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村史展馆弘扬传统文化
2023-01-05潘艳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伴随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推进,各地兴起村史展馆建设热潮。村史展馆融合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的特点和功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村史展馆,让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能够为弘扬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文化引领和示范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村史展馆唤醒村民集体记忆,助益高度凝聚力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人是留住文化遗产根脉、接续传统文脉的主体,个体的文化认同及社会的集体记忆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惊人变量,是增强传统村落文化亲和力及实现文化传统与村落共同发展的力量源泉。收藏与展陈是村史馆的基本功能,村史馆完整记录了村庄发端、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借助村史展馆,最本真、最鲜活、最接地气的乡情资料遵循一定的叙事方式和故事脉络投射出阵阵灵动气息,回溯村史村情,呈现独具时代魅力的村庄新貌。可以说,村史展馆为村民了解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都市转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记忆精华”,这一凝聚集体记忆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村民的主体意识觉醒和自我关怀追求,为传统文化的抢救、整理、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2022年10月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涧沟镇顾寨街道堆坊中心村的村史展馆正式落成。在村史展馆建设过程中,村宣传栏中发放收集老物件的公告,基层工作人员走乡入户记录老一代农民的真实记忆,建成后的这间由不足40平米的老旧民房改造而成村史展馆最大限度发挥了“存史”之功用,再现了历史中堆坊中心村的人、物、事、景,为当地群众全方位了解镇村历史文化和时代巨变提供了立体直观的素材,使得村民在记忆渊源和了解文化过程中血脉相连、亲情凝聚,也使得传统文化更深地扎根于村民的思想之中。
将村史展馆蕴含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当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中,以实现文化引领和示范的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抢救和整理的终极目的是“古为今用”,村史展馆作为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乡村历史、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外化,不仅努力保持着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全面反映了乡村社会变迁下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其具备的延伸性所衍生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相融通。因此,村史展馆的建设为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行路径,依托村史展馆,向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爱家、爱乡、爱国教育,既能重温传统,又能传播责任担当,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如,河南省汤阴县韩庄镇康洼村“两委”以本地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为蓝本,合理转化利用村内闲置废旧宅院和残垣断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建成“乡村印记馆”。康洼村盛产石头,现陈列在“乡村印记馆”中的一大批质量考究的石磨、石磙、石槽、石匾、石门槛等老物件和纺花车、织布机等旧式农具近300余件物品,全方位展现了康洼村的发展脉络与建设历程。印记馆建成后,早已进城居住的居民纷纷返回康洼村,还带着孙辈来参观,让下一代感受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和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做到了让百姓“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村史展馆不单单具备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各地除应充分认识到村史展馆文化传承价值,还应将村史展馆纳入乡村建设,为历史古韵和人文精神注入时代感和现代性,在推进农业赓续和产业升级的同时,变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本,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如探索村史展馆的内生式发展道路,建设具备闲散生活气息和文化艺术氛围的乡村小镇,推动文化、旅游与休闲观光、文创艺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村史展馆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协调统一。
村史展馆承载着整个村庄的文化精神和村史地情,逐渐成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着力发挥村史展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并适度开发其经济价值,将村史展馆建设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