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3-01-05达万吉段冰洁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文章

□ 达万吉 段冰洁

语文课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在教材中融入,充分用好课本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教材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媒介,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育的选材极其广泛,不仅涉及所有的人文学科,也涉及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就选用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生态相关文章。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品味和诗意情怀,还有助于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价值观。语文教师应仔细研究这些文章,增强自身的生态美育教学理念,进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以初中“部编本”教材为例,其中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这类文章或是对祖国四季美景的描述,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例。教学中可以侧重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让学生明白美丽的自然和环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由此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是讲述生态环境知识的科普类文章。这类文章侧重渗透基本知识,揭示自然科学道理。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竺可桢运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生动阐述了物候学现象的有关特点与本质。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与探索之心,进而理解文中传递的环境科学知识。

三是阐述生态保护的文章。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讲述了一位离群独居的牧羊人,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坚持不懈,通过一己之力将沙漠变成绿洲的故事。这类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人类积极正向行为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用典型实例讲述道理。

四是渗透在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教育。在教材中,娇嫩的小草能无数次冲破岩石的束缚,在缝隙中茁壮成长;早已稀落的紫藤萝,时过多年仍能像瀑布一般盛开绽放;极其普通的白杨,可以在荒凉的西北纵横决荡。这些文章不仅展现生命的丰富多彩,还揭示了生命的伟大坚韧,是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生动案例。

在具体教学中渗透,紧密结合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弥补学校传统德育工作的不足。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的一种新形式。

识字教学:通过在字词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理解。“润物细无声”,识字教学对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环境和生活经验均可作为教育素材,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保护自然的意义,进而提升生态道德意识。

写作教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写作教学。文为心声,世界观、道德理想和情感追求,会体现在学生的写作的过程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为学习积累素材”,“能写出简单的纪实性、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生的作文不仅能够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从侧面反映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习惯、信念、情感意志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和自然生态,主动表达热爱与保护生态的真实情感。

阅读教学:阅读是运用语言感知世界、训练思维、培养审美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能力不仅是汉语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所有智力活动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元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主动积极钻研,激发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感悟。

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有关环境伦理的口语交际题,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视听、讨论等方式,感受人的存在和周围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多种授课方式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必须牢牢把握课堂这一关键位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中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但是注意力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根据这一特点,语文教师需要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结合生态教学理念,营造生态课堂氛围,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结合,让语文课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可以将情境模式渗透到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舞蹈穿插、情景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出鲜活、鲜明、具体、可感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对生态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十分宝贵的,语文课程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语文不仅是一种认知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在生态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自由地表达观点,畅所欲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空洞说教和强行灌输,不仅要把生态美学理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按照生态美育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语文课堂成为生态美学的实践载体。

拓展第二课堂,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要求学习对象置身于学校和社会的真实环境,把实践当作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把创新和终身发展当作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并运用所学去参与实践,丰富生活。学生要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生态审美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环保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推动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类问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生态文明的专题宣传讲座,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美感,提高学生的生态鉴赏能力。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态问题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在具体课题调研中更深地认识自然、了解生态环境。学校还可以组织生态文明类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生态文明类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文章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