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23-01-05宋友德
宋友德
(铜仁广播电视大学 铜仁 5543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百年未有。重视贵州的社区教育发展,有利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并为铜仁社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必要借鉴。
二、什么是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一词,由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提出,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北欧地区。在日本,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概念相似,1949年日本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社会教育定义为: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面对社会上全体成员所实施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教育部在2001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中对“社区教育”这样定义: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4]。社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区域内的全体成员,它不分性别、年龄开展社区活动,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导。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社区教育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5]。我国社区教育专家陈乃林“2017年铜仁市社区教育研讨会暨专题培训会”上所作的“社区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报告中强调,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面向社区居民实施的旨在促进社区建设和居民发展的教育活动和服务。他在强调社区教育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教育服务。
三、社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一)社区教育在党和国家层面的定位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文件的出台[7],促进了我国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
(二)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从国内不同地域出发,通过部分省、市的区域性实验试点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直辖市)的社区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从“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到确定“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特别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一些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还相继颁布诸如《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成都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等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与政策。现在我国社区教育成功案例、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层出不穷,又各具特色,社区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势头。
(三)社区教育在铜仁的成功试点
铜仁是我国中西部及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社区教育起步也比较晚。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贵州启动50家省级社区教育试点,铜仁有6家省级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已经全部通过绩效评估验收,其中荣获“优秀”等次的试点单位3个,是贵州社区教育试点“优秀”等次比较集中的区域。评估发现,铜仁的社区教育试点成功做法、项目化建设、品牌项目塑造等社区教育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值得推广借鉴。
四、铜仁社区教育试点现状
2021年6月至9月期间,采取抽样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针对铜仁市省级社区教育试点单位以及各区县社区居民代表948人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当前要拓宽社区教育渠道,使社区教育成为国民学习新途径,要塑造社区教育特色,使社区教育成为教育领域新亮点,还比较困难,还有太多工作要做,许多案例要总结,很多经验要提炼,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发展。
(一)配套政策未跟进,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
铜仁社区教育试点已经全部通过绩效评估验收合格,但对社区教育下一步怎么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社区教育规划或指导性文件。虽然,《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铜仁广播电视大学设置……社区教育学院”的意见,《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但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社区教育整体规划、功能定位、配套体系、保障措施等配套政策,还没有出台,对本区域社区教育的规划布局落实不到位,推动不力,干劲不足,缺乏整体性和前瞻性。
(二)省级统筹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铜仁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是2017年3月经铜仁市教育局批准,在铜仁广播电视大学设立的。虽然明确其主管部门和主要职责,但没有明确社区教育机构编制,无法统筹地方社区教育工作,无法形成社区教育合力。而社区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涉及教育、民政、财政、人社、科技、文广、体育、群团组织等多部门多领域的工作,重复开展、多头管理、被动应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如今,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教育学校,整体推进社区教育工程,有效破解搬迁群众在思想上、学习上、就业上、收入上、安居上的难题,使数万群众共享实惠,促进社区治理和社区和谐,但仍然存在社区教育“人、财、物、场地”上的困难和困惑。
(三)教育思路不清晰,存在模糊性和随意性
2021年6月29日到松桃县凤花村和白竹村、7月4日到松桃县育才社区,针对社区干部及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并在9月16日对来自铜仁市各区县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一些城乡居民对社区教育知晓率还不高,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比较多,甚至有的说“听都没听说过”,可以说大多数城乡居民对社区教育“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数人认为社区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新意。城乡居民没有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参与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社区教育的教育发展、社区安全、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社会治理、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不关心不重视,甚至误解曲解社区教育。有的干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工作上的随意、内容上没有针对性,不知道社区教育“干什么、怎么干”,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广泛开展和城乡社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四)基础建设不完善,设施薄弱,条件简陋
2021年5月至9月期间,通过走访铜仁的省级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发现,铜仁6家省级社区教育试点单位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大致相同。要么合署办公,要么科室一两个人管理,且设施薄弱,条件简陋。就拿铜仁市碧江区来说,基础设施落后,区块设置不合理,办公设施差、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甚至有的没有学习场所、活动场所,办公地点、工作人员都不固定,加上社区建设起步晚、教学资源匮乏、无总体规划、资源共享难度大,服务项目不接地气,队伍不稳定,部门壁垒问题突出,无法做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严重制约着城乡社区教育的发展。
(五)成果转化不及时,没有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
为有效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新路,铜仁围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组建社区教育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区域性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制作社区教育微课程和精品教学设计,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切实加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确保社区教育能够覆盖幼儿和老人。但科学研究步伐还相当缓慢,科研成果转化不及时,不符合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形成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2021年7月14日到碧江区西门社区,针对社区干部及部分居民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两种调查方式,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对“亲子教育、合格父母教育、智慧教育、安全教育、知识培训”[8]等方面的社区教育内容比较喜欢,希望通过社区教育学到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知识。对于自身而言,希望社区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每月开展2~3次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学习琴棋书画、休闲艺术、旅游知识、投资理财、网络微信等方面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精彩、生动、有趣、新颖的课程最受居民喜爱。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城乡居民认为“孩子的教育培养是重点”,对“如何育儿、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提高就业创业本领”的学习需求比较大。
(六)综合实力还不强,“大教育”格局尚未形成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育、民政、财政、人社、文广、体育、群团等多个部门,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贯彻落实“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目前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理解存在局限,社区居民基础存在短板,兴趣爱好比较窄。2021年5月30日到铜仁市碧江区矮屯社区,针对社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城乡居民的特长和爱好主要集中在大众化的技能培训、知识讲座和文体活动上,而在就业创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休闲艺术、插花、手工、陶艺、茶艺、投资理财等方面的特长比较少,居民参与面不大、积极性不高,且社区教育工作人员缺乏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加上社区教育规模比较小,教育对象比较狭小,教学方法老套,教学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学习型组织还不多,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覆盖铜仁市民的学习圈、项目群还未形成,社区教育难以形成“大教育”格局。
五、铜仁社区教育试点成效
铜仁社区教育试点历经五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提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五个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学校建设,按照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方法策略,把安置小区社区教育体系作为“五个体系”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学校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建设一所、优质一所、示范一所”,让搬迁群众“搬得出、融得进、留得住、能致富”,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能成才”。二是提出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创新思路。铜仁从机构设置、教育管理、社会治理、队伍建设、载体平台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提出社区教育“三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团队”建设思路,即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微学习平台,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办学体系、课程体系、综合服务体系,社区教育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志愿者团队和专家咨询团队,推动铜仁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赶超跨越,实现“社区教育完全回归社区”愿景。三是提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项目化发展策略。随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对象多元化”发展,铜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从服务群众建居民满意的学习型组织、部门联动塑造学习型组织品牌项目、建立制度提高社区居民学习参与度、创新路径多形式开展社区教育,推进铜仁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片区社区教育项目化发展创新之路,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章法,提出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学校四点半课堂建设思路”,赢得了贵州省社区教育试点评估专家的肯定和认同。四是探索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比如,德江围绕特色优势,多措并举推进“社区教育+”,走出“社区教育职业化之路”“德江特色的社区教育之路”“青少年校外游学(研学)实践教育之路”,营造铜仁全民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六、铜仁社区教育试点创新发展与实践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百年未有。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如何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探讨社区教育在扩大内需,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需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和长远来看,社区教育在增加居民消费,立足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满足全体居民学习需求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推动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高标准定位,从全局统筹总体规划
在试点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打造铜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升级版,走出一条“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内涵发展”的社区教育之路,构建了现代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比如,铜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积极发展老年教育,重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积极支持铜仁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9]的要求。建立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一步一步地将社区教育发展纳入全市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统筹推进。2019年9月,铜仁市教育局、铜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四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发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设立县(区)级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立社区教育学校”,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整体协调推进社区学校建设工程,有效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思想上、学习上、就业上、收入上、安居上的难题,惠及群众数万人,对促进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二)完善制度体系,把社区教育责任压紧压实
铜仁社区教育试点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学习需求为目标,理清社区教育思路,明确社区教育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子。从立足自身、服务社会、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机制与激励办法,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任务,拟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处处激发动力,层层传递压力,推动社区教育试点成果转化和工作创新。比如,制定铜仁市社区教育发展经费保障等各项配套制度及工作机制,对提高城乡居民道德素养、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生活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对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长效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基础建设,实现教育资源高质量整合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2019年9月,铜仁市教育局、铜仁市扶贫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发展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实现了区域性社区教育试点部门联动。社区教育涉及部门众多,涉及领域广泛,群众普惠面大,社会牵涉面广,铜仁除用好试点单位自身资源外,还采取多部门联动,整合共享资源,搭建“共驻共建”的全民终身学习平台,整体推进社区教育全面实施、全面发展和品牌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同时,筹措资金新建共建“乡愁故园”“五馆三中心”等社区教育场馆,更加注重“环境育人”,推动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如,碧江区“沿江景观步道”让城市的每一寸土、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片草地,都实现美化、净化、硬化、绿化、艺术化,向人们展现它的和美与育人功能,给人以美的感染和教育的熏陶,让社区居民的学习更加便捷和生活化。
(四)优化队伍结构,建设高质量社区教育团队
铜仁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坚持“自我充实、自觉创新”的理念,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思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团队形式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具体做法:采取“学历+职称+技能”的模式,构建“校外培训+校本研修”“师德修养+专业发展”“教育理念+教学艺术”“名师工程+创新团队”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重点打造管理人员、教师队伍、志愿者和专家咨询“四支”社区教育团队。同时,大力实施社区教育“双专双师”人才培养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和创新团队,能对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组建科研团队,建设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铜仁为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新路子,坚持“教育课程化、体验社会化、培训特色化、课程多元化”的理念,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组建社区教育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省、市、校级课题研究,提出了“社区教育学院”的建设构想、“社区教育区域性发展理念”“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学校建设思路”“区域性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取得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的成果,初步形成了“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相融合的科研团队和“教材+视频+体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了铜仁社区教育“课程匮乏”的现实问题。
(六)弘扬工匠精神,深耕省级社区教育试点
铜仁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刘岚同志在“2019年贵州省暨铜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讲话强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创办社区学校,发展社区教育,办好终身教育,是稳定搬迁贫困群众脱贫,实现和谐安居,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她提出,全市社会居民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充实完善自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根据刘岚同志的指示,铜仁社区教育探索了以下做法。一是创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学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稳定搬迁群众、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区治理,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至关重要。比如,铜仁市碧江区矮屯社区学校、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花园“微工厂”;江口县梵瑞社区学校的“订单培训”。二是借力科研平台,共研社区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探索社区教育新路径、新思路、新对策,构建区域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铜仁将社区教育纳入社科招标课题和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共同研究本地区社区教育发展对策,推动社区教育项目化发展。三是搭建“线下+线上+体验”学习平台,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路径的历史性变革。比如,铜仁的社区教育“掌上课堂”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学习的一种常态,“线下+线上+体验”终身学习平台,把学员培养成老师,实现“校·家·社”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四是结对帮扶促进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协同发展。铜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分别与长宁社区学院(上海)、拱墅社区学院(杭州)、苏州开放大学(苏州)签订结对合作协议,碧江与昆山、印江与吴江、沿河与张家港分别签订结对合作协议,搭建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的协同发展[10]。
七、结语
当前,铜仁社区教育创新发展,任重道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社区教育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充分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赶”的韧劲,“超”的速度,“跨”的步伐,“越”的智慧,多向发力,点面推开,突出特色,形成范式,彰显地方特色优势,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11]。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建设全方位“一站式”布局的学习空间,打造全年龄“乐学式”幸福课堂,创设全时段“5G+VR”服务体系,拓展全渠道“社区达人”师资库,加强全立体“融通大场景”系统集成,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构建培育普惠、普适、共性的未来学习场景营造范式,营造更好更科学更智慧的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打造兼具规范要求与个性特点的铜仁样板品牌,推动教育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