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剧改编的成功之道
——以《隐秘的角落》为例
2023-01-05徐萱苡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徐萱苡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一、摒弃“全员恶人”的人物塑造 表现人物张力
由于电视剧相比电影,更具有通俗化生活化的特征,电视剧中的人物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缩影。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人,往往是多面、立体的。人在成长环境中不断受外物影响,人性开始转变,因此影视剧中,越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时刻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而网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坏小孩》,在人物塑造上,有“全员恶人”的倾向,三个小主人公围绕着“坏”这一形象,将“恶”进行到底。虽然,人物性格倾向很快被作者树立起来,但单一的性格特征造成了失真的效果。福斯特提出,扁形人物在17世纪被人叫作“体液性人物”,现在他们有时被称作“类型性人物”,有时又被称作“漫画式人物”。这个类型里的性质最纯粹的人物,是作者围绕着一个单独的概念或者素质创造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言行表现出一个以上的概念或者素质的话,他们就会让人发现,其形象正处在朝圆形发展的那条曲线的起点。①《隐秘的角落》摒弃了原著单一化走向的人物形象,将人物在“善与恶的纠结选择”放大,将人物拓展到圆形人物。他们的恶不再是出生就具有的,性格中也不再是仅有恶,而是在不断被影响、选择的过程中显现。
主人公朱朝阳在原著中是个成绩优异但也有自己顽皮叛逆一面的一个身形矮小的初中生。他的“坏”是赤裸的直接的可怖的。对于欺负自己的同学(叶驰敏),他会通过恶作剧整她;对于找上门的朋友(耗子和普普),他从开门那一刻就极具戒心,后悔接济二人。利用他们为自己报仇,并最后将他们“谋杀”于他人之手;对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朱晶晶),他痛下杀手;对于自己的父亲(朱永平)和后妈(王瑶),他利用证据幕后指使。原著中的朱朝阳不仅是个心思细腻的高智商初中生,也是个年轻的“杀手”,不管对于自己的亲人还是外人,他都只有仇恨。虽然他的性格形成原因,跟原生家庭、周围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分不开,但如此扁平,毫无同情心的个性,缺少了对未成年更为深入的审视。难道朱朝阳在做这些举动之前,真的毫不犹豫吗?《隐秘的角落》在这个人物塑造上,花了大手笔改动。保留了他成绩优秀、心思细腻的部分,但和父亲、朋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排外的。虽然父亲偏爱妹妹,但朱朝阳仍是渴求父爱的,在父亲死亡的那一刻,他失声痛哭,这是他整个计划中最后悔的事。作为一个心智还未成熟的初中生,这更符合伦理以及心理的更改。虽然朱朝阳内心阴暗,但在剧中他有多次的摇摆不定,这种在善与恶之间的抉择明显是更符合人物心理逻辑以及观众的观赏期待的。并且在编剧在朱朝阳这个人物的设定上,是以一种“乖孩子”的方式“作恶”,而不是如原小说一般,以“坏孩子”的形象“作恶”,剧中的人物反差,给结局带来了更多的悬念,也是全剧终后,饶有余味的社会讨论。
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也是人物圆形化改编的典型。在《坏小孩》原著中,朱永平对朱朝阳丝毫未尽到父亲的义务,在自己的女儿朱晶晶死后,对朱朝阳一样不闻不问。这样的设计是原作者想突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这不仅不符合失去了一个孩子的父亲心理,并有着“为恶写恶”的倾向。这位父亲不仅在女儿面前不敢承认自己儿子的偏心眼,更是不负责任的陌生人。而《隐秘的角落》中,父亲对于儿子始终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愧疚,他在两个家庭中纠结选择,也在知道女儿的死亡和儿子有关时,选择了放弃探究真相,弥补对儿子的父爱。
包括在原著中一开始就是杀人犯身份的张东升,在剧中也因为遇到了孩子在许多个瞬间做出了善意的举动。
在经过影视剧改编之后的人物,突破了刻板的、单一的、扁平的形象,弱化了给观众的不适感。让人物在善恶之间不停地徘徊、犹疑,构成了人性当中最矛盾也最具戏剧性的一面,展现了“人性的张力”。
二、删减极端情节 增添人物 树立正确导向
在台网标准和执行趋于一致化,网络管理趋于严格的网络环境之下,网络剧的内容有着严格的把控。向上向善向前向美“四项”美好现实剧成为主流。在这样的向导之下,犯罪题材如何掌握尺度,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坏小孩》的主题面向未成年犯罪。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剧能够轻松快速的传播,并能通过社交平台的赋能,片段化的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社群。电视剧作为一个通俗的艺术,改编小说中过于极端的情节,形成积极正确的向导,是编剧时刻需要牢记的事情,也是审批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上文所论述的,对人物的重新塑造,《隐秘的角落》对原著《坏小孩》做了大批量的删改。
原著中,三个小孩对朱晶晶施虐场面比剧中暴力得多。在剧中,为了报复朱晶晶,普普只是吓唬了朱晶晶几句而已,而在小说中,普普虽然年纪很小,却和耗子一起,把朱晶晶拖到了厕所里,让她吃朱朝阳的排泄物。王瑶得知自己女儿死后,她一口咬定是朱朝阳干的,不仅对朱朝阳和她的母亲泼洒排泄物还把朝阳母亲的头皮给撕扯下来。这些血腥暴力的场景,在剧中都做了删除。制作团队并没有为了视觉奇观而迎合市场,而是做出了正确的取舍。
在关于每一场刑事犯罪案件的场景中,《隐秘的角落》将三个孩子的直接杀人转变为间接杀人,并且通过电视语言,叙事策略的改编,将小说中具体的杀人犯罪细节模糊化,一方面没有直接犯罪的镜头,减少影响;另一方面也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形成讨论热度。在小说中,朱晶晶是直接被朱朝阳从少年宫顶楼推下去的,但在影视剧中,并没有直接说明,作为影片结尾的悬念。包括继母在剧中死亡的镜头,只有张东升的犯罪行为。虽然在网友的推测中,根据影片细节镜头可以判断,继母直接的死亡来源于朝阳的补刀,但剧作者并没有将其作为剧中直接呈现的部分。剧中朱朝阳也并没有像小说那样产生弑父的念头,父亲朱广平最后是被张东升意外杀死。并且父亲作为朱朝阳阴暗性格形成的根源,在生命的最后告诉他,要重新开始。
这样导向型的语言还多次出自于原著中并没有的人物——老刑警老陈之口。老陈是编剧新增加的人物,不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也是作为剧中严良这个孩子的正向引导人物。严良是一个打架斗殴不良少年的典型,老陈虽然跟严良没有血缘关系,但一直以亲人的方式关注着严良,最后严良也在他的关怀之下,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编剧通过这个增添的人物,给从小失去父母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温情。让观众在这部略微阴暗的犯罪题材剧作中,看到生活的正能量。
作为一部悬疑片,案件本身不是本剧所要表达的重点。相比于刺激、紧张、烧脑的推理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更关注的是对青少年成长、原生家庭、人性善与恶的刻画。通过向观众展现不同家庭成长环境下三位少年的选择、走向和结局,给观众带去深刻的反思。意识到一个“好小孩”变成“坏小孩”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关爱密不可分,让广大父母更加重视健康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自身行为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不论是孤儿院里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还是完整的家庭,家长和社会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上下功夫。
三、利用电视声画优势 增强戏剧表现力
电视和小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电视能够通过视听语言,细腻的声画优势去表现小说无法表现的内容。文字被插上视听的翅膀,将小说的内容具体化。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呈现出电影化的视听体验。《隐秘的角落》在视听的制作上,也是别出心裁。
导演在声音的使用上,十分注重用细节烘托情绪、奠定基调。由于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夏季的南方海滨城市,制作团队录制了许多带有粤语的环境音。比如街边理发店播放的粤语歌曲、路边摊客人的对话交流等。通过地域符号化的声音的使用,把观众带入到故事发生的城市环境当中去。为了增强悬疑感,剧中使用了大量恰到好处的音效。在第六集朱朝阳和爸爸在游乐场的剧情中,两人喝糖水时有越来越响的苍蝇声;陷于沉默僵局时,有游乐场过山车飞驰过的尖叫声。这些效果音,不仅和当时的现实环境相一致,具有写实的效果,并且也从侧面表达了当时朱朝阳内心的声音,突出悬疑感。在音乐的制作使用上,制作团队也别出心裁。《隐秘的角落》的配乐在一周之内就成了热搜话题,精心制作的配乐与画面恰到好处的衔接,增加了阴森、阴暗的情绪。电视剧配乐是人物情感表达的基本途径之一,好的电视剧配乐会与人物、情节融为一体,使观众获得电视画面所无法给予的审美体验。②全剧多使用实验电子乐和氛围音乐,使用了许多低频,不和谐的音响,很好的塑造出一种恐怖、压抑、神秘感。并且《隐秘的角落》每一集的片尾曲都不同,导演还刻意让片尾曲和内容相呼应,意在用音乐暗示内容。第十一集中普普哮喘病发作,张东升到底有没有送她去医院一直是个谜,但片尾曲通过“魂魄”“白鹤”等歌词揭示了普普的死亡。《小白船》也从第一集开始就成了哀乐的象征。
影片还用了电视特效等技术,制造了许多幻想情节。普普在少年宫看到朱晶晶在唱《小白杨》时,出现了自己爸爸妈妈还有弟弟站在一起幻象时,采用了叠化的方式,普普取代了弟弟的位置,是普普内心想法的外化。当三个孩子在海上的船帆上无忧无虑的看夜空的时候,出现了在剧中多次出现的台词,“你相信童话吗?”,伴随着这句疑问,导演运用了动画等技术,让船飞向月空,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对这句话做出了回答。在本剧的结尾处,也是观众争议最多的地方,严良、老陈是否还活着一直是未知数。导演巧妙的运用了光线,在人物背后打出了一道高强度的轮廓光,制造了一种天堂梦幻质感。
在色彩的处理上,导演有十分戏剧化的处理。整部剧的主色调是暗绿色,主角朱朝阳家的装潢、配饰都以绿色为主,呈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室外是光照不充足的南方的潮湿沿滨城市,室内是深浅不一的绿,将压抑的气氛烘托到极致。影片多次出现了大红色的色调,喻示着死亡。第一集中张东升准备杀岳父岳母的时候,照相机的画面是红色的。当朱朝阳在水厂被绑着,在阴暗的环境里模模糊糊看见张东升在拖拽王立尸体的时候,画面也是长时间的大红色,让人窒息。
在影片镜头和剪辑的运用上也是十分精良。在朱朝阳父亲处理朱晶晶去世的那场戏中,导演应用了交叉剪辑。一边是朱广平和王瑶面对女儿的死痛不欲生,一边是朱朝阳和朋友在饭店开心的过生日。两种情绪基调的反差,充满讽刺意味。大量细节特写镜头的运用,也让本剧充满电影质感。畸变的镜头使用将人物的内心外化。在朱朝阳被朱晶晶语言刺激后,导演运用了一个向前推的大特写,将当时朱朝阳心中被激怒的负面情绪,内心的扭曲、黑暗通过高透视感的变形表达出来。冷库谋杀的情节中,张东升杀害王立之后,出现了一个掉落眼镜的颠倒镜头,倾斜的构图突出了当时的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四、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轻体量传播 保留增添细节取胜
电视剧一直以来具有篇幅长,剧情拖沓的缺点,在新媒体时代,冗长的剧集难以保持用户黏性。拖沓的节奏也不适用于网络传播。《隐秘的角落》只有十二集,类美剧化制作,紧凑的剧情和较轻的体量摆脱了国产剧节奏拖沓,情节注水的问题,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且,由于视频平台不会受到集数和单集时长的限制,网剧的创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即便是同一部剧,每集的时长也可以出现较大差异,如《隐秘的角落》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时长分别为77分钟和37分钟。无须考虑时长后,剧情的节奏可以更加服务于艺术创作本身。片头精彩的独立动画更是对全片的隐喻性概括。
此外,《隐秘的角落》不仅保留了原著中的细节,也通过电视这一媒介,增添了新的细节。在小说《坏小孩》中,严良和普普首次到朱朝阳家中借宿时,朱朝阳曾将母亲的钱包藏在衣柜里,并用头发丝夹在门缝中的举动设防。电视剧中保留了这个细节,将朱朝阳心思缜密的性格表现出来。本剧还出现了许多“剧中剧”的镜头。第三集叶警官回到家里,叶驰敏已经睡着,电视上还在放着《还珠格格》,这个段落安插在朱晶晶坠楼的片段之后。正如当时《还珠格格》在播出时的台词一样“小燕子,你快下来,你在那么高的地方,一边说话,一边还要刷油漆,好危险”。在张东升的银行卡变动,得知三十万被普普等人取出时,电视上的背景音是:“一个条件只要三十万银子,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得到你这把剑。”这里暗示着三个孩子不仅想要拿到钱,还想要张东升的命,把他送进监狱。这些新增的细节场景,也给本剧增添了不少悬念和趣味。
在播出之后,《隐秘的角落》也凭借着自己优质的内容在网络上持续造势,形成裂变式传播。第一集中,张东升面带微笑的将岳父岳母推下山崖的情节让观众胆战心惊。这个刺激、高能的开场很快在网络上衍生出一系列“一起爬山嘛”“你看我还有机会吗”表情包。在互联网环境下,表情包和玩梗的趣味性使传播更加具有感染力,对剧集的宣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隐秘的角落》继承了《坏小孩》中幽默轻松的语言、精致的细节,改动了人物的个性、抉择、剧情,增添了人物、音乐,将一部网络小说变成全网话题,这其间的成功之道值得国产网剧、电视剧学习,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提供有效经验。
注释
① 引用《小说面面观》
② 引用《浅析电视剧配乐对人物情感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