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天娣:把浮山建成绿水青山

2023-01-05潘春华

大江南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浮山胡天茅山

□ 潘春华 顾 辉

初秋时节,走进位于茅山老区镇江市句容天王镇浮山村的山乡缘家庭农场,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映入眼帘,茂密的树林中掩映着一幢幢民宿,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到处是瓜果满园、鸟语花香,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当天一大早,家庭农场主胡天娣就开着面包车,载着7名工人到浮山脚下的苗圃基地移栽苗木。

2008年,一直在无锡、常州等周边城市干水利和土建工程的胡天娣回到家乡天王镇浮山村,在浮山脚下流转了500多亩山地,开启了她的“守山梦”。

工程干得好好的,为啥非要回山里“受苦”?“一方面两个年幼的女儿没人照看,老人也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在外时间越长,思乡想家的情结就越浓。”从小在浮山脚下长大的胡天娣,对家乡的这片山有着特殊的情感。胡天娣说,待在山里,跟大山对话能让生性内向、不爱表达的她心里感到踏实。

过去茅山老区贫穷,穷在山区、穷在偏远、穷在环境恶劣。“山多田少,而且山上都是泥巴路,雨天泥泞难行、晴天走在光秃秃的河埂上想找棵树乘凉都困难。”胡天娣说,没有像样的路,山里的人和货“走不出”,致富的希望也就难“进得来”。回到老家后,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路修进山里。在政府的老区配套政策支持下,胡天娣拿出干工程攒下的200万元修了一条六七公里长、车辆可通行的进山道路。现在,这条路不仅是游客进山的风景路、观光路,更是成为了茅山老区山里人的发展路、致富路。

“搞种植既有经济效益,还能为大山添绿,是条生态致富路。”路修好了,胡天娣就想着在荒山上种树。然而,实现梦想的行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之后的几年里,胡天娣曾在荒山上栽过苗木,种过庄稼和水果……几年的投资,不仅花光了在外干工程赚的钱,还背上了贷款。

梦想需要坚持,守山也需守心,胡天娣没有就此放弃。2015年,随着乡村旅游业逐渐兴起,胡天娣看准时机,借助浮山的自然风光及优美生态环境,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办起了家庭农场。为了提高果树种植水平,她常常自费在大卓桃园和江心洲橘园里学剪枝、学管理。白天在果园动手实践,晚上在家看书学果树种植理论。在胡天娣的经营管理下,原本光秃秃的荒山长出了桃、杏、梨、李子、柿子、橘子、猕猴桃、石榴等十多种果树,农场还种植了樱花、百日菊、马鞭草、薰衣草、鸡冠花、芝樱等花草,不仅自己及村民赚到了“票子”,也为浮山披上了一件绿油油的“四季装”。“我们的果树不用农药杀虫,水果采摘季可以从3月一直持续到11月,浮山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果摘。”

为了带领老区村民同奔致富路,同时也让更多人知道浮山、了解浮山、来到浮山,2017年,胡天娣让女儿将浮山“搬”上了网,开启线上营销。“当年穷在‘偏远’,如今这‘偏远’反倒变成了‘卖点’。”胡天娣说,真山真水的环境,原生态的农产品、土特产,把很多“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更有很多企业和学校把浮山作为赏绿踏青聚会以及社会实践的定点基地。

“好生态就是‘金饭碗’,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大家的金山银山。”现在,胡天娣又开始对外承接绿化工程,带领乡亲们在山上种植风景树、绿化保护山林,昔日荒山逐渐被一片片树林覆盖。“农场与附近村里的20家农户签订了用工协议,根据年龄和工种不同,人均年收入从3万元到10万元不等,老区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胡天娣说,不仅如此,大量游客的到来还让浮山当地的山珍土特产在家门口就卖了个精光。“在旅游旺季,我们浮山茶叶,从茶厂制作完成拿回家的路上基本就被抢购光了。”

“梦想在浮山,心也在浮山。”返回老区14年,“守山梦”的幸福历程,既在大山深处也写在胡天娣的脸上。她先后荣获句容市赵亚夫式党员示范户、镇江市最美巾帼创客等称号。如今,50岁的胡天娣还是喜欢待在山里,并有了自己的“新打算”:把民宿再扩大一倍,把进山的路再修宽一点,把山里的水电线路再优化一下,把带领村民致富面再扩大一些……※

猜你喜欢

浮山胡天茅山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胡天妮:种小麦应用智能喷灌设施节水50%
山西浮山:用心学党史 用情办实事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莫娴作品
浮山云舍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淹人不成反灌己的浮山堰
高度重视、有效推进茅山老区扶贫开发
Reliability Allocation of Large Mining Excavator Electr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with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