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期间攻关硬核科技的思路与谋划
2023-01-05■文/庄珺
■ 文/庄 珺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3+8+X”的硬核科技攻关构架描摹了上海在“十四五”时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方向,展示了上海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原创成果、技术突破和关键产品的决心与承诺。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在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特殊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通过10个篇章的体系化布局,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水平、提升技术创新能级、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其中,“3+8+X”的硬核科技攻关架构描摹了上海在“十四五”时期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方向,展示了上海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原创成果、技术突破和关键产品的决心与承诺。
顺应趋势,把握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发展的脉搏
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活动进入高度密集期,创新周期不断缩短。新技术和新产业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规划》在对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发展全球扫描和专家大范围访谈的基础上,研判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国内外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剖析了上海的现状基础、产业需求及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和堵点,从具体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期望实现的目标功能、聚焦的战略产品或技术能力、关键技术及其攻关路线、上海的资源禀赋与国内外竞争合作对象等维度对各领域进行了结构化分析。最终,《规划》在文本上以目标引领、方向把握、任务聚焦、平台支撑等4个层次展现了各重点领域“十四五”期间产业技术的攻关部署思路。
在集成电路领域,《规划》在新原理、新结构、新器件、新电路和新工艺方面谋求上海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通过“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中心的整体推进和项目布局,力争到2025年,芯片设计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主要关键设备、材料、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等加快突破,关键芯片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在生物医药领域,《规划》聚焦领域前沿,以创新药物和疫苗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数字化与智能化、中医药和农业等为重点方向,建设药物靶标发现与确证交叉科学设施、糖类药物研发技术创新中心等关键平台,在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重大诊疗器械及核心零部件等方面聚焦攻关。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突破、临床验证与转化和新产品的应用,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在人工智能领域,《规划》着眼于提高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带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攻关,构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科学基础设施,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研发出一批符合应用需求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并面向上海重点产业形成重大应用示范。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亟须筑牢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性能。《规划》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8个上海重点产业领域,以“十四五”领域发展总体目标、领域重点研发方向、重大平台建设和专栏攻关任务等多层次呈现形式,矢志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体系自主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在新材料领域,《规划》着眼于支撑信息、装备、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在“十四五”期间立足于扎实研发一批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强化提升前沿新材料创新策源能力和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规划》以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推动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带动国际领先水平的5G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应用,形成数据安全、合规流动的枢纽。
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海将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化技术在量产车平台的应用及普及,实现汽车智能化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并在局部实现领跑。同时,上海将着力打通燃料电池技术链,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和核心产品国产化,拉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批量应用。
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领域,《规划》以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为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在智能制造核心基础部件与装备、智能制造集成系统、机器人等方向的布局攻关和流程智造、医疗机器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建立起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产品支撑体系,在上海形成世界先进机器人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
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规划》的任务部署,上海要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商用大飞机先进柔性生产线自主设计集成能力,推进机载系统和关键装备国产化;要初步形成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设计体系;要突破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网络控制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要聚焦下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在精准时空智能等关键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北斗导航领域研发集聚区。
此外,《规划》在基础软件、能源装备和海洋科技与工程装备等领域也设定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
使命导向,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规划》的硬核科技攻关的谋划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第一考虑因素,始终遵循“四个放在”的要求来定位思考,坚持使命导向的任务布局。《规划》基于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念,在关键领域体现政府战略意志,支持开展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同时,《规划》遵循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对攻关方向进行识别和突出。
《规划》在技术攻关上体现出了体系化布局的思路,不仅开展技术项目的点上攻坚,也注重对研发团队能力培养的支持。例如,重大创新平台在《规划》中被视为研发能力沉淀和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参与建设《规划》中列举的重大创新平台,还是借助“十四五”建设的这一批上海重大创新平台,对硬科技的研发都是一大机遇和利好。
重大任务提示硬科技从业者协作攻坚的靶点。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2020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开展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初步明确了我国重点领域技术现状,其中上海在生命健康、能源、交通、城镇化等领域贡献了领跑技术。此次《规划》瞄准了上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核心技术,以专栏的形式突出了聚力攻关的关键任务,如生物医药领域的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新材料领域的超导技术及集成应用系统等一共7个专栏14项内容,无不呼唤着硬科技创新创业的仁人志士携手共进。
上海正深化跨界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加快实施三大高地的“上海方案”,推动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蓬勃发展。新一轮硬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重大技术的突破。《规划》基于上海当前的资源禀赋扫描识别出了脑机接口、扩展现实等若干战略前沿技术领域及其相应的研发重点方向。硬科技创新创业者或许可以从中寻找到更好地借势发展的机会。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将在上海陆续问世,并有望将研发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如在三大重点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的表型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库,人工智能领域的AI算法评估平台。在八大重点产业方面,国内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输电电缆示范工程、基于数据定义的工业大脑、固定场域L4自动驾驶、低轨商业卫星智能化装配集成与自动化测试试验流水线、5 MW级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海洋综合试验场等都是值得期待的上海“十四五”硬核科技成果中的代表。
着眼长远,为中长期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规划》锚定2035年的远景目标,要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强劲动力源。在硬核科技攻关的“3+8+X”架构中的“X”部分体现了《规划》为未来产业培育和扩增所作的前瞻谋划。《规划》列举了脑机接口、扩展现实、氢能技术等15个具有先导性的领域方向,既是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大潮中找出上海的蓄力点为中长期持久的经济增长打伏笔,也是抛砖引玉号召更多有志于新兴科技领域研发攻关的创新创业者聚集到上海共谋发展。所谓“X”,即不限于已列出的15个领域方向,同时也表示鼓励领域交叉、融合创新。
《规划》在基础研究的部分既体现了加快实现“从0到1”原创性突破的目标追求,也照应了上海中长期的硬核科技的研发需求。《规划》在“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小节以战略竞争、民生福祉、长远基础、服务国家为基点,抓住具有强牵引、高渗透、广支撑的10个基础科学前沿领域作了规划部署。例如,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着重在纳米科学与变革性材料、物质科学进行了谋划,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有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科学与生命创制、生命过程调控与设计等基础研究领域的部署。
《规划》的发布吹响了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建设的号角,也照亮了上海作为创新发展先行者未来5年前进的征程。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能将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的嘱托转化为更多、更突出的硬核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