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叔湘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实践价值探究

2023-01-05

英语知识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王 栋 贾 琪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与发展,我国对外语教育与教学的需求不断增长,外语特别是英语教育规模已十分庞大,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入国外语言教育与教学理论并付诸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我国外语教育多年来过于崇尚西方理论,对本国优秀传统外语教育理念关注不够,这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胡文仲,2001)。由于教育教学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政策、开展外语教学工作。针对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近代很多知名语言学家如周有光先生、赵元任先生、朱德熙先生、许国璋先生等都曾提出过很多看法和建议,吕叔湘先生当然也不例外。吕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泰斗,他曾多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和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70余载,对我国语言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对于外语教育,他不仅亲力亲为担任英语教师多年,还勤于反思、总结经验,编撰英文辞典和教材,他所提出的外语教育与教学观点在当代仍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1.吕叔湘先生外语教育思想整体介绍

外语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宏观的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与规划和微观的外语课程设置、外语课堂教学以及外语学习等各个方面。外语教育是语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不同的形态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语言观。外语教学则更关注教学的细节内容,是外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语言学界的权威专家,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言文字、英汉对比、翻译和语言教育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见解独到。在语言教育方面,吕先生著述丰富,对宏观语言教育政策和微观外语教学都有过精辟论断。他曾多次谈及我国语文教育问题,并提出“吕叔湘之问”,他质疑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费时低效”,认为课时虽多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一质疑促使大家认识到语言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性。吕叔湘先生认为语言不只是单纯的工具,语言课程属于人文课程,可以用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吕叔湘,1987)。此外,吕先生提出的语言教育思想还包括教学语种选择、语言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这些论点也适用于外语教育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在外语教学实践方面,吕叔湘先生曾有多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经验,期间他亲自参与编写了《高中英文选》等外语学习教材。吕先生所著的英语学习著作《中国人学英语》则系统讲述了他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看法和建议,其他有关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和谈话之中。吕先生的语言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从事语言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先生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汉语语法领域,但作为语言学家,他视野宽广,广泛涉猎应用语言学、翻译等学科领域。他曾组织翻译了著名语言学家帕尔默(L.R.Palmer)的著作《语言学概论》,其内容对我国外语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中国人学英语》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学术专著,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英语教学参考书,其中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英语教学思想。吕先生认为中英文存在差异,中国人学习英语要学会使用英语思考,并要注意多练,熟能生巧,语言学习需要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吕叔湘,2004)。在我国外语教育的语种规划上,吕叔湘先生也有所思考,他认为应该从长远考虑,不应只考虑一时需求。以下笔者就从宏观外语教育和微观外语教学两个方面总结吕叔湘先生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外语教育实践的启示。

2.吕叔湘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思想

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规划则是有计划地针对外语教育的规模、语种、层次、内容等进行调控,具体包括外语教育语种确立、外语教育学段分布、外语课程标准制定、外语教师资格认证、大规模外语考试实施与成绩运用等(沈骑,2019)。国家外语教育政策要平衡外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关系,还要协调外语教育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统一。外语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外语教育则是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的主要途径,科学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工具价值、安全价值、文化价值和公平价值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在价值取向上曾存在偏重倾向,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其安全价值,将外语教育规划局限于服务国家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吕叔湘先生敏锐地指出必须要重视英语教育,并在多个场合呼吁在各类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并纳入主科之内,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实属先见之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和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越来越牢固,这些提法的正确性已越来越被实践所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迅速,和英语国家交往扩大,这一时期英语教育规模很大,而其他语种教育则被忽视,外语各语种教育规模的比例分布极不合理,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国家全面对外交往。在教育内容上,这一时期本着实用主义理念,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但对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俞约法,1985)。针对这些问题,吕叔湘认为外语教育必须要摆脱纯粹的工具价值倾向,其政策制定要注重融合价值,从长远和全局考虑问题。除了多次提出加强我国各类学校英语教学理念之外,吕叔湘先生对于我国多语言教育特别是小语种教育规划也有所思考。首先,吕先生提出我国应将外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加以管理,因此要加强外语各语种教育。他号召国家推行多元化语言教育政策,一方面要强化本国语言与文化,弘扬华夏文明;另一方面要摆正各外语语种的生态地位,确保各个语种教育的协调发展。我国外语教育在语种上应尽可能多样化,而非只限于英语、日语、俄语等少数几个语种,外语教育规划要结合国家需求、地域特色和现有资源来确定各语种教育的不同规模。吕先生曾经指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和交流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理念甚至是价值观念的载体,这也意味着外语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还涉及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发展仍存在地区、城乡和民族差异等客观问题,“一刀切”的外语教育政策必然会引起外语教育发展进一步不均衡,进而会造成因为外语教育问题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这点吕叔湘曾在多次学术会议上提到过,具有较强的实践启示意义。

外语教育政策还包括对外语课程学段设置以及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规划。针对我国中小学和大学外语教育脱节的问题,吕叔湘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十分赞同大、中、小学校外语教育“一条龙”的模式,并提出这一模式的实施可以确保外语教育理念的连贯性,外语教师要了解各学段外语教学的共性和个性。吕先生还结合自己编写英语教材的经验提出要尽可能确保各学段外语教材使用的连贯,这样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中,这体现了吕叔湘连贯性外语教育规划观。

关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吕叔湘先生一直倡导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认为这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基于自己直接从事翻译工作的经验提出翻译人才要“杂学”,即要多阅读各类书籍,汲取各科知识,这体现了他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理念(吕明春 王金斌,2014)。此外,吕叔湘先生在改革开放之后鼓励扩大外语教育规模、服务中外交流,这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体现了外语教育政策应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理念。

3.吕叔湘外语课程与教学思想

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位于外语教学系统的上层,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外语课程与教学上来,而外语教学又直接受外语教育政策的影响。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体系,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发展、教学评价等多个因素。对我国广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重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受此影响,外语教学中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应试教学十分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吕叔湘先生曾多次予以反驳和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外语教学观点。

《中国人学英语》是吕叔湘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所著的一本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著作,其中体现了很多英语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吕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学习英语绝非易事,需要学生长期努力,下苦功夫多加练习。他认为语言运用是一种习惯,英语教学就是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的英语使用成为习惯,而习惯的形成则需要无数次的反复操练,操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2005)。具体而言如何使习惯成自然?吕叔湘从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四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详细解读。所谓“耳到”,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多听多思考;“眼到”即读书,吕叔湘认为英语阅读要看得多、看得细、看得广,学生应从多种渠道如报纸、杂志、广告、传单等文本中获得常用的英语词汇,阅读要尽量涉及多个领域主题,不能只局限于某类主题(吕叔湘,1988)。吕叔湘指出英语初学者要培养阅读兴趣,并选择难度适中的读物。教师也应选择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读物,学生阅读英文切忌囫囵吞枣,否则会影响阅读兴趣。“口到”一是要多练习口语,可以找同学进行练习,互相纠正提高;二是要坚持朗读英语,这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记忆。吕先生曾在英语教学中提出过“戏剧式读书法”,即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尝试身临其境,在读到某些单词的时候可以想象与此有关的事物或进行无实物表演。所谓“手到”,就是要勤于动手。吕叔湘先生提议学习英语要勤查词典,养成抄录生词的习惯,还要时刻翻阅生词表,主动复习并长期坚持,最终才可以达到牢记于心,熟能生巧。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教师要根据所处的实际教学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外语教学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适合的方法。长期以来,我国采用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传统方法进行英语教学。随着外语学习需求的变化和国外语言教学理论的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开始进入我国外语课堂。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外语界对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等持全盘否定态度,认为这些方法过于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交际能力。吕叔湘先生虽然也承认语法翻译法存在弊端,但却不只局限于对这一方法的批判,而是从中发掘其可取之处。他认为英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外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别,语法翻译法强调反复操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基础,但他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法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吕叔湘 朱德熙,2013)。此外,吕先生反对在我国中小学阶段实行全英语教学,认为要适当借助母语的帮助,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吕老还提出要将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取长补短,共同为有效的外语课堂教学服务。他认为既要帮助打好学生词汇和语法基本功,这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同时也要鼓励教师采用交际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语用能力,而这就体现了他提出的多种方法共同使用、互为补充的理念。这种看法符合了当代国际语言教学的趋势,体现了吕先生的先见之明。

在外语学习内容上,吕老倡导全面性,他认为光学会说几句干巴巴的英文是不行的,要注重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的全面发展。他认为阅读的目的不仅体现在提高英语技能上,还在于吸收知识、扩大视野,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听说教学也是学生知识吸收和交流的过程,写作则是一种书面的交流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吕先生的这些论点再次强调了外语学习中各项技能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也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平衡发展。相应的,在外语教材的编写上也要围绕这一理念设计。吕叔湘先生曾在自己的家乡江苏丹阳以及工作地江苏苏州和安徽合肥担任中学英文教师,期间他编写了《高中英文选》等教材。在外语教材编写上吕先生认为教材内容应该吸纳目的语的优秀文化和经典作品,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和他之后提出的语文教学要重视经典阅读的理念不谋而合。吕叔湘先生所编写的中学英语教材收录了很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和文学的作品,这是受他早年在英国留学期间所接触到的英语教材的启发,同时也和他一直秉持的语言教学应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保持一致。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内容多围绕中考和高考而设计,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吕叔湘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运用的过程,不应该只根据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评价,他强调外语教学不应该只为中考和高考服务,而应该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这就体现了外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的理念,而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外语教学评价所欠缺的。

4.吕叔湘外语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价值

吕叔湘先生的生活经历了我国语言教育的变革时期,他的外语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成熟(林丽,2017)。先生始终坚守本心,对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改革意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当时中国的外语教育环境和手段和现在截然不同,但他很多观点历久弥新,对当今我国的外语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吕叔湘先生一直坚持外语教育的多元价值取向,倡导融合价值,反对单一的工具价值或安全价值。当前,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果丰富,但在宏观政策制定和微观教学设计方面,吕叔湘认为,应该既关注当前需求,也考虑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人需求,也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当前对外交流的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加,科学的外语教育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平衡好不同外语语种教育的地区和阶段分布,结合实际需求在高校开设各种非通用语种专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强化将外语与区域国别研究结合起来的人才以及高层次翻译人才的培养。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使命以及中国文化的推广传播都离不开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和翻译人才。最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还要注重区域特色,应结合各地区外语教育传统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优势制定全方位的外语教育政策。当前,我国还存在各学段外语教育脱节的问题,大中小学外语教育在教学理念、教材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不连贯,应该尽快按照吕叔湘先生的想法开展“一条龙”外语教育。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但大规模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6),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等还没有与之对接,需要将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统一的衡量标准运用于评价体系。这可以体现外语教育的融合价值和整体性,是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制定的需要改进之处。

吕叔湘先生的外语课程与教学理念同样也符合整体教育和融合价值的理念。吕先生认为外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综合发展,缺一不可(吕叔湘,2004)。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有所不同,对于各项外语技能的教学,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多练,做到熟能生巧;学生则要下苦功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勤动笔、多开口(吕叔湘,1989)。吕先生认为学好外语绝非易事,对于初学者而言必须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因此要增加教学时长。近年来,关于取消中小学英语主科地位、取消高考外语科目的呼声时有出现,这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根据吕叔湘先生对英语学习规律的认识,中小学外语课程课时不仅不能减少,还要适当增加,因为学好英语绝非易事,初学者必须花大量时间操练,同时还要平衡好和母语教学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就具体教学方法而言,我们不能一味迷信某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不同教学法的优点开展有效教学。要合理使用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但也不能完全废弃语法翻译等传统教学方法。吕叔湘认为语法体现了语言组织的规律,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语法翻译法对于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学仍有积极作用,应该继续提倡,关键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教情合理使用,而不是持完全批判的否定态度。任何一种语言习惯必须通过长期学习、正确模仿、大量重复和不断练习才能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而是要结合语境做“句型操练”。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在内容上存在重语言本体技能,轻文化素养提升的情况,这对学习者的长远发展不利(桂诗春,2004)。在具体语言技能表现上,我国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还比较欠缺,吕叔湘先生所提出的综合性外语技能培养对此很有启示。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各项外语技能的综合发展,不可偏颇,更不能为了应试而放弃某一项语言技能的教学。其次,当前的外语教学过程要增加对学生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要充分利用外语教学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开拓视野、拓展思维。这虽在各级外语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以完全贯彻。因此,我国要在区域和校本课程设计上增加外国文化和国外经典作品的内容,同时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些理念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之中。外语学习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并融合多种知识、能力和素养于一体的“学养”发展过程,是学生知、情、行整合转化的过程(韩宝成,2018)。吕叔湘认为外语学习要“眼到”即多读名著,以此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应地,当前我国在外语教材编写和选材上也需要改进。我国中小学外语教材在编写上存在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文化和思维培养的现象。根据吕叔湘的观点,外语教材编写要体现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结合,既要重视传统语法知识,也要体现对学生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外语教材编写还要注重内容的平衡,日常生活和文化、经典作品、目的语国家的风俗民情、社交习惯以及该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各类主题都应该有所体现。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吕叔湘先生的整体外语教学观,反映了融合性的外语教育价值取向。

测试和评价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中小学外语应试教育情况严重,课堂教学似乎只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吕叔湘认为外语学习绝不能以考试为中心,而是要为实际工作服务,如帮助国家处理翻译和外贸事务,助力个人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与文化等。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应摆脱极端的应试主义倾向,让教学回归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评价、考试内容设计、考试结果运用等方面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点培养他们使用外语解决问题以及拓展思维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英语高考在组织形式和内容设置上有所改进,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一年多考制度,试题内容也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这些都是有益的改进。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等出现了淡化语法测试的现象,这点应该予以调整。吕先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难度大,必须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语法对于所有语言技能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因此绝对不可被弱化,在重要的语言测试中仍应体现出对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专门考查。

5.总结与启示

作为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以其自身外语学习和教学工作经历为基础,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深入的观察思考对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和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观点,虽散见于其各类著作和论文以及会议发言之中,但总结起来已形成了一套外语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吕先生的外语教育教学思想尽管只是针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提出,但其中很多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可以用于指导改进当前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吕明春 王金斌,2014)。作为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从外语教育价值、外语学习规律和汉英对比等多个角度辩证地看待我国外语教育规划、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学方法、外语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为更加科学地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开展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首先,吕叔湘坚持整体外语教育观,鼓励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共同发展,但他也特别注重学习者基本知识如语法、词汇的学习,这和我国外语教育的性质有关。其次,吕老强调外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其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多元价值观。当前,在深化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外语教育规划的价值取向,坚持外语教育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相结合;发扬我国外语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外语教育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外语教育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语言是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