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

2023-01-05陈浪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环球首映 2022年7期
关键词:关怀营造广播

陈浪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作为一种常见的人文现象,新闻传播不仅要体现事物的客观性,而且要在人文方面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也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受众所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在此背景下,也导致某些新闻产业或者经营过程中出现过于追求经济的情况,进而导致一些不和谐情况的发生。为此,本文从人文感知与营造入手,首先分析了人文感知与营造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在广播新闻传播中人文感知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的现实意义

(一)人文是广播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受众都是“人”,即新闻传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依托于责任以及社会意识进行“人文文化”的传播。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意义,而且还要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度的探索,尤其是对于新闻报道方面必须要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责任感

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且还是社会价值观的传播者。为此,新闻工作者不仅仅是社会正以和良知的代表者,而且还要通过人文关怀引导受众正确的理解复杂事物内涵并寻求解决办法。但在对于实际的新闻报道中,严重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理性分析,导致各类假新闻的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取向。

(三)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价值观

在进行广播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还潜在体现了各类价值观,其主要是通过多层面或者多角度的信息来引导受众的文化意识以及态度,进而促进公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平衡,促进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受众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此,将人文关怀融入新闻传播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广播新闻人文感知与营造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弱势社会群体

正义感每一个广播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实际的生活困难和处境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关注。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要站在受众者的角度,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充分的帮助,真正地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作为广播新闻传播的从业者,我们必须要站在广大群众的观点上,以更为亲近群众、贴合实际的方式,给予大部分社会群体更多的知晓权,以引导群众对社会环境有更真切的了解,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例如,社会中处于较为劣势地位的老龄人、儿童以及下岗工人和贫困家庭等等。以贴近百姓的方式给予弱势社会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以更为亲近和真实的姿态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困难,从而使弱势社会群体能够感受到广播新闻传播行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二)规避个人隐私

对于某些不雅的画面,要尽可能地在广播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避开,以最大限度地规避个人隐私,防止被采访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被他人获取,比如,被采访人的形象、名字、联系方式、收入情况等等,与此同时,还不能够对被采访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比如,私人行为、书信以及私人空间等等。此外,作为广播新闻传播的从业人员,未经许可决不能出现非法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做到保护个人隐私,这也是对个人的基本尊重,使得群众切实感受到广播新闻传播行业的人文关怀。

(三)规避报道对象及相关人员的情感和感受

在广播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很多灾难性内容的传播报道,在此过程中不能将一些过于直面的图片或者影像穿插在其中,以免对广播新闻观众感官造成冲击,而且最主要的是不能挑战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对于一些灾难性新闻的传播和报道,可以以家园重建、赈灾情况、相关制度的播报等方面为切入点,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完成广播新闻的传播,这也是广播新闻传播行业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三、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规范

广播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制定与其相比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如今自媒体行业普及的时代,很多的广播新闻传播的方式早已摆脱了传统的传播报道形式,而且从业人员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的从业人员。很多的普通人也能够自主的完成新闻的制作和广播,基于此产生的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用户,并不在我国相应监督和管理规范的范围之内,而且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因此,对于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从业人员的个人意识和态度,而且还需要相应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从而共同完成广播新闻传播的人文感知与营造。

(二)社会责任感匮乏,迎合低级趣味

广播新闻收视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容吸引力的高低,而且随着收视率的提升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由此会产生更大的媒介利益,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在当前的社会,这俨然已经成了广播新闻传播追求的共同目标。很多的广播新闻媒体过分地追求创新,传播报道很多变质的新闻内容,只是为了吸引群众的关注,提升自身的经济利益。比如,很多的媒体将收视率作为自身追求的核心目标,这本来是没有错的,但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过分的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甚至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适宜公开传播报道的内容。虽然这种行为提升了收视率,但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广播新闻传播的从业单位和个人,出现这样的行为也是极其恶劣的,是一种完全不尊重自身工作的行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责任匮乏且迎合低级趣味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坚决抵制,大力整改。

(三)从业者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不高

在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从业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从业人员受到快消时代的影响,逐步产生了一种商业化的广播新闻传播思想,而对于人文感知与营造采取一种选择性忽视的态度。同时,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碎片化获取新闻内容。而这也对相关从人员的广播新闻传播行为特点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导致很多的从业人员并未充分考虑大部分社会群体的感受,忽视了人文感知与营造。第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新闻传播更加趋向于盈利模式,很多的从业人员为了商业价值和利益价值,不惜抛弃广播新闻传播的人文感知与营造。

(四)价值观混乱,滥挖社会热点

作为广播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在新闻采集、制作和播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五大价值要素,分别是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但在实际的广播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很多的从业人员并未严格遵守,只是单纯地追求所谓的社会热点新闻,这也是目前广泛存在行业当中的一种不正常现象。而广播新闻传播价值观的混乱主要表现在盲目跟风传播报道相关的新闻,对其未进行全局的分析和探讨,很容易产生新闻过度炒作的情况。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凤姐案例”。虽然作为广播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有责任将大众展示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尊重大众的知情权,但新闻必须建立在可观事实基础之上,严禁各种胡编乱造、夸大宣传。而且还有部分媒体在事件平息和过去很久之后再次提及,将本来已经简单的新闻更加的复杂化,并无限地扩大传播报道,这也是最近这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这种行为和举动完全丧失了广播新闻传播的人文感知与营造的目的。因此,广播新闻传播必须以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确保所传播的新闻符合大部分群众的利益,以更好地进行广播新闻传播的人文感知与营造,从而体现出新闻的价值观。

四、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编采人员职业操守

人员素质是任何行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的关键因素,对于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编采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人文意识,提升自身的品位,以在实际的新闻编采过程中在能够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宗旨。随着各个新闻单位开始企业化管理之后,对于独立自主法人的地位进行了初步的确立,也使得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要素,这也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坚守的,要将人文感知与营造作为自身的一种职业道德。在脱离了国家财政的支持以后,要尽可能满足大部分群众合理、多样的人文要求,真正体现出广播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提高媒体的权威性,以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广播新闻传播相关制度

目前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单单只是依赖于正确的舆论导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广播新闻传播的监督管理制度。第一,对于广播新闻传播来说,必须要强化广播新闻传播报道的监督和管理,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以确保在广播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第二,对于社会群众来说,必须结合自身的价值利益选择性的获取新闻,还要行使自身的监督权,以多种方式保障自身的权利。第三,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广播新闻媒体,从而实现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

(三)强调以人为本,捍卫广大群众的利益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也是广播新闻传播必须时刻坚守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体现,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做。在关闭新闻人文感知与营造的过程中,要充分强调以人为本,捍卫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四)基于平民化视角,始终围绕群众展开报道

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要基于平民化视角,以群众为核心开展相关的传播报道。从本质上来说,广播新闻传播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切实以社会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新闻中体现出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价值取向。第一,要尽可能地以平民化的语言传播报道广播新闻,要提升其中朴实、通俗语言的比例,不能单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雅,大量使用高深、晦涩的语言。越是亲近群众、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语言表达形式,越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和关注,从而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广播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第二,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必须理解群众、理解社会,才能更深刻地反映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广播新闻传播的作用,体现新闻其中的价值性。第三,对于广播新闻涉及重大的新闻时,要及时且深入地了解被采访人的实际困难,站在被采访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升广播新闻的透明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

(五)增强社会效益观念

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离不开社会效益的加持,社会效益也是判断广播新闻传播优劣的标准。所以,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必须自始至终以社会效益和舆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国家和群众耳目喉舌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作为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的发展方向,以提升整体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自身的使命。在此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广播新闻传播人文感知与营造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严禁只为了一时的独家新闻和轰动新闻,而对人文关怀采取一种选择性忽视的态度,更不能被高额的利润和收视率所动摇,以牺牲广播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为代价,谋取自身的个人利益。所以,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社会效益是广播新闻传播的最高标准和原则,切实提高社会效益的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的广播新闻传播行业目前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而且服务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当前广播新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必须切实地提升广播新闻传播的可靠性和紧迫感。对于目前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从提高编采人员职业操守、建立健全广播新闻传播相关制度、强调以人为本,捍卫广大群众的利益、基于平民化视角,始终围绕群众展开报道、增强社会效益观念等方面入手,从而促进广播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营造广播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