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分析

2023-01-05徐玉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药小麦病虫害

徐玉龙

(梁山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山东梁山 272600)

0 引言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但能够高效防控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够保障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近些年获得推广与应用[1]。防控小麦病虫害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小麦生长状态,针对性地采用物理预防、生物预防、生态预防等防控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防控方法相结合的方案,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案,都应最大化降低农药使用总量和使用次数,将小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小麦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在未来小麦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农业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保障我国小麦高产、稳产、优产的发展。

1 绿色防控技术概述

1.1 绿色防控技术内涵

绿色防控技术概念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从我国当前植物保护实际情况和能够采用的技术方案而提出的绿色防控技术概念。以绿色植保为核心,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的措施,以科学性、安全性为前提,科学使用农药,从而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害,不但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还能够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角度为出发点,分析病虫害生存条件,找出能够抵御害虫的自然天敌,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控治理,帮助农作物提升对害虫和药物的抵御能力[2]。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逐渐显现出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坚持高效和低残留的原则,最大可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而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控,以“预防为主,通防统治”为核心,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运用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应用优良品种等关键技术,科学合理地控制小麦病虫害,从而保障小麦品质和产量,维持农田环境生态平衡。

1.2 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中的应用意义

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小麦病虫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小麦的各个生长阶段,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小麦播种时间、播种地质条件、小麦生产环境、小麦灌溉方式、小麦施肥种类与用量、降雨条件等。因此,在小麦整个生产周期,加强对防控技术的运用,能够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比如,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星病、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蚜、红麦蜘蛛、地下害虫、锈病、白粉病等,这些病虫害会直接导致小麦生产不良,甚至出现死株的现象。

当前,我国对于小麦病虫害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弊端,虽然能够缓解病虫害,但也会影响小麦生长。而绿色防控技术则更具针对性,能够针对不同病虫害种类,选择不同的药剂,消除病虫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小麦作物的为害,既能保障小麦品质,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现代化农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2 常见的小麦病虫害种类和小麦病虫害防控方法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作为“三大谷物”之一,主要用途是食用[3]。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其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如果能够及早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控,不但能够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小麦病虫害类型

我国地域辽阔,小麦种植范围广,受到环境、温湿度、生长条件、小麦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小麦病虫害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且一旦发生病虫害,会迅速传染与蔓延,增加了小麦病虫害防控难度。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及吸浆虫、麦蚜虫、小麦红蜘蛛等虫害,我国黄淮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等,小麦病害主要以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麦蚜、吸浆虫、麦蜘蛛为主,兼顾叶锈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黏虫等。这些病害和虫害危害性极大,严重的会造成小麦枯萎或死株。

2.2 现阶段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运用

我国针对小麦病虫害采用的传统防控方法基本都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但过度使用农药,不但会造成农药在小麦上的残留,还会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使得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增加了后期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意识,对于食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因此,在小麦种植生长过程中,农药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优先使用低毒、环保型农药。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开花期、灌浆期、返青期、越冬期,需要更加仔细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控制农药使用剂量,以保护小麦质量安全。因此,需要从我国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麦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生态防控等方法,有效防控病虫害,在提升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3 绿色防控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用生物型农药,禁止使用高毒性农药。制定小麦病虫害防控方案,从种植土壤情况、病虫害不同情况出发,从小麦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针对性单独防控,利用电机喷雾器喷洒农药,节约农业成本的同时,提高喷洒效率,保障小麦品质,提升小麦产量。

3.1 生态防控

所谓生态防控,是指通过人为作用对生物进行调节,破坏有害生物生长环境,实现病虫害防控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

3.1.1 对于小麦种子的甄选。小麦种子质量是小麦是否能够实现高产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种植小麦时,应选择选择产量高、专用性强、抗病虫性强且适应在山东地区生长环境的优质小麦品种,最终根据山东地区的季节气候及地质状况确定小麦品种。在土壤条件较好的种植区域,尽量选择具有增产潜力和抗倒伏能力的小麦品种。同一区域内小麦品种应多样化,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同时,播种是防控小麦病虫害的关键点,播种时进行药剂拌种,能够显著提升小麦抵御病虫害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3.1.2 合理轮作、换茬种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对于种植土壤的选择,要满足光照充足、养分充足、便于灌溉等条件,为小麦生长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不宜长期单一种植小麦,如果长期耕种小麦,会导致土壤内的营养成分逐渐流失,后期继续种植小麦,小麦生长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从而影响小麦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在种植小麦的地块,换茬轮作种植甘薯、大蒜、油菜、大豆等,这些作物属于非寄生类,感染病虫害几率小,能够预防小麦经常出现的全蚀病、黄花叶病。同时,还可以适当运用小麦玉米花生间套种植这种新型种植方式,小麦玉米花生间套种植方式不但能保障各种作物高效增产,还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进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对于小麦种植,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的同时,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3.1.3 科学施肥。越冬、早春是害虫繁殖的旺季,因此,必须加强对这2个时期的虫害防控,为小麦生长创造健康的环境。可根据小麦种植地块的土质,施加微肥、生物肥、有机肥,对于不存在虫害的小麦秸秆直接进行粉碎还田,彻底清除已经感染病虫的秸秆,通过焚烧、深埋等措施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染病的秸秆再次引发病虫害。同时,土壤中可施加尿素,翌年种植小麦前深耕土壤,提升土壤质量,保持土壤酸碱度适中。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科学合理地施肥,增加小麦营养成分的同时,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3.1.4 除草。在小麦生长期间,一旦出现杂草,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还会成为滋生病虫害的有利环境。因此,应及时清除杂草,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减少小麦病虫害发生几率。

3.1.5 改革传统小麦种植技术。农业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户宣讲行距种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教导农户善于根据小麦生产特点,在小麦生长期浇水施肥,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切实体现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3.2 物理诱控

所谓物理诱控,是指利用物理手段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在地下害虫成虫期,以科学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作为重要基础,通过适宜的灯诱、食诱、性诱等产品,在成虫集中区域,根据害虫习性及特点,在成虫交配等关键时期诱杀害虫。当前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利用灯光消灭害虫,也就是结合害虫趋光、趋化、趋色的特点,在小麦田里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悬挂色板、性诱剂、黑光灯各种方法,有效防控小麦害虫。因此,需要加强对诱杀成虫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诱虫灯开关灯时间,尽量避免误伤非目标昆虫,同时,及时清理诱虫袋,提高诱杀数量。还有一种方法是改变害虫生存环境,进而实现消灭害虫的目的,比如,通过高温灭菌杀死霜霉病菌,通过太阳辐射杀死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3.3 生物防控

所谓生物防控,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克的关系,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通过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生长和繁衍进行抑制,主要有寄生天敌防控、捕食天敌防控2种。比如,青蛙可消灭飞蛾,赤眼蜂可消灭菜青虫,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可消灭蚜虫,还可通过性信息素作用防治害虫繁衍,通过诱杀剂,使雄性昆虫互相残杀等。另外,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保障小麦植株间的通风和透光,让害虫无法在田间栖息。

3.4 化学防控

3.4.1 药剂茎叶喷雾。小麦在生长期,极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如果因为气候影响造成小麦病虫害,可通过在小麦茎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植保部门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在病虫达到防治指标后,农户结合病虫害特点,针对性选择毒性较低、效果较好的农药,将药剂喷洒在小麦茎叶上,实现防控病虫害效果。比如,发生小麦赤霉病,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洒药物,如果有必要,可根据情况进行二次喷雾。

3.4.2 科学合理应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叶面肥。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拌种、混配营养时,使用芸苔素内酯和氨基寡糖素等具有植物免疫诱抗生长的制剂。小麦生长期,可选用氨基酸、腐植酸类叶面肥,为小麦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改善小麦品质,增加小麦产量。

3.4.3 精准科学用药。①小麦施药优先选择新型高校植保农业器械,如农用植保无人机、大中型自走式喷雾机、静电喷雾器等,首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②二次施药,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同时,严格控制施药间隔期。③混配农药要坚持科学的原则,药剂混配把握好用水量,做好二次稀释工作,均匀施药,避免出现重复喷药和漏喷的情况。④对于突发性较重的病虫害,植保专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组织作用,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3.4.4 隐蔽施药。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要从种子源头抓起,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做拌种处理,从种子开始进行预防,提升小麦抗病虫害能力。比如,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可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散黑穗病;选用吡虫啉、辛硫磷、氟虫腈、噻虫嗪等进行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这种隐蔽施药的方法可从根本上预防小麦种子和土壤不良为小麦带来的病虫害,成本低,且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4 其他绿色防控方法

4.1 强化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

小麦病虫害防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这就要求防控人员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我国防控专业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政府需要注重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体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小麦病虫害专业知识内容;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促进各地区之间绿色防控技术人才的交流学习,提升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引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完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2 完善预防对策

小麦病虫害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首先要重视小麦病虫害的预防。一方面加大对小麦新品种的开发和培育,从源头上预防小麦病虫害,播种前考察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分析土壤类型及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并针对性制定防控方案。一旦在生长期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防止出现小麦大面积受损的情况。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对小麦生长过程的跟踪管理,对于之前出现过的病虫害做好针对性预防工作,并不断创新研究新病虫害防控药剂。

4.3 政府部门积极做好小麦种子检疫工作

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离不来政府部门的辅助支持。首先,植物检疫站定期做好对小麦种子检疫工作,避免出现毒麦、腥黑穗病。在检疫过程中如果发现影响小麦生长的植物或病菌,及时阻止其传播和蔓延。其次,政府部门可设立专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区,对于优良的小麦品种,鼓励集中种植,在小麦生长全过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过程中的运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在未来小麦病虫害防控中,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完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促进我国小麦种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药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