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智能设备助力智慧健身发展探讨
2023-01-05邓鼎盛肖军文娬
邓鼎盛 肖军 文娬
(萍乡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萍乡 337000)
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是保持健身休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16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完善健身休闲服务,大力发展智慧体育,促进“互联网+健身”的发展[1]。由此,体育产品的研发就被推上了高度的战略位置,越来越多的体育产品、体育服务被赋予了科技力量,在创新之路稳步迈进。体育健身作为当今社会人们丰富物质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疫情常态化下满足人们强身健体需求的重要手段,深受广大群众追捧,参与人数与规模与日俱增。而健身俱乐部作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其以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成为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首选场所。然而,近些年随着同类企业的增加,健身俱乐部同质化问题逐渐显露,加之群众健身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健身行业服务存在供给不足,需求对接不匹配,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难题,众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互联网技术,以期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健身俱乐部智慧化转型,摆脱当下发展困境,使企业化危为机。
1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化设备模块分析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人们的体育健身和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升级。从消费理念上来说,更加强调健康性和智慧化,从消费方式上更加强调娱乐性和个性化,从消费结构上更加强调高端性和多样化[2]。健身俱乐部智慧化即是运用科技载体对传统健身俱乐部中的关键生产要素加以改造的过程。我国诸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健身俱乐部在社会资本的扶持下,仿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也逐步踏上了智慧健身的康庄大道。但我国健身俱乐部的智慧化发展起步较晚,整体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某些方面仍旧存在滞后性和待完善之处。
1.1 O2O健身模式赋能传统健身运营新模式
基于传统健身模式下衍生出的O2O健身模式是一种以互联网平台为销售载体,以线下商户提供增值体验的全新电子商务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C2C、B2C 模式,通过整合市场资源有效打通了线上销售与线下服务的供给壁垒,给予客户全新的服务体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O2O模式平台涉及餐饮、旅游、服务等诸多领域,它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商品与服务的成交率。在健身服务业,O2O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运用O2O线上平台(微信、百度地图、抖音)引流,将健身俱乐部的基本信息(位置、环境、设备)呈现于客户视野,便于客户检索、对比、选择,直至客户完成消费决策。而后客户再到指定的线下门店享受相应服务体验,最后完成这一消费闭环,由客户对健身俱乐部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反馈。
O2O 模式的发展让运动更方便,通过运动能够获得健康和乐趣,让运动者更快获得技能,也是人们坚持走进健身房等运动场所的主要原因[3]。从O2O健身模式可以看出,其在传统健身俱乐部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在线上推广打造品牌效应,线上反馈完善服务供给,线上引流挖掘潜在客源,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O2O 健身模式改善了传统健身模式单一,效率低下的弊端,是目前市场上发展前景较好的销售模式,是健身俱乐部智慧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2 SaaS管理系统助力健身俱乐部高效运营
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如今,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与处理,再将结果反馈至决策者,能使其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整体布局与调整。SaaS管理系统是集人员、财务、销售与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经营者基于自身需要向互联网SaaS研发商订购相应的管理服务(如人员管理、场馆动态信息、财务管理等),而后经营者可在互联网或相应的APP 平台上直观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并同步进行管理。目前,健身俱乐部中的SaaS管理系统分为管理端、员工端与客户端3 个端口,这三大端口面向不同的健身群体,各司其职。经营者通过管理端可实时了解客户与员工情况,把控场馆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运作。员工端则是以了解自身出勤、营销与薪资情况为主功能。此外,如客户在有消费需求的情况下预定了教练人员的课程,教练还可查询预定该服务的客户基本信息以及体测数据,以便提供针对性指导。客户端是客户进入场馆后自主注册,自主挑选健身服务的主要平台,其中还包含了诸多细化功能,如客户体测数据存储与跟踪、健身规划、健康管理等。经营者、员工、客户管理通过算法的协同汇总,将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从冗杂、繁琐与低效转变为精简、快捷、高效,提高了健身俱乐部内部生产要素的协调效率,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拓宽了运营范围。总之,智能健身房与传统健身房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不只体现在人力成本上,在投入规模上也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即智能健身房属于典型的人力精简、成本低、面积小的健身房,而传统健身房则是人员膨胀、机构臃肿、面积大,租金高型的健身房[4]。
1.3 智能健身硬件设备保障健身俱乐部发展动力
健身俱乐部智能硬件设备是健身器材、智能健身场馆配置、智能穿戴设备的集合,是有效推动健身俱乐部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随着智能健身软件的优化升级,相关硬件设施也在迭代更新,智能门禁、智能单车、智能力量设备、智能健身镜等硬件产品层出不穷,覆盖运动项目涉及跑步、单车、力量训练、操课与少部分球类项目等。以智能跑步机为例,其运作的基本流程是:用户在智能健身设备功能范围内进行运动的选择,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智能硬件通过第三方穿戴、射频辨别(RFID)以及红外感应等传感设备,识别参与者的动作轨迹及动作特征,实时对其进行运动干预,运动结束后硬件设备将参与者运动数据上传SaaS 系统,以便用户通过客户端了解自身运动详情。在此过程中,健身器材的显示屏会及时显示居民健身数据曲线,让客户看到生理特征、肌肉乳酸堆积量、韧带承受力量、疲劳程度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变化的曲线,了解自己在运动时的生理极限,有效预防运动所造成的肌肉损伤、关节损伤、骨骼损伤和运动疾病[5]。
在智能场馆配置方面,以乐刻运动、Keep 健身、Fittime 为代表的智能健身行业的先行者,它们的智慧场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载体,由一体化智能硬件配合线上服务端平台为客户构建起IOT 智能配备、互联网平台、移动客户端“三位一体”的健身服务体系。但目前该门类的硬件设施存在应用广度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出错频率高发,后期维护成本大等问题,后续产品研发力度亟需加强。
2 智慧健身设备的价值表征分析
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新型健身体系不仅催生了传统健身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而且在社会、经济、民生等各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1 优化企业整体效率
基于5G、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下搭建的线下智慧健身平台,在运营系统、市场开发、服务体验、后勤保障等方面,以高效、可视化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经营者实施动态管控的新能力。它使健身俱乐部不再依赖单一人力管理,改善了传统模式中人员冗余、协调不便的问题,极大缩减了俱乐部的人员开支,促进了企业的增收。同时,在客户层面,新技术的应用使俱乐部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架起了高效沟通的桥梁,不但增强了客户的黏性,而且使企业通过客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供给。健身俱乐部通过智慧化手段,将信息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场内与场外信息的衔接,充分对接了客户的消费需求,使健身俱乐部与市场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了产业整体的发展。
2.2 完善企业服务供给
当前,在服务供给层面,智慧健身凭借智能场馆配置,带给了客户沉浸式健身体验,同时以智能健身器材与第三方穿戴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反馈三方协作,指导了客户科学、高效地参与健身活动,不仅满足了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而且依照此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企业品质化的发展。除此之外,健身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绿色产业,它与其他产业的交互式发展中共同推动人们健身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健身智慧化的推进,其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的趋势以各种形式展现在大众视野,如与线上直播平台融合衍生出的云健身,与医疗融合衍生出的第三方医疗级穿戴设备,与VR(虚拟现实)衍生出的沉浸式健身游戏等。这些都表明智慧健身正在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新科技赋能传统健身模式的新发展格局正在悄然展开。市场、技术、场所三方的有效衔接,使其衍生出的新型产业架构关系不断趋向完善,新的供需关系不断迭代升级。
2.3 延伸数据价值,推动产业融合
“互联网+产业”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海量的数据流通,如何挖掘和利用好智慧健身产业所产生的有价值的数据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健身俱乐部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数据作为其关键生产要素之一,在企业管理、市场拓展、需求对接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健身俱乐部的数据还具有诸多延伸价值,如协调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化政府进程,助力医体融合发展等。站在政府层面来看,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参数,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及时了解当地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高效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激发产业新发展活力。而健身数据的采集,有助于政府了解居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便于开展居民素质调查、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战略等相关工作,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政府的建设。此外,健身数据对于建立医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缺乏运动专业理论指导的短板让其不得不整合体育资源,体育锻炼健康促进理论的局限也让“运动是良医”成了一个口号[6]。利用健身数据的反馈,研究健身与机体损伤,机体康复的关系并用于临床的医学治疗当中,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的康复运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同时,再将医疗手段、理论反作用于智能健身软硬件或医疗服务的开发,这不但增强了健身设备的专业性,提高了健身方法的科学性,而且将大大减少人们在参与健身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概率。
3 智慧健身设备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智慧健身模式已然成为当今健身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内各大健身企业无不争相效仿该发展模式,以求在此片蓝海中抢占先机。但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应用广度较小,存在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因此,该文将从政府、企业维度出发,阐述未来智慧健身的发展应着重于健身产品、服务的研发,软硬件产品质量,内容的提升以及加强风险防控的能力等方面。
实验环境:windows10操作系统,intel Xeon E3-1501Mv6处理器,16 G内存,程序实现语言为java。
3.1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在智慧健身领域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客户健身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大多是运用深层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视觉来进行,其对简单动作模型分析较为准确,但应对复杂多变的动作模型时,其判断的准度和精度则大幅下降。此外,相关产品的芯片研发、操作系统、AI算法等基础性研究开展较为滞后,严重制约了上层应用型研究的开展。因此,针对相关产品关键性、基础性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应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通过政府与企业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源解决这一发展困境。
3.1.1 政府维度
智慧健身的发展需要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及智力支持。目前,从事健身软件开发的人员较多,但线下智能健身器材的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导致线上供应与线下服务不能有效衔接。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所接受的智能体育大多停留在终端产品的了解上,在科技的浪潮中,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可最大限度解放体育生产力,所以要营造良好的制度土壤促进智能体育发展[7]。要实现新科技与健身产业更深层、更广泛的应用,就应该攻克智慧健身相关技术难题,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相关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同时大力鼓励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以及相关企业将产、研、学落到实处,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性人才,补齐人才缺口,提高智力储备。
3.1.2 企业维度
企业在智能健身的发展过程中应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关注消费群体新需求,探索健身行业新技术,以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培育新消费需求,构建产业创新良性发展循环模式。此外,企业应加强与体育院校、体育管理部门合作,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投入到智慧健身产业,保障企业发展动力源源不竭。
3.2 注重服务内容的提升,推动服务品质化建设
在健身娱乐市场中,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体验成为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也是消费者最终是否购买的主要依据[8]。随着新技术赋予了健身产业发展新机遇,众多传统健身企业为扭转当前发展窘境,为自己披上了智能的“外衣”,使智慧健身成为商家营销的“金字招牌”,从而致使许多消费者盲目跟风投入智能健身的热潮之中。但是,这种市场繁荣的假象在消费者的新鲜感褪去之后将不复存在。目前,诸多智能健身产品与服务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应用场景单一、局限,服务内容空洞、单调,缺乏线上与线下的联动等种种问题,仍需时间解决。因此,健身企业服务内容的丰富与扩充应作为提升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并应得到政府与企业的重视。
3.2.1 政府维度
对智能健身的过度营销容易引起市场的恶意竞争和资本的无序扩张,从而扰乱市场秩序。因此,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披着智能“外衣”的假智能健身企业,应按传统健身产业来归类,不再给予智能健身企业所享受的补贴优惠政策,加强对“假智能”企业的惩戒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对资本炒作、产业垄断等不利于智能健身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严防管控,保障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
3.2.2 企业维度
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突破口,在产品、服务的创新上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在智能产品研发上,应提高与智能器材提供商的协作水平,将消费者需求与产品研发对接,扩大产品应用场景,提高产品专业性、实用性与体验感。在服务创新上,企业应注重服务内容与方式的完善,针对不同的人群应设置不同的服务内容,加强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体验平台的衔接,将一些线下的服务延伸至线上平台,搭建一个更加全面、更加舒适的服务系统。
3.3 补齐风险防控短板,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互联网时代,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规模庞大,涉及范围广泛,致力于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的互通性与数据的可视化,数据在采集、传输、加工的过程中容易泄露,进而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人们的信息安全时刻存在风险,每年因数据泄露而造成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因此,近几年社会各产业部门都加强了对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视,不断完善自身的数据管控系统,以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而智能健身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其运营过程中也必将产生诸多的数据流通,因此相关企业也应当将数据风险防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予以重视,构建一个让客户放心的健身平台。
3.3.1 政府维度
目前在健身数据安全方面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各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失。要提高市场对新业态的容忍度,以发展的眼光在保护创新和维护市场秩序之间取舍,一方面,要激励体育消费线上化和智能化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9]。政府应积极发挥各部门职能,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在原有的数据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度与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平台“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数据管控系统。其次,要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加强与健身参与者的协作,鼓励人们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进行举报,将严抓共管落到实处,共同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数据防护水平提升。最后,数据的管控不能过于封闭化,应该基于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数据开放领域,让数据共享、应用于社会发展,让科技成果惠及各个产业。
3.3.2 企业维度
客户的个人信息数据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数据的管控过程中,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自觉抵制过度采集信息,滥用个人数据的行为,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更新升级相关软硬件设施,减少数据泄露的事件发生。
4 结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健身,迭代更新的智能设备以及规模庞大的线上平台被赋予了科技的力量,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同时,以高效、科学、专业的服务模式给予了健身参与者更好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新的健身需求,形成了需求与服务供给的良性循环,在推动消费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除此之外,处在探索期的智能健身仍存在产品实用性不强,服务内容匮乏,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因此,政府与企业应该协同发力,齐抓共管,扫清智慧健身发展的阻碍,探索智慧健身发展新模式、新思路,共同推进健身产业智慧化发展,同时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加快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战略的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