小龙挂件一直挂在书包上,他就陡然认识到苏萌萌就是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并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他冰冷的心开始有些融化。特别是语文课上他与苏萌萌一起默契地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让他们一起回忆小时候他们在春晖拱桥上朗诵这首诗的温暖场景。后来温柏欢与苏萌萌都拒绝家里为他们庆祝十八岁生日,他们骑车来到小时候他们一起玩耍过的林荫大道与朗诵《再别康桥》的春晖拱桥,苏萌萌突然跟随温柏欢喊温柏欢“阿诺”,温柏欢无意识回应道“嗯”,二人终于确认彼此是小时候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青梅竹马。
两人面临的共同烦恼都来自于父母的婚姻不和。当下中国处于从集体伦理向个体伦理转变的“道德转型”期,即从1980年以来中国处于“从过去强调责任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伦理,向强调权利和自我发展的个体主义伦理的转变”[4],“价值观层面越来越多的个体认为,自我利益具有正当合法性。自我主体性增强,‘为自己而活’成为人生的主要目的”[5]。在这种个体化的道德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高离婚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中国人婚恋观不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与旁人眼光压抑与牺牲自己的传统婚恋观,而是变化为以低忍受度、低付出的凸现个体与爱情自由的个人化婚恋观。这种高离婚率给中国社会特别是孩子带来的创伤则是巨大的。
亲情的缺失与破碎往往使青少年转向恋爱寻求情感的慰藉与依赖。“这一代青年普遍患有‘情感依赖症’,而情感冲突或对情感的渴求必将成为他们宣泄社会冲突或社会欲望的重要出口。”[6]令温柏欢烦恼的是不得不寄人篱下于爸爸的新家,他对爸爸出轨导致他们母子艰难处境而充满仇恨与偏激的“心魔”(女主苏萌萌语);使苏萌萌烦恼的是父母经常吵架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的婚姻已经严重影响到她高三学习。共同的境遇使两人互诉衷肠,相互鼓励,朦胧感情进一步清晰。温柏欢充满创伤与冰冷的心开始慢慢恢复对世界的信任。无言的爱情已经成为他们共同克服父母婚姻不和带来的人生烦恼的积极助力。苏萌萌担心温柏欢走极端,回到家告诉了妈妈关于温柏欢父母离婚的事情。妈妈作为温柏欢爸爸的同学告诉了她关于温柏欢爸爸离婚的真相。原来温柏欢爸爸不是主动出轨后妈,而是因为误诊为癌症被迫离开她们母子,后来他爸爸晕倒在街上被作为护士的后妈安宁及时拯救并被报纸表扬,之后他爸爸才和安宁在一起。第二天苏萌萌告诉了温柏欢当年他爸爸被迫离婚的真相,可温柏欢拒绝相信。苏萌萌为了让温柏欢接受事情真相,早日走出仇恨,不得不求助于罗茜和叶修等好友的帮忙,最后叶修终于找到证据即当年记载后妈及时拯救爸爸的报纸与110出勤记录材料,使温柏欢接受了真相,放下对爸爸与后妈一家的仇恨,心结逐渐解开,开始接纳他们善意的亲情。电影最后结束于朦胧爱情成功修复了温柏欢心灵创伤的动人一幕:苏萌萌不仅拾起来了被温柏欢(阿诺)丢弃在垃圾堆的爸爸新作的木头鸟笼,而且自己还依原样仿作了一个新的鸟笼给温柏欢,算是对自己小时候不小心摔碎了阿诺鸟笼的补偿。木头鸟笼的失而复得,不仅象征着温柏欢走出了仇恨的过去,也象征温柏欢与苏萌萌青梅竹马爱情始终陪伴温柏欢的成长,成为温柏欢创伤修复的主要推手。
同班同学罗茜、叶修努力为还原父母离异的真相去找来相关证据的温暖友情是温柏欢创伤修复的辅助推手。结合中国的教育实情,在初高中阶段恋爱毕竟不是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与鼓励的小概率事件,对多数青少年来讲成长当中如何学会与同学相处的同窗友情更为普遍。所以青春期当中青少年不能、同时也不愿意与父母倾诉的心事可以与朋友分享,有朋友陪伴克服了个体青春成长当中的孤独与烦恼。但是,交友应当有底线,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关于益友与损友的论述可以作为青少年如何交朋友的重要参考。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即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与知识广博的朋友;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善于逢迎的朋友、阳奉阴违的朋友,以及花言巧语的朋友。《毕业之前说再见》当中的友情不是同类青春校园题材电影当中一起翘课或放纵的损友,而是人生成长当中互相关心与比肩进步的益友。
虽然温柏欢因为父母离异的创伤对世界充满敌意与仇恨,但是友情成为慢慢融化他内心坚冰的助力。电影有两个典型细节着力刻画友情的温暖,但最关键细节就是罗茜与叶修为温柏欢父母离异真相找来证据的场景,这个细节成为温柏欢创伤修复的关键一步。第一个细节是当班上同学看到温柏欢推倒妹妹的网络视频,一致认为是温柏欢故意推倒为他送伞的妹妹而对他口诛笔伐的时候,叶修及时出来制止让大家闭嘴。实际上是妹妹给温柏欢送伞的时候妹妹自己没有站稳摔倒的。最关键细节是苏萌萌想帮助温柏欢走出仇恨,可是她一时想不到办法,于是她求助于好友罗茜和叶修。罗茜建议叶修的舅舅在公安局工作,应该有当年110或120到场的出勤记录。记录上会有温柏欢后妈安宁及时拯救晕倒街头的温柏欢爸爸的相关证据。于是,叶修连忙回去向舅舅寻求帮助,找到了当年记载温柏欢爸爸被后妈安宁及时拯救并受到表扬的110出勤记录复印件,以及到图书馆找到当年记载此事的报纸。当叶修叫来温柏欢看到这些证据之后,温柏欢的内心坚冰终于彻底融化,他心灵创伤基本修复。原来这么多年是自己和妈妈一直误会了他。温柏欢从心底原谅了爸爸,并尝试融入爸爸与后妈的新家。
妈妈患绝症得到爸爸与后妈一家无私支持的温馨亲情是促成温柏欢创伤修复的直接推手。对于初高中生而言,父母婚姻和谐与否不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人格发展,甚至严重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爱情与婚姻的信心。电影当中苏萌萌一直成绩稳居第一名,可是父母不和谐的婚姻问题严重影响了苏萌萌的学习,导致其落落寡欢与上课经常走神,最后苏萌萌高考当中失利。与之相比,虽然刚开始温柏欢带着心灵创伤与心理问题而为妈妈而努力读书,可是在苏萌萌与叶修等人的爱情、友情以及爸爸与后妈等温馨亲情的众多帮助下创伤得到修复,温柏欢带着健康心态参加高考发挥正常,有望冲击清华大学。
温柏欢真正走出心灵创伤的是妈妈患尿毒症而爸爸坚持捐肾给妈妈,以及后妈无私地照顾他妈妈的温暖亲情,这最终使他走出困扰多年的创伤,重新恢复对世界的信任。当温柏欢尝试融入爸爸与后妈新家的时候,高考前三个月左右温柏欢远在广州的妈妈突然患尿毒症住院,温柏欢没有告诉任何人就突然失踪,后来爸爸与学校才了解到他回到广州照顾妈妈。温柏欢执意捐肾给妈妈,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温柏欢爸爸后来赶到广州并亲自照顾前妻,并为补偿当年自己的过失决定不让儿子温柏欢影响高考而是自己捐肾给前妻,前妻感动不已。特别是前妻无意中偷听到丈夫在病房门口遇到当年检查出自己不是胃癌而是严重胃溃疡的救命恩人高医生的对话,知道丈夫当年离婚是因为误诊为癌症不想拖累妻儿而离婚,他在街上晕倒并被安宁及时拯救以及持续照顾,后来二人才结婚的真相。前妻这才放下对前夫的仇恨,与前夫冰释前嫌。可是妻子安宁刚开始却不同意温柏欢爸爸捐肾的行为,温柏欢爸爸坚持以离婚相威胁,最后妻子终于同意丈夫的意见,并提出把前妻转回江城医院和家里方便照顾。电影在温柏欢妈妈病愈归来,并让温柏欢喊安宁妈妈,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结尾当中缓缓结束。
作为典型成长叙事的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给青少年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和克服家庭创伤的成长之痛,从脆弱与依附性的自然人成长为独立与成熟的社会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虽然也是青春校园电影,但是它不同于西方同类电影与国内同类电影之处在于不是单纯强调价值诉求的解构性,而是以个体成长凸显社会问题之建设性。西方同类电影单纯凸显与主流价值的对抗性,以及国内同类电影过分强调青春诗意与现实黯淡的怀旧性,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以温柏欢的个人成长创伤呈现及其修复给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当中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和克服父母离异等家庭创伤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但是,我们更要提倡的是,青少年应该主要依靠主体自身精神强大和人格独立去面对和战胜父母离异等成长难题,而要避免过多依赖家庭和亲情等血亲伦理的外在因素。
从恩格斯的美学与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更高层面审视电影《毕业之前说再见》,电影剧情设置与主题是不是同时还可以有其他的诸种可能性与丰富性的拓展?从美学的批评标准来看,电影剧情设置换成其他的情节,比如《毕业之前说再见》可以借鉴西方类似成长题材电影,主人公的成长应该更多地依赖现代新青年主体的独立与理性,尝试跳出以爱情为主要推手,实质是探讨血缘亲情的“都市青春叙事”之窠臼,即“近年的‘都市青春叙事’还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的血亲伦理倾向,即大量文本过分依赖血缘去建构人物关系,叙事也过多地围绕着私人生活中的各式家长里短打转”,“中国年轻人的艺术形象从《家》、《春》、《秋》开始,走过了将近八十年的历程,时至今日,不仅没有建构起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青年主体话语,反而重新落入一种被家庭和亲情深度规制化的倾向之中”[7]。比如温柏欢爸爸与前妻离异的原因是出轨,抑或温柏欢的后妈不同意温柏欢爸爸捐肾给前妻,电影剧情将如何发展?温柏欢的人生如何?从历史的批评标准来看,电影的主题除了在爱与宽容之外,是否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我们如何看待中年信任危机与婚姻关系?在个体化价值观与婚恋观渐渐居于主导的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对家庭与社会负责的父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与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