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视角下信阳农村发展现状研究
——以帅洼村为例

2023-01-05董璎慧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信阳惠农村子

董璎慧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河南 信阳 464000)

1 研究背景

从社会变迁视角出发,以动态角度把握帅洼村的发展现状及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影响,为信阳市其他农村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

信阳农村的变化与环境人口、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因素的改变导致信阳农村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去研究信阳农村的发展变化。

2 研究方法

采用口述史研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信阳农村,对村干部、德高望重的村民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令其尽可能多的阐释村中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变化,对其他村民进行半结构性访谈,收集有效信息,在实地走访中对村中外在变化进行实地观察并做好记录。

3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帅洼村发展

3.1 过去的帅洼村

自然与人居环境。在与村干部、村民座谈中能够了解到,在国家重点实施惠农政策之前,帅洼村人居环境较为恶劣,由于群山环绕,村中很多山上住户没有路,每次上山下山都很艰难,如果遇到下雨天全部都是黄土泥。村民住的房屋是土房子,有的家屋顶瓦片破了,每逢下雨会渗水。村中每家每户的燃料基本上都是靠上山砍柴。由于帅洼村的山地不适合种植粮食,所以粮食收成没有其他村子好,村民生活过得比较拮据,村中青壮年为了生存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学校、村镇医务室是临近几个村子共用一个,自然和人居环境较差。

价值观念。村民以走出大山、进城打工为目标,因为家庭收入低,不重视子女教育,读书费用有限,存在重男轻女现象。

红白事等习俗观念。大部分村民对于婚丧嫁娶等事宜有着根深蒂固的习俗观念,坚持大操大办,礼金、彩礼盲目攀比。此外还存在村级组织力量涣散、干事创业积极性低等问题。这些发展现状不仅仅存在于帅洼村,信阳市很多农村都存在这样的状况。收入单一,观念陈旧落后,人居环境较差,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城乡二元化现象愈发严重,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改革迫在眉睫。

3.2 惠农政策实施后信阳农村的发展

自然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群众,在村级组织大力宣传及整治中,村民了解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修建沼气池来替代原始的砍柴作为生活燃料,这样既保护了山林,又减轻了空气污染。充分发展旅游业,很多村民修建民宿,成为家庭收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多次实验,山上种满了各种经济作物,之前的荒山经过改造成为了“金山”,人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居环境。在国家惠农政策保障下,村村通道路,修遍全村,人们不再惧怕下雨天。村中统一安装了太阳能灯,房屋得到了重建,统一规划了砖房,路面整洁,房屋整齐,家家户户庭院内外干净整洁,垃圾得到了分类处理,随处可见垃圾桶、垃圾池、水冲式厕所,垃圾已实现“户集-村收-村运输”的无公害处理模式,池塘的水清澈见底;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令村民有文化娱乐场地,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村级组织的强化及习俗改变。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愈发突显了村级组织上传下达的重要性。村级组织掌握着惠农政策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村民更加重视村级组织,村级组织也加强了组织建设,集中力量办事。“村两委”的换届等让村民能够选出更好的村干部,有利于农村治理。针对红白事等事宜,村中成立红白理事会,规定《章程》及《执行标准》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在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率先执行下,村民不再大操大办,不再铺张浪费,按照执行标准和要求进行红白事。

经济发展。在国家惠农政策的保障及村干部的支持带领下,因村制宜。村中不宜种植粮食的山地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业,与电商结合进行宣传及网上售卖。一些村民可申请惠农资金发展养殖业,村级组织联系了专家对其进行培训,并号召同乡或企业家助力家乡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对家乡进行投资、宣传、引进企业。

价值观念。乡村旅游业及村中合作社的发展提升了村民收入,村民越发重视教育,鼓励支持孩子认真读书。开展了村民自评自选的“好婆婆、好媳妇、五星级文明农户”等活动,在村中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4 从帅洼村的乡村变迁看信阳农村的发展变迁

4.1 充分利用惠农政策,因村制宜、因地制宜

信阳市各个县区政府根据国家惠农政策,研究制定出了适合当地农村的具体政策,保障了信阳市农村基层治理。每个村落因自然、人文等条件的不同,都有其发展优势和局限,因此想要惠农政策更好地落实,必须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帅洼村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但是并不能完全复制,需要对其成功的方法和路径进行学习,如连岗村、郝塘村等乡村治理之路因自身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法,成为乡村治理成功的典范。这些村子都能及时了解国家惠农政策,抓住有利时机,针对村子具体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令村民能够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4.2 发展乡村文化,走文明乡村治理之路

乡村文化是在长期乡村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价值体系、行为方式等,如村落结构、生活器物、民俗民风、地方戏曲、民间禁忌、宗教信仰等,因此农村发展要想长久只靠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文化,走文明乡村治理之路。经过走访和调研发现,很多村子建立了文化广场、健身场地,村民一起参与制定村规民约,一起参与自评自选“文明家庭”等。有的村子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村民将其传承和发扬,并提供展示的平台或给予相应的奖励,由此来丰富村民的业余时间,让村民对于村子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4.3 抓住乡村的熟人社会、内生性权威与简约治理特点

乡村自身具有一定的内生秩序机制。乡村社会在进行乡村治理时,内生秩序机制更具能动性,这种内生出的秩序机制潜移默化地维护着乡村社会秩序。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应依赖这种秩序机制,这是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熟人社会的村子中,德高望重的人拥有更多“联系网络”,大多数村民也愿意买他们的“面子”,因为他们就是道德标杆和榜样,他们能够服众。在走访调研村子时发现,大部分村子的村干部都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道德标杆,村中交往关系较为简单,基本上都是熟人之间,虽然村中引进企业、创办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再是从前单一的田间耕作,但是这些多元化的发展大多还是依靠有“面子”人的资源。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乡村不断发生变迁,但是其乡土性、熟人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消失,因此抓住乡村治理的内生性权威与简约治理的特点将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之路。

4.4 调动村民积极性,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一个村子发展的好坏与否、是否有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村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及主动性有多高,因此如何调动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村民参与治理乡村事务,他们才更有主人翁意识,更愿意去维护治理结果,乐享成功,这样的幸福感、荣誉感是最强的。很多基层干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乡村治理中会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如帅洼村,修村村通道路,村民大部分都较为分散地住在山上,这是阻碍村子发展的绊脚石,如何让每家每户门口都有路,仅靠政府的资金是不够的,因此村长号召大家参与其中,为修路做贡献,村民们积极响应,出力出沙石,最终村村通道路修遍全村,每个村民说起村子的路都是洋溢着喜悦和骄傲,十分珍惜,共同维护,这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结果。村民知道每个人都是村子的主人,这里的发展变化依靠每个人的努力,因此应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村中事务,并让大家受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局面。

乡村发展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在“差序格局”的人情交往中会让政策主体出于“利己主义”的考虑扩大自己的关系网络,将更多惠农政策资源偏向于自己身边的追随者和对自己有益的群体,这就需要乡村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虽然乡村不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但还是有一些“固化的礼治思想”的存在,法治思想在乡村治理中的地位依然不够突出。维护乡村稳定与发展的长久之计还是要依靠法治,特别是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低保”“危房改造”等新事务的出现,更加需要法治而不是“礼治”来进行乡村治理。

5 结语

乡村既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人居空间,也是社会变化的显示器。信阳农村的变迁是一种渐进的社会变迁方式,乡村发生着有秩序、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信阳农村社会变迁的发生主要是充分利用惠农政策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走文明乡村治理之路。抓住乡村的熟人社会、内生性权威与简约治理特点等,但是其乡土性、熟人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消失,而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信阳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之前对比可以看出,信阳农村发生的社会变迁除了依靠理解国家政策,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外,最重要的是走有效的乡村治理之路,既要理解乡村的独特性又要了解乡村社会结构的真实情况,在充分了解国家政策的同时,能够利用本村的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文化,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但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仅仅只依靠内生性权威进行乡村治理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依靠内生性权威的同时应加强乡村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治理,这才是乡村发展的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信阳惠农村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诗群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赤子心 信阳情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