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RIZ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3-01-05孙付春李晓晓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理论院校高职

孙付春,李晓晓,杨 涛

(1.成都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TRIZ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转换成拉丁文的首字母缩写,前苏联海军专利审核专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于1946年开始着手研究发明技术难题背后遵循的法则[1]。在过去的50年里,他领导研究团队分析了世界上250万项高水平发明专利,总结了技术发展进步的规律,发现了各种技术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则,建立了TRIZ理论体系[2]。时至今日,TRIZ理论已不断完善,延伸出了一系列普适性工具(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原理和矛盾矩阵、7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和ARIZ算法、物-场模型分析算法等),辅助设计者快速获得满意的领域解。该理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3]。俄、美、日、韩等国家和欧洲地区较早地将TRIZ引入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多数院校都已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开设TRIZ课程。2008年,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正式将TRIZ理论引入中国并相继批准黑龙江、四川、江苏等省为国家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使其在创新方法的推广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5]。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要注重对TRIZ理论的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推进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总结了一套新颖可行的涉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模式,这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TRIZ理论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意义

1.1 为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供了方法

课题组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中了解到,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与大学生毕业五年后创业的毕业生比例均不足3%,甚至在上学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不足1‰。长期以来,大学生难以找到创新突破口与正确的创新方向,没有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以至于创业激情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已经对创新创业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与思维导图、头脑风暴、逆向分析以及大量试错等传统方法不同,TRIZ理论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可以准确定位问题并快速找到最优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指明了方向[6]。大学生一旦掌握了TRIZ理论,就能够增强对创新活动规律的认识,会自觉地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为自身创新思维的成长创造条件,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遵循TRIZ理论所揭示的技术创新路线,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创造性地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案,进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显然,开展TRIZ理论相关课程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2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机

创业动机是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前提和重要内驱。多数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者需要在某一方面具有天赋异禀的才能,而与平凡无奇的自己无关,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动机。

1.3 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以下3个方面:①技术系统的演变在本质上也受到一定规律的支配;②在技术系统生命周期内,任何技术系统都会趋于简单、可行、有效;③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面临着许多目标冲突,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处理好这些相互的冲突。也就是说,TRIZ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创新活动规律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积极意义。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教学与科研水平停滞不前。制约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掌握了TRIZ创新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将提升教师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科学研究水平。

2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严重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双创课程大多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实务》《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程为主,或者针对有兴趣学习创业知识的学生开展SIYB、KAB培训,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承担双创教育的师资几乎都是来自未曾有过创业经历或经验的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很少参与到双创教育活动中来,这导致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协同发展。专业教育方面,教师和学校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常常只会重复练习技能操作,“忘记了”去做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事。

2.2 缺乏完善的实践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为支撑,但其本质是一场实践活动。再丰富的理论知识,缺少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虽然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企业也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了一些实践平台,但是政府和企业支持不够深入,真正落地或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创业福利的项目极少,导致其创新实践仍处于联合探索阶段,离形成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活动的专用场地,也与企业、政府举办了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创新创业学习平台,但在实践服务中略有不足,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创业能力也未能得到有效培养。

3 TRIZ理论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培养TRIZ理论教育师资

高职院校推广TRIZ理论的主要阻碍在于教师对TRIZ的了解不够深入,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以至于缺乏成熟的TRIZ课程改革案例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7]。因此,将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就要大力培养师资队伍。2020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开始以TRIZ理论指引师资队伍建设,选派40余人参与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创业学院承办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师资(TRIZ)创新方法专题培训,并获得国家创新方法工程师认证。之后,教师团队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省级奖项多项和教改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2项,这不仅营造了良好的TRIZ理论研究氛围,也激发了师生的科研与创业激情。

3.2 将TRIZ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依托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以该专业核心课程《现代农业装备应用创新》为改革试点课程,将TRIZ理论融入到传统的课程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改革取得了不错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创新思维开始萌芽;从学生成果方面来看,学生取得的专利、竞赛获奖、科研论文等实践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TRIZ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机电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双创’背景下高职农机专业‘专赛创’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路径探索”等多个课题获得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有效提升了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在校内掀起了一场将TRIZ创新理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热潮。

3.3 将TRIZ理论运用到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发挥TRIZ理论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动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依托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地方政府等部门举办的各类竞赛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学子同台竞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创业竞赛平台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模拟创业”的实践平台,既解决了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服务平台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体验到真实创业全过程。近年来,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颇丰,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奖项40余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参赛的省级项目全部获奖,其中包括金奖1项。而且,多名教师获得各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显然,将TRIZ理论运用到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持续可行的,学生在取得各项成果或奖励的同时也会激起下一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师生重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各高校管理经验中可以了解到:虽然获奖在竞赛中起到了激励师生的作用,但是要持续获得重要成果必须要有完善的内部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8]。可见,高校师生激励机制对于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陆续发布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技)比赛管理及奖励办法》《教学质量工程奖励办法》《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等激励措施,明确规定了学生凭获奖证书除可获得相应的现金奖励外,还可转换为相应的选修学分,并在考核、评优、专升本、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该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团队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各类学科竞赛、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契机下,依托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各农业类职业院校的责任。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新和创业两个阶段,创新思维是企业立足的根本。TRIZ创新理论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团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进行实践和拓展,进而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校园创新文化。重视创业精神的培养,才能够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并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理论院校高职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