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下求索铿锵行 漫漫导读育人心
——读《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2023-01-05曲靖市第一中学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钻研教材艺术

曲靖市第一中学 何 英

每一个在专业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人,都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钱梦龙老师说“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读了《钱梦龙与导读艺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厚重。

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那个“问题孩子”

“我先后创下了三次留级记录,是个名副其实的‘差生’,老师对我已不抱什么希望,同学们对我这样的留级大王自然都‘另眼相看’,我对自己也完全丧失了信心,开始厌学,逃学,上什么课都不感兴趣,对什么老师都本能地叛逆。”钱梦龙老师在开篇“我的成长之路”中的这段描述读来让人心痛。突然想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童年时因不满继父谋得斯通的暴力而对他痛下牙口,后来被继父送到一个寄宿学校,这个寄宿学校校长秉承谋得斯通姐弟的旨意,在他背后挂了一块让他受尽屈辱甚至已被定性为坏孩子的“小心,他会咬人!”的牌子,是否此时的少年心中也被钉着一块“问题学生”的牌子呢?我甚至看到了那个充满沮丧和绝望的神情,感受到了那种想要自暴自弃的冲动……都说未来可期,可他的期望在何方?都说路在脚下,可他步履踉跄,该往何处走?

可当看到武钟英老师对他的关怀、帮助、呵护、鼓励、欣赏的时候,不由心中一松,这孩子终于没有被抛弃,真是万幸!钱老师说他的武老师是令他终身铭记的好老师。我想,那是因为武老师像一盆火解封了他那颗被冰冻的心!武老师教会了他“四角号码查字法”,让他的作文见诸小报,在小学毕业成绩报告单上写有“该生天资聪颖”的评语……武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浓厚的兴趣,让他体验了成功和快乐,也让他彻底摆脱了自卑的困扰。这多让人欣慰和称赞啊!

“问题”是当事人遇到事情时束手无策、苍白无力的外显,同时也是被助力成长的重要契机。在武老师的有效帮助下,钱老师心间那颗快要腐烂的种子终于得到雨露的滋润,开始生根发芽!

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那个少年读书郎

升入初中后,钱老师靠着对古代诗文浓厚的兴趣和大部头《辞源》开始了自学之旅:从《唐诗三百首》起步,到《古文观止》《随园全集》,再到当代作家作品和翻译作品。在被文字浸润的时光里,在被阅读滋润的岁月里,他的精神世界开始变得充实而丰盈,“底子”也越来越厚。

我们来看看钱老师读书的样子:“学会了拿腔拿调的‘吟’。吟诗,那真是一种最能使人陶醉而又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第一次读‘诗话’,还真读出了一点味儿。”“林琴南用文言翻译的《黑奴吁天录》等,更使我爱不释卷,同时对旧体诗仍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兴趣。”“凭着一本《诗韵合璧》,无师自通地弄懂了平仄和押韵,于是对旧体诗着迷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这个少年读书郎在文科学习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他在教师开讲新课之前,先立足于自己消化课文,到听讲时就边听边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互相印证、比较,并细细揣摩老师讲文章的思路和方法,他把单调的听和记变成了饶有兴趣的思考,既学活了知识,又锻炼了思考力,这种明显的自学倾向为他以后独创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埋下了一粒饱满的种子。

《论语·述而》中这样描述孔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孔子沉浸音乐,因为心都在那。今天我们也常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那里。钱梦龙老师把少年求学时的学之于心,移植到工作中变成教学得之于心,这份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如痴如醉的投入,使得他最终把学法变成了教法,成为一代大家;孔夫子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知之、好之、乐之最后成为一代圣人,他们的成长轨迹都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学、乐学,并且舍得付出,你终究会有一方绿茵。明代于谦在《观书》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种孜孜不倦、与书相伴的求学状态是最饱满最美丽的人生姿态。

三、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那位真正的教学艺术家

钱梦龙老师从初为人师的那天起就立志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学艺术家”,探寻他的教育生涯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在语文路上跋涉的印记和精神特质。

1.独创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读艺术”

“导读”是对钱梦龙先生独具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概括,其“导读艺术”主要涵盖“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和教师“导”的艺术。“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三式”即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三主”“三式”分别从理论设计和操作层面共同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框架。导读法的提出,是一次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阵地转移,更是一次观念革命。

钱梦龙先生是善“导”的教学艺术家。他认为,“导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导读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读得如何,取决于教师是否善“导”。如何“导”最有效?第一,教师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观,“观念出方法”,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必然会琢磨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和处理教材。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水平如何,决定着他在导读过程中能给学生多少实际的帮助和指导。第三,教师要“会读”才能“善教”。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是教读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第四,教师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导读的艺术就是“导心”的艺术,“唤醒”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五,重视“问题”和“话题”的设计,这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机智产生的丰厚土壤。

他的“导读法”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其深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导航,还在操作层面提供了具体的策略。例如,自读式的阅读五步骤:初读感悟—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他还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娓娓道来,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生动的教学叙事为我们答疑解惑。在点滴积累中感悟,在归纳沉淀中超越,在探索创新中升华,在演绎归纳中得法,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极好的教学研究范式。

2.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从初为人师到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求索与顿悟,再到“导读艺术”的圆满提出,我们从钱梦龙老师的漫漫求索路上看看教育家是怎样炼成的?

其一,高远卓越的目标追求和角色定位。钱梦龙老师初中毕业就成为中学语文教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虽然常感囊中羞涩,但他不甘于成为混饭吃的教书匠,而是有着高远卓越的目标追求和清晰的角色定位。钱老师没有高学历、高文凭可“恃”固然是客观实情,但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从我当教师那天起,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名‘善教者’,一名真正的教学艺术家”的角色定位,他是否会成为唯教参至上的二道贩子,一辈子碌碌无为、平淡无奇?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这是钱梦龙老师为自己绘制的精神底色,它让自己前行的步伐变得铿锵有力,它让自己完成蜕变和成长,它让自己的人生不再流浪,正所谓“心向目标前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其二,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引领。钱老师常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他善于钻研教材、肯下功夫:备课先考虑的是自己怎样读文章,他认为只有自己先反复阅读,品出了味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读中遇到难点,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和设计问题。圈点勾画、声情并茂地朗读、舞文弄墨、广泛涉猎是他的必备家常。他说:“把自己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遥远的目标了。”正是因为他目中有人,所以课堂上他永远把学情放在第一位!他根据学情,善于放手,于是,他的课堂蓬勃生长:学生学起来,课堂活起来,对话深起来!

他就是这样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所以,肯下功夫钻研教材应该是所有教师的看家本领,如今不少的老师依然还在离开了“教参”,备课、教课就寸步难行。要知道,教材钻研得越深透,处理时就越能得心应手,独立钻研教材是教师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不分教龄的长短、学历的高低。

其三,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钱老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政治劫难,经历了语文教学的上下求索,但他依然在困顿屈辱的岁月中痴心不改,在岁月流转中对志业努力追寻!他说:“只要仍给我上讲台的机会,我依然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寻觅觅,哪怕衣带渐宽,哪怕消得人憔悴,我始终无怨无悔!因为我钟爱的语文教学,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1979年,他提出了“基本式”,这是他慢慢求索之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石”。这一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而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求证,梳理思绪。1981年,他提出了“三主”教学观,这是他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一次观念的飞跃。1982年,钱梦龙老师正式提出了“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这是他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思考和探索的系统总结,是他30年探索经历的蜕变和升华。至此,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构想终于水到渠成,终得圆满。正所谓:“板凳一坐十年冷,旁人岂知其中苦!半生求索一朝悟,水到渠成终圆满!”

钱梦龙的教育生涯轨迹也告诉诸多有追寻的老师,学历不是你最终的名片,锲而不舍、超越自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才是你的通行证。

猜你喜欢

钻研教材艺术
教材精读
Desire for Youth
教材精读
乐在钻研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纸的艺术
汉字新解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