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影像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的思考与探索

2023-01-05曾红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医学生影像学人文

曾红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超声教研室,上海 201600

如何能在教授专业技能和临床能力的同时,提升医德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健全医学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现阶段医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1-2]。超声影像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影像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超声影像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超声影像学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实践操作技能[3]。基于医学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传统型教学法多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学大纲中缺少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如果能在超声影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知识,不仅可以引导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4]。由于各医学院校尚无成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如何将医学人文融入到超声影像学教学中,让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将医学人文精神植于心、践于行,是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影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超声影像学教学中,以期能为超声影像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1 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超声影像学基于其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重点讲授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以及诊断要点,学生更多关注疾病本身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5]。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医学生,尽管具备了超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但往往忽略了承受疾病之痛的患者的感受。步入工作岗位后只关注如何诊断疾病,不知道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6]。这种情况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就时有发生,有些患者对于实习医生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配合诊疗活动。其主要的原因除了觉得实习生经验不足外,还有实习生在诊疗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在患者心中的形象较差,由此形成了患者对实习生的抵触情绪。

通过实践发现,经过大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习的医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超声影像学诊断思维,能完成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步诊断。但让其独自参与临床工作,面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诉求时往往不能“共情”,在与这些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很容易被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与患者发生言语冲突,致使矛盾逐步升级。在工作中,对于医生“服务态度问题”和“解答问题不够耐心”等方面的投诉相对较多。面对此类投诉,医生认为自己按照诊疗流程工作,诊断也没有差错,被投诉感觉很冤枉。存在这样的认知恰恰是由于医生缺乏人文素养,不了解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存在障碍。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了解一个病人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加重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是对生命的高度维护和关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引入到医学,对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人文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如果能引入人文关怀,向医学生讲授关于医学人文方面的知识,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尊重患者、了解患者心理、学会与患者沟通,让医学生带着一颗仁爱之心踏上医学之路。

2 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发掘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为使医学人文融入到超声影像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科特色,充分挖掘超声影像学背后深处蕴藏的人文要素,将其穿插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人文医学的教学路径上。①以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蓝本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按照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人文素养这3个方面进行设定,将医学人文嵌入在不同的章节中,嵌入的内容以医学人文素养知识为主,同时需结合国家发布的医疗卫生政策、年度发生的重大医疗卫生事件、社会热点等知识要点,也可以将工作中实际发生的医患纠纷和医疗差错作为教学案例嵌入到教学计划目标的制定中。每年在新学期开始前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定,有需要调整和修改的,需先提出书面申请,说明需要修改的具体内容,在教研室内部进行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后,提交教学科审核认定。②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案,对于授课教师的教案质量要严格把关。本学期内有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每学期开始前需要重新完成教案的撰写,不能完全照搬前一学期的教学教案。学科层次和教学目标相同的学生,教案的形式和内容应一致,这样有助于进行同质化教学评估。教师完成教案编写后,将教案提交教研室审核。③每次新学期开始前,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重点是明确教学的重点、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在哪些章节内融入医学人文和所需要嵌入的内容,譬如,医疗领域内涌现出的优秀个人和先进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职业奉献精神[7]。还可以载入超声在紧急救治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拓展对超声医学临床应用的认识。另外注重对新入职教师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训,定期组织教研室内进行培养性示范课,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由教研室划定授课内容,由授课教师独立完成教案和讲义的编写,在教研室内部进行示范性授课,由教学小组成员对授课效果予以评价,依据改进意见再次进行示范性上课,直至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④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带着问题学习。

3 将医学人文融入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探索

3.1 多元化系统性培训,培养复合型医学教育人才

与专业理论教学不同,讲授医学人文知识的授课教师必须要充分理解其内在涵义,并能与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才能将医学人文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起来,而不是简单枯燥地将结构化知识转授给学生。如何提高医学人文与专业理论课融合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教学技巧,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8-9]。这就对教师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应具有醇厚的医学人文底蕴,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才能将医学人文知识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本院对承担授课的教师实施严格的遴选机制,每年将思想道德品质良好、有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经验、能够胜任临床教学工作的人员纳入医院师资队伍预备库。师资预备库的教师,医院会定期进行系统化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的设计、医学人文及医学伦理等内容。培训的形式多样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课程内容涉及人文关怀、PBL教学方法等。医院还会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如整合进阶式教学课程、PBL教学示范课、微金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培训和比赛,既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培训,同时还可以在与其他教师的竞技中互相学习、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通过高标准的遴选机制,教学培训、示范性教学、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系统化培训,有助于培养专业能力强、医德高尚、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复合型医学教育人才。

3.2 依托教学大纲,制定医学人文背景下的教学计划

传统超声影像学教学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教学内容的制订主要是以"系统疾病"为主线进行讲解,教学计划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为主。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制订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人文关怀与职业素养的多维度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10-11]。同时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到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按照不同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和不同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将临床中发生的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询问病史时如何获取有效的诊断信息,做出正确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是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候诊患者的病情有轻重缓急,让学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超声影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计划中的典型病例,发掘人文关怀要素,教学过程中传授人文素养及医患沟通技巧。也可以将发生的医疗纠纷、社会热点、投诉焦点等引入教学活动中,讨论过程中逐步将学生引导至以患者为中心的课程讲授中。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是医学的本源,生命安全是底线,每个人的生命都应当被尊重,医学生更应本着“敬畏生命”的本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让学生能与患者“共情”,感同身受地去站在患者的角度从事诊疗工作,让学生从关注“病”到关爱“人”,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医生。

3.3 探索教学新模式,创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传统讲授式授课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教案的编写以教科书为模本,讲义内容参照教科书的章节编排,教师备课时需要斟酌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和内在关联,以及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分配好各部分知识讲授的时长。讲授法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梳理,“转述”给学生,帮助学生再构教科书中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专业知识的传授[12-13]。但对于传授医学人文知识而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极易给学生造成说教的印象,使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产生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因此,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中不能套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则载入人物、时间、场景和情节来丰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与案例情节相关的知识点和决策,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决策问题作出判断和选择,使学生能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可更好地领悟知识[14]。

在前期教学活动中,本院尝试性地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超声见习课的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5]。为了更好地运用该教学法,将医学人文融入教学中,超声教研室组织编写了“以医学人文为主线的PBL教学案例”。如接诊“右上腹疼痛”的患者,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首选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重点观察哪些内容?影像学诊断可为临床提供哪些思路?针对提供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找寻“关键词”,并依据“关键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检索资料,资料检索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带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以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体征、影像学特征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右上腹疼痛常见的病因,如何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何进行鉴别诊断?检查过程中如何体现医生的人文关怀?在角色扮演中,增加患者与医生互动的环节,添加模拟情境,如该患者抱怨为什么等待这么长时间?检查过程为什么不解答患者的提问?通过学生熟悉的PBL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和解决医患纠纷问题。这些教学内容的导入,将医学人文与超声影像学教学有机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再塑,引发对问题更为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为多元化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3.4 加强多方协同育人,将医学人文精神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和能充分适应社会的人。对于医学生而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是进入临床工作的基础。然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除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外,还需要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与患者共情的能力。充分有效的交流可以让患者更具有安全感,对医生有更多的认同感,增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和谐,逐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身教胜于言教”,处处皆教育,大学阶段是再塑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又是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医学生除了需要完成繁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需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完成社会化,同时还需要进行未来的职业规划。很多同学在学习、生活、交往、以及职业规划方面会遇到很多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老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在群里推送学习资料或学科领域内的新进展[16];也可以通过微信群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查找原因、解决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校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问题,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中,在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下,本科生完成在校学习后,还需要完成规培。在这期间学习活动需要在各医院内完成,因此,需要协同各方人员参与到医学人文教育中来。实习医生和规培医生在跟随带教老师的日常医疗工作中,带教老师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分诊护士亲切的服务态度、实习科室有便民措施等,使得学生能在课堂教学内外随处感受到人文关怀、耳濡目染、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医德医风环境中受到熏陶,让学生逐步转化为具备人文关怀的医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科室的部分诊疗工作,如进行特殊检查(如介入超声、超声造影)前,可以让学生进行知情谈话,体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与患者建立共情。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医院的志愿者、科室组织的义诊、社区宣讲活动、或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临床实践中提升人文理念,让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4 结语

在超声影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人文关怀融入医学实践,提高职业素养。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学习与患者交流的技巧,为步入工作岗位做好衔接。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医学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明确社会责任感,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和患者服务,实现超声影像学专业素养和人文培养双重目标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医学生影像学人文
人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