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
——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的视角
2023-01-05崔佳慧
崔佳慧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315)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体系是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伟大历史实践的思想结晶与时代产物,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人用人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有力推动着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一脉相承,接续发展。其中,毛泽东开创了党的历史上首个系统科学、内容完备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在党领导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闪烁着真理光芒,奠定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需要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一步深化党对选人用人规律的正确认识,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培育了宝贵的干部资源。习近平深入发掘历届领导集体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将选人用人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科学揭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干部工作的基本规律,拉开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序幕,赋予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和认真学习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体系对新时代培育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培养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干部队伍
治国就是治吏。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开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之先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526毛泽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植根中国大地,成功培育出一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伟业的无产阶级干部队伍,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奠定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首倡干部选拔标准
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毛泽东干部选用标准也在实践检验、考量与择优中臻于完善。
其一,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毛泽东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在理论学习与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这一用人标准。这一用人标准的历史实践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湘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毛泽东作为该社团的实际组织者,从先进知识青年中发展会员并拟定含有时代色彩的会员“非德”行为禁令,即会员不得有“虚伪、懒惰、浪费、赌博和狎妓”等行为的会规,这是毛泽东德才标准的早期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德才兼备标准以适应革命形势和胜任革命工作为主要内容,“德”即无产阶级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坚持革命性。同时,毛泽东活化了“才”的概念——“才”即党的干部要有为革命工作服务的能力。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将干部德才标准具体化为“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2]277。革命胜利后,干部标准要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毛泽东将德才兼备形象化为干部政治与业务上的“又红又专”。“德”在政治上增添了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和保持“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等内容;“才”在干部技术和业务上突出“抓经济建设,成为懂经济的专家或内行”,成为“经济战线上的指挥员”等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内容。
其二,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毛泽东批判继承并发展中国古代的尚贤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任人唯贤理念并应用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贤”即干部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有机统一。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就是培养“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1]527的干部。在实践中,毛泽东总结党的用人工作的经验教训,坚持任人唯贤、五湖四海的正确方针,提倡选用能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党性强的干部。毛泽东反对任人唯亲的不正派路线,指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将毁坏党的前途,危害并分裂党。回顾党的历史,毛泽东在选用干部时始终相信干部、依靠干部,不分出身、不唯职业,平等对待、正确处理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军地干部以及新老干部间的关系[3]822-825,最大程度上将各阶层先进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奠定了革命事业成功的人才基础。
(二)首建干部培养教育方法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533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教育与工农结合、与实践结合的育人指向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培育全过程,开创了党培育干部的基本方法。
其一,主张思想建党,注重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1094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是党长期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是毛泽东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总结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1]610忽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片面强调组织建设的直接后果是党员干部革命意志不坚定,极易在革命考验面前发生动摇与叛变,不利于建设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从思想上建党,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推动党内思想无产阶级化,克服党内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错误倾向[2]86-94,全党全军面貌一新。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领导全党及时纠正错误路线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破坏,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中国革命才转危为安。抗战时期,大量干部组织上入了党却未能及时在思想上入党,头脑中种种错误思想助长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作风,严重阻碍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毛泽东从加强干部教育入手,领导全党开展整党整风运动,肃清党内不正之风,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干部令行禁止,实现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其二,主张在劳动实践中培育干部,注重干部和工农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干部参加劳动是党的组织工作适应革命战争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毛泽东培育深入实践、联系群众人民勤务员的内在要求。党在革命斗争中长期遭受敌人的封锁与进攻,干部参加劳动、组织生产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延安时期,为坚持继续抗战、保障根据地供给和减轻人民负担的需要,毛泽东领导发起了一场领袖亲自作表率,全员参与的“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生产自救运动,形成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国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对领导革命工作的干部提出“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3]911的要求。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各级党政军机关的全部领导干部参与到种菜、养猪、烧炭、种粮等活动中并掌握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实践证明,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劳动有助于拉近干群距离,改善干群关系,对有效改变干部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提升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本领和方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三)首提干部管理监督举措
毛泽东深入思考如何保持党的健康肌体、纯洁党的队伍以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划时代难题,并作出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的明确指示。毛泽东严格干部纪律,坚持预防与惩治并重,自律与他律结合,发动群众监管干部,重在挽救干部,为我党严格监管干部积累了大量富有实效的经验。
其一,坚持党管干部,严格干部纪律。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要靠严肃纪律来保证,从一般党员到党的领袖均要严守纪律。党自独立领导革命伊始,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干部纪律,绝不容忍干部出现政治观点错误,沾染吸食鸦片、赌博等恶习。对于破坏党的纪律、损害党的威信的干部,坚决将其清除出党。抗战低谷时期,纪律是加强党内团结和坚定抗战信心的强心剂,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四个服从”的纪律要求,重申党的纪律,指出“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528。革命胜利前夕,纪律是干部抵制“糖衣炮弹”攻击的定心丸,毛泽东预见到纪律松动会引发干部腐化变质,适时提出“两个务必”[4]思想。“两个务必”思想是毛泽东严格干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的“紧箍咒”,是干部保持优良党性作风的思想和行动指南。革命成功靠的是严明的纪律,社会主义建设仍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如何解决少数干部信念发生动摇、“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党执政前后给出了一致答案,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老革命黄克功处以极刑[5],处决了腐化变质的天津原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严明了党的纪律,教育了全党干部。
其二,坚持群众路线,依靠民主治腐。腐败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水火不容,干部腐败损害人民利益,破坏干群关系,毛泽东对干部腐败深恶痛绝。与国民党政府鱼肉人民、监管人民的作风截然相反,捍卫人民权益是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动群众监督党和政府是毛泽东贯彻群众路线的应然之举。作为彻底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坚定群众史观,在领导农运实践中加深了对人民群众颠覆一切的伟大力量的正确认识,十分注意运用人民的力量。中央苏区时期,针对一度出现的严重贪污浪费现象,党发动群众性的检举运动,时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从监督革命政权是民众天然权利的角度,肯定依靠群众力量治理腐败,指出“为了巩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广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督与批评”[6]。延安时期,在与黄炎培对话中,毛泽东找到一条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民主新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7]。
(四)首创干部用人激励方法
干部队伍如何永葆活力考验着执政党的领导智慧。毛泽东在用人问题上熟练掌握了一套灵活高效的领导方法和艺术,打造出一支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的干部队伍。基于科学的领导观和方法论而形成的毛泽东领导哲学,为党的干部激励机制建设开辟了道路。
其一,关心爱护干部。关心爱护干部是善于使用干部的基础,也是毛泽东用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干部执政党路线方针政策必要的原则性指导,是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中心问题。指导干部工作具体内容是在党的政治路线下放手工作,用指导取代指挥和命令的方式,是毛泽东尊重干部创造性和关心爱护干部的关键一招。给予干部必要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帮助干部提高领导方法和领导水平,更好适应领导工作同样是毛泽东关爱干部的重要内容。检查干部工作,帮助干部总结经验教训是组织间接关爱干部的表现。必要的检查督促是组织用人工作的职责所在,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发掘干部工作出错的根源,避免酿成更大错误是遵循用人规律的科学举措。此外,毛泽东关爱干部还体现在对待干部犯错的态度上。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和方法论出发,坚持“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原则[3]827,在严肃揭发错误和纠正缺点过程中教育和挽救干部,强调采用耐心的说服教育方式,反对过火的斗争。
其二,树立榜样模范。榜样是一种理想人格与无形力量。树立榜样、学习榜样和向榜样看齐贯穿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是毛泽东创造性地激励干部择善而从、向善而行的独特法宝。面对强大的反动派,树立战斗英雄是毛泽东鼓舞革命士气、增强革命信心的强大精神武器。杨靖宇、左权、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一大批直接为人民解放事业与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精神鼓舞激励更多革命群众前仆后继、奋不顾身继续革命,有力支撑着革命事业取得胜利。毛泽东善于从人民群众中发掘榜样,将典型和楷模融入到生活,以榜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干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生产战线上,毛泽东先后推崇和高度赞扬了延安时期的赵占奎、吴满友、三五九旅英模群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王进喜、陈永贵、焦裕禄、雷锋等劳动模范与道德楷模。
二、邓小平:培养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干部队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邓小平干部思想立足历史新时期,跳出不合时宜、陈腐僵化的选才用才观念及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和毛泽东干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思维,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思想。
(一)阐明干部选用标准
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与时俱进,提出了干部“四化”标准,丰富了德才兼备原则这一新的时代内涵。
其一,坚持“四化”标准。邓小平坚持选人用人原则,反对派性,一贯坚持干部的革命化标准。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表述党的干部选用坚持“四化”标准,为新时期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平息政治风波后,邓小平更加坚定干部“四化”标准的正确性及必然性,并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8]380邓小平提倡大胆起用大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反对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敢于为年轻优秀干部搭梯子。同时,邓小平要求“老同志要有意识地退让”[9]193,提出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此外,邓小平注意到干部工作改变过急过快问题,创造性提出通过设置顾问委员会帮助新老干部进行过渡,和平方式解决交接班问题。
其二,干部要有敢试敢闯敢冒的特质。20 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出现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困扰,几近停滞。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8]372这里的“试”和“闯”指的是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态度和干事的积极性。邓小平以干部干事创业要具备“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基本素养为抓手,将新时期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选人用人标准中,有力保证了党的组织路线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二)完善干部培养教育方法
其一,主张“台阶”论。“台阶”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作为解决文革时期干部火箭式提拔错误做法的产物,是遵循干部培养教育规律出发,坚持干部培养教育过程与结果、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邓小平提出要大胆选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干部,放在高级领导机关担任二三把手,由老同志坐镇,三五年后,接替一把手位置。中下级领导机关可以直接选用年轻干部担任一二把手。假使出现人岗难相宜,也可随时调换。邓小平肯定“台阶”论,指出“发现一个好苗子,要让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来,每个台阶可以快一点,比如搞个年把子再上来。”[9]36“干部要顺着台阶上,一般的意义是说,干部要有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经受考验锻炼的过程。”[9]324必须明确的是,要对“台阶”论形成科学看法和正确态度,要坚持全面而非机械地割裂理解和运用台阶论。不可否认,邓小平在育人问题上坚持台阶,但不唯台阶。邓小平还主张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坚持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
其二,采用学校教育和在岗锻炼“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育。邓小平提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10]209的论断,认为学校训练是提升干部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邓小平认识到解决干部工作“不对路”问题、外行领导内行问题,要发挥学校教育对干部的理论教育作用,“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9]103。邓小平围绕制定教育制度、恢复和新办学校改善教学条件,精选优选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严格教学纪律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在岗锻炼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邓小平熟悉干部成长规律并掌握培育干部的方式,对年轻干部胜任领导工作充满信心,“只要我们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9]193。邓小平清醒认识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不是干部依靠开会和画圈圈实现的。干部在岗锻炼就是联系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有助于干部摆脱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在为人民服务中检验领导工作和领导方法,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
(三)健全干部管理监督举措
“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9]328科学管人是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领导的关键。
其一,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制度化。邓小平坚持恢复毛泽东提倡的党的优良传统,并将好原则好经验固定化为具体制度。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干部监管思想,坚持完善并纠正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没有做好的”以及“反对错了的”[9]300部分,如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健全党的生活和干部交流等内容,这为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奠定了总基调。邓小平吸收“文革”经验教训,围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恢复和健全了党的领导制度、党委会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加强了党内监督。此外,他注重健全党外监督,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 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9]144-145。他积极完善群众监督制度、舆论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等多种形式的党外监督,作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补充。新形势下,大批干部卷入经济犯罪活动,党内出现了贪腐之风。“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9145是邓小平用以解决干部经济犯罪问题的良方。邓小平推动制定并修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文简称“准则”),坚持以党章和《准则》管理、监督干部,从快从严从重惩治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蜕化、腐朽分子。
其二,推动干部有计划地进行交流。干部长期固定在某一岗位上,容易滋生地方主义情绪,结成山头,形成裙带关系,助长不正之风,阻碍地方工作。邓小平指出:“相熟的人搞到一块太久了,语言听习惯了,对事物的感觉就迟钝了,考虑问题就马虎了。有点新的语言,新的感觉, 比较好。”[10]331-332邓小平坚持干部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适度的调动和交流,开拓干部视野、推动干部重新学习和更好地适应领导岗位。干部交流是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有效方式。通过干部交流避免了少数人独断专行,转变领导作风,提升领导能力。实践证明,干部交流制度是组织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党风政风好转的重要制度。
(四)深化干部用人激励方法
邓小平加强干部奖惩激励制度建设是对毛泽东干部观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发挥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对干部管理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是革除领导干部主观随意性和干部工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要求。这是邓小平对党的干部队伍管理工作的新贡献。
其一,建立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长期以来,我国管理体制上的集体领导制度往往演化为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强调集权,致使集体领导异化为书记个人领导,一种是放弃集体领导的自由主义行径,结果造成名义上的集体负责演变为事实上的无人负责。这种干部岗位上出现的责任不到位催生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软懒散、领导工作推诿扯皮与缺乏积极性问题,严重制约现代化建设。邓小平从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出发,提出要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9]341严格各级各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明确各岗位职责与划定权责界限,坚持分工负责而不是包办代替,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更好保证干部工作有规可循,做好本职工作。有了责任就要落实,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就要受到严厉惩处。邓小平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思想为衡量干部德能勤绩提供了标准,为干部奖惩升降提供了依据,有力保证了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其二,建立干部考核、奖惩、升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长期存在着对干部的“包下来”政策,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机制带来一系列办事拖拉、效率低下问题。早在1961年11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邓小平针对技术干部窝工造成的人才浪费问题,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考核委员会[10]292,并围绕考核时间、考核方式、考核结果运用进行较为系统的构想。他反对吃大锅饭和搞平均主义,提倡实行干部考核制度,引入竞争手段,规定“考核必须是严格的、全面的,而且是经常的。各行各业都要这样做”[9]102。干部考核制度就是对干部工作进行评比,衡量干部的素质与才能。干部考核制度关键在于举优黜劣,赏罚分明。邓小平在干部考核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强调赏罚、升降要与物质利益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升降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合格干部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不合格的干部作编外处理,继续加强培训教育。干部考核制度有力激发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习近平: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的干部队伍
干部是习近平眼中的“关键少数”。习近平坚持“关键少数”的科学世界观,顺势提出“牵牛鼻子”的正确方法论,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干部工作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11]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做好干部工作,围绕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诸多新要求,对新时代培育什么样的好干部、如何培育新时代好干部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推动新时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明确好干部选用新标准
好干部标准旨在为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一般性指导,并不意味着将干部选用拘泥于某个固定公式。习近平反对唯“标准”论,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指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12]。习近平从主政地方到执掌中央再到总揽全局,对干部队伍建设规律有着深刻认知,围绕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工作各环节作了系统论述,好干部标准日渐清晰,有效推动了选人用人工作与时俱进。归纳习近平从2007年参与中央领导工作以来对领导干部标准的论述可知,好干部具体标准以变化发展着的时间为经、以世情国情党情现实需要为纬,囊括了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13],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14],要“为民、务实、清廉”[15],“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2],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16],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17],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18],要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19],要具备“八种本领”[20],要“忠诚干净担当”[21],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22],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项能力”[23]等全方位标准。习近平立体形象地刻画出好干部肖像,深入探求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现实标准,满足了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干部需要。
习近平反对选人用人上长期存在的“四唯”倾向。他主张纠正干部选用“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的狭隘标准,坚持正确灵活用人导向,把敢作为、勇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把遇事绕道走、躲后头的逍遥派换下去,发挥科学选人用人标准的应有作用。他还提倡以组织考察解决“唯票”问题,以实情实际反对唯票取人,杜绝“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防范提拔重用“两面人”。他提倡以科学测评纠正“唯分取人”,反对“凡提必竞”,坚持全方面多角度考核干部。习近平提倡使用正确政绩考核体系,注重实绩反对“以GDP论英雄”,将生态建设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要求干部正确认识显绩和潜绩之间的辩证关系。此外,习近平主张设置因地制宜的考核指标,反对干部考核“一刀切”“一锅煮”;反对唯年龄线的单一化用人准则,保持干部“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年龄结构,坚持以事择人,确保人岗相适。
(二)完善好干部培养教育新目标新思路
忠诚、干净、担当是好干部的精神内核与基本素养,同时是好干部培育工作的终身奋斗目标,三者在好干部培养上实现了政治性、原则性、使命性的有机统一。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11]519。干部忠诚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繁荣稳定的前提和根本,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是坚守干净与担当的政治保证。干净是干部为官的底线,担当是干部忠诚干净的应有之义。忠诚为政、干净立身与担当成事是培育好干部的新目标,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不能停留于空想。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系列党内教育活动,将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培育目标付诸实践,有效改善了干部的精神面貌与工作作风。
习近平深谙干部培育规律并掌握干部培育的具体方法,主张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干部一开始就想明白当干部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走好从政第一步。”[24]习近平深知干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坚持选苗育苗相结合,主张干部多“墩墩苗”。习近平强调对干部进行动态连续的跟踪培养,帮助其一步步成长起来,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效避免干部选育用各环节发生脱节。跟踪培养就是跟踪监管,跟踪培养实现干部监管日常化,将抓早抓小关口前移,通过全天候、无死角的干部日常化监督培养干部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习惯,让干部切身感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习近平从干部成长遵循特定规律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用全局思维与系统思维培育干部,构建全链条式培养机制,科学统筹干部培育工作,保证干部培育成效。
(三)优化好干部用人激励新机制新方式
习近平倡导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旨在为干事者加油鼓劲和壮胆撑腰。干部要以干为先,坚持事业为上,“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2]48。当前,“四风”问题给干部政治生态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影响,压缩了想为敢为善为干部的生存空间。习近平清醒认识到,痕迹不是政绩,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坚决反对官僚体制中大量占用干部时间、过度耗费干部精力的层层填表报数,为干部松绑减负才能保证干部聚焦抓工作落实而不是沉浸在提供材料的忙乱之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全党将中央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反对痕迹取代实绩、会议落实会议的错误现象,坚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25]501,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习近平坚持问责惩戒与容错激励相结合,平衡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关系,科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方面,他提出“三个区分开来”[26],明确区分干部改革过程中的失误与违法违纪问题之间的界限,保护改革探索者,惩戒违法乱纪者,做到严宽相济,保证干部心情畅快投入到工作中。容错不是纵容,任何时候纪律红线与法律底线坚决不容触犯。习近平在干部考核任用上使用容错免责机制,同时坚决反对拿容错当“挡箭牌”“保护伞”,注意防范乱作为者搞政策变通。习近平采用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误,极大激发了干部的改革热情与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挥反向倒逼机制的推动作用。“问责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怜悯之心,要‘较真’‘叫板’,发挥震慑效应”[25]164。问责不能泛化、简单化,必须严肃认真、科学精准,真正问到关键处,问准关键人,保证问责质量。问责要坚持标本兼治,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狠抓干部责任担当,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四)健全好干部管理监督新思路新举措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政治建设是管总的,党的建设成效取决于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到位,会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直接决定党建成效,政治建设缺位,党建便会失去目标与方向,党的建设就会沦为空谈。政治建设决定着党建的实际效果和方向,要回归到以增强干部政治觉悟与政治能力为内容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指出“看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11]83。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修养,在影响党的长期执政、削弱党的战斗力的危险和考验面前,干部要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永葆共产党人政治底色。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历来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重视二者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长远性、根本性作用。思想建党聚焦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习近平创造性提出“补钙论”“总开关论”等比喻,提倡干部强基固本要落脚于主动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建设,祛邪扶正,固本培元。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将制度建设贯穿党建的过程,就是强化干部法治思维与制度意识的过程。习近平深刻认识到靠制度防治腐败的必要性,科学把握反腐败斗争与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生动形象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重要论述,坚持用法治代替人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建设成效要靠制度执行保证,制度刚性约束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习近平痛恨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现象,指出“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27]。干部要自觉带头尊崇制度,敬畏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严肃惩处手段纠正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锻造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四、总结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围绕干部队伍建设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实践探索中回答了选、育、管、用什么样的干部和怎样选、育、管、用干部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毋庸讳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共历届领导集体植根中国大地、正确解决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实际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现实产物,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资源与智力支持。新时代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并以之指导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